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历史军事 > 穿越大唐,我安史两兄弟横推天下 > 第161章 回长安后的第一个早朝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61章 回长安后的第一个早朝

晨曦刚染亮太极殿的鎏金宝顶,殿前广场上已响起整齐的靴声。

文武百官身着绯紫青绿的朝服,按品级排列成两队。

腰间的鱼袋、玉带在晨光中泛着微光。

自安倍山平定陇右凯旋,长安已过半月,这还是他归来后首次主持早朝。

往日里由史向明以皇叔监国使身份坐镇的御座旁。

今日多了一道玄色身影。

安倍山身着亲王蟒袍,缓步走上丹陛,径直在龙椅上落座。

龙椅两侧空无他座,唯有他周身萦绕的威压。

昭示着朝堂之上独一无二的主宰地位。

八岁的李佋藏在后宫深处。

虽未现身早朝,却在帷幔后暗中关注着一切。

他攥紧袖中的玉扳指,这是张良娣近日悄悄送给他的,说是掌权者的象征。

想到母亲在耳边反复叮嘱的拉拢朝臣、早日亲政的话语。

他稚嫩的脸庞上浮现出与年龄不符的深沉。

“摄政王千岁千岁千千岁!”

百官齐声跪拜,声音震得殿内的铜钟都微微发颤。

安倍山微微抬手,声音沉稳:“诸位平身。今日早朝,有要紧事,可尽管奏来。”

他目光扫过百官,威压十足。

殿内静了片刻,户部尚书崔涣率先出列。

躬身道:“启禀摄政王,陇右平定后,各地粮草调配已基本完成。“

“只是兰州、临洮两地百姓刚经历战乱,需拨银赈灾,还请摄政王定夺。”

安倍山点了点头:“此事本王已知晓,着户部从内库拨银五十万两,再调粮十万石,派专人送往两地,务必保证百姓有饭吃、有房住。”

东唐国际的纺织大业一直以来进行的还算顺利,并没有出现什么大问题。

钱还是比较充裕的。

“臣遵旨!”

户部尚书躬身退下。

紧接着,兵部侍郎又出列奏报:“启禀摄政王,身兼兵部尚书一职的皇叔监国使史大人已传令各地将领。“

“三日后齐聚长安,整顿军队,还请摄政王示下训练章程。”

“让史大人按之前商议的办。”

安倍山语气简洁。

“不仅要练士兵的武艺,更要让他们明白为何而战,此事你多配合史大人。”

“臣遵旨!”

兵部侍郎退下后,殿内又有几位官员奏报了地方政务,安倍山都一一妥善处置。

就在百官以为今日早朝即将结束时。

吏部尚书王维身着紫色官袍,缓步出列,手中捧着一卷奏折。

“启禀摄政王,臣有一事奏请。”

安倍山抬了抬眼:“王大人请讲。”

王维躬身道:“自战乱以来,科举取士多有停滞,各地人才散落民间,难以选拔。”

“臣以为,当务之急是恢复并完善科举制度,臣提议,近期筹备始置两都贡举,在长安、洛阳两地分别举行考试。”

“两都贡举?”

安倍山眼中闪过一丝兴趣。

“王大人详细说说。”

“是!”

王维展开奏折,声音清晰:“以往科举多在长安举行,偏远地区学子需长途跋涉,耗时耗力,不少人才因此错失机会。“

“若在洛阳增设考场,既能方便关东、河北等地学子,也能扩大取士范围。”

他顿了顿,继续道:“此外,此次考试可增设‘经世致用’科目,不仅考诗词文章,更考治政、农桑、兵法之术,选拔真正能为百姓做事的人才。”

话音刚落,礼部尚书便出列反驳:“王大人此言差矣!科举历来以文章取士,增设‘经世致用’科目,恐失了圣人教化之本!”

王维立刻回应:“尚书大人此言不妥!如今大唐刚经历战乱,百姓需要的是能解决温饱、安定地方的官员,而非只会吟诗作对的文人。”

“若只重文章,选出的官员不懂实务,如何能治理好地方?”

“你……”

礼部尚书还想争辩,安倍山却抬手打断了两人:“好了!王大人的提议,本王觉得可行。”

他看向王维,语气带着赞许:“科举取士,本就是为国家选拔人才,若只拘于形式,反而会埋没真正的贤才。”

“两都贡举,既能方便学子,又能广纳人才,增设‘经世致用’科目,更是贴合当下需求。”

他顿了顿,对礼部尚书道:“此事就交由礼部牵头,与吏部、国子监一同筹备,一月内拿出具体章程,不得延误。”

礼部尚书虽有不满,却也不敢反驳,只能躬身道:“臣遵旨!”

王维眼中闪过一丝欣喜,再次躬身:“谢摄政王支持!臣定当协助礼部,办好此次两都贡举!”

安倍山点了点头,目光再次扫过百官:“诸位还有要事吗?”

殿内鸦雀无声,百官纷纷低头,无人再出列奏报。

“既然无事,今日早朝便到此处。”

安倍山站起身,迈步离开太极殿。

百官再次跪拜送驾,看着安倍山离去的背影,殿内的气氛渐渐活跃起来。

崔涣走到王维身边,低声道:“王大人好胆识,竟敢在早朝提出改革科举,还好摄政王支持。”

王维笑了笑:“为国家选拔人才,何惧之有?只要能为大唐效力,臣愿冒天下之大不韪。”

另一边,礼部尚书对兵部侍郎道:“看来摄政王是真的想好好治理大唐,咱们以后可得多用心办事,别辜负了摄政王的信任。”

兵部侍郎点头附和:“是啊,有摄政王在,大唐定会越来越好。”

百官议论着散去,太极殿内渐渐恢复平静,只留下几名侍卫值守。

而此时的后宫,李佋正在张良娣的寝宫,听母亲细细说着朝堂上的局势。

张良娣抱着安元辰,一边轻轻摇晃。

一边低声道:“佋儿,你瞧,安禄山越发专权了。“

“咱们得抓紧时间,拉拢些忠心的大臣,早日夺回属于你的皇位。”

李佋握紧拳头,眼中闪过一丝狠厉:“皇母放心,我不会让他一直骑在我头上。”

“那些支持他的人,我也记下了,总有一天……”

张良娣欣慰地摸了摸他的头:“我的佋儿长大了,咱们慢慢来,定能成功。”

安倍山处理完早朝事务,也来到张良娣的寝宫。

张良娣正抱着安元辰,见他进来,连忙起身行礼:“参见摄政王。”

李佋随即行礼道:“儿臣拜见皇父。”

安倍山摆了摆手:“免礼,“

转头问张良娣:“元辰今日可乖?”

张良娣笑着点头:“乖着呢,刚喂了奶,正睡着。”

李佋看着安倍山坐在主位上,心中满是不甘,却也只能装作乖巧的样子。

安倍山看着眼前温馨的一幕,心中却闪过一丝忧虑。

对着李佋吩咐:”佋儿,你先退下吧,本王与你母后商讨一些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