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历史军事 > 现代皇帝爆笑改造大宋 > 第50章 卫国公的玉璧与无声的惊雷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50章 卫国公的玉璧与无声的惊雷

第50章:卫国公的玉璧与无声的惊雷

卫国公刘美豪掷五千贯购买汉代玉璧的消息,像一道无声的惊雷,在赵祯心中炸响。在这个京西贪腐案调查陷入僵局、包拯屡屡受阻、朝堂暗流汹涌的敏感时刻,身为太后亲弟的国舅爷,如此高调奢靡的行径,实在太过扎眼,也太不合时宜。

五千贯!这笔巨款的来源是什么?是太后赏赐?是刘美自家的合法收入?还是……来自某些不便言明的渠道?

赵祯绝不相信这只是简单的收藏癖好。政治人物的亲属,其巨额消费往往与权力寻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几乎下意识地将此事与京西的贪腐、与那神秘警告中提及的“陈年旧香”(陈年旧账)联系了起来。难道,京西流失的钱粮,最终有一部分,竟流入了这位国舅爷的囊中,化作了这些玩赏的古董玉器?

这个猜测让赵祯不寒而栗。如果真是这样,那此案的复杂和凶险程度,将远超他的想象。牵扯到太后的亲弟弟,这已经不仅仅是朝臣之间的党争,而是直接触及了最高权力圈层的核心利益!包拯在地方上遭遇的“证人身亡”、“线索中断”,恐怕不仅仅是地方势力所为,更可能有着来自京城顶层的、无形的巨大阻力!

他感到一股前所未有的压力,仿佛整个天空都向着福宁殿压了下来。调查刘美?那是找死!且不说太后那里无法交代,就算查,以他现在的力量,也根本无从查起。刘美身为国舅,府邸森严,交往的都是顶级权贵,其财务往来必然隐秘至极。

但是,难道就装作不知道,任由这条可能至关重要的线索从眼前溜走?

不!赵祯骨子里那股来自现代的、追求真相和效率的执拗劲头上来了。明的不行,就来暗的;直接调查不行,就旁敲侧击!

他立刻调整了策略。之前让书局和双喜广泛搜集京城商业信息的做法,范围太大,效率太低。现在,他有了一个更具体、也更危险的目标——围绕卫国公刘美近期的消费和交往,进行极其隐蔽的观察。

他再次召来了双喜,这次的指令更加明确,也更具风险。

“双喜,”赵祯的声音压得极低,神色前所未有的严肃,“你近日留意,卫国公府上的人员往来,尤其是……与哪些古董商、珠宝商接触频繁?不必打听具体交易,只需记下那些商号的名称,以及……卫国公府上负责采买此类物品的,大概是哪些管事或者清客(门客)。”

他顿了顿,加重语气:“记住!只看,只听,不问!绝对不能被任何人察觉!此事关乎重大,若有丝毫风险,宁可放弃,也绝不能暴露!”

双喜感受到了任务的沉重,用力点头:“奴婢明白!定会小心!”

同时,赵祯也给了兰儿一个新的、看似寻常的任务。他让兰儿在采购制香原料和某些稀有油脂(用于制作高端面脂)时,“顺便”留意一下汴京城中几家最大的古董店和珠宝行的位置和大致情况,美其名曰“或许能从中找到制香调脂的灵感或稀有材料”。这既是为双喜的行动提供一些外围信息参考,也是一种掩护。

另一方面,赵祯也加紧了在编修书局的工作。他不再满足于零散的漕运数据,而是“督促”周、吴两位翰林,加快对近五年漕粮入库、支用、以及太仓存粮变动的整体梳理,力求绘制出一幅更清晰的漕粮流转宏观图景。他需要知道,朝廷正常情况下,有多少“余量”可能被动手脚。

然而,调查刘美的行动刚刚开始,赵祯就感受到了巨大的阻力,或者说,是对方森严的壁垒。

双喜回报,卫国公府戒备森严,府中下人口风极紧,很难打听到有用信息。他只能远远观察到,确实有几家京城知名的古董店掌柜模样的的人进出过国公府,但具体谈了什么,无从得知。而且,双喜隐约感觉,自己在国公府附近徘徊时,似乎也引起了某些不明身份之人的注意,这让他不敢久留。

兰儿那边同样进展甚微。那些顶级的古董店、珠宝行,背景深厚,对生面孔警惕性很高,她一个采购宫女,根本接触不到核心信息,只能记下几家店铺的名字和大概位置。

就在赵祯为调查陷入僵局而焦灼,感觉那五千贯的玉璧如同一个闪烁着诱人光芒却无法触及的谜团时,陈忠和带来了一个从京西传来的、由小桂子亲手书写、用特殊密码记录的第一份工作汇报。汇报的内容极其简短,却让赵祯的心猛地提了起来:“账目混乱,发现多处粮款拨付记录与地方接收数目不符,差额巨大。部分款项流向,经多重周转,初步追踪,疑似与京城‘永昌’、‘隆盛’两家质库(当铺)及关联商号有关。包大人已密查此二家背景,似与……与某些勋贵外戚门下产业,有牵连。”

“永昌质库”、“隆盛质库”、“勋贵外戚”!小桂子在京西,竟然从混乱的账目中,追查到了指向京城具体商号,甚至可能指向外戚的线索!而这线索,与赵祯正在暗中关注的卫国公刘美,仅仅隔着一层薄薄的窗户纸!真相,仿佛就在眼前,却又被一层更浓的迷雾笼罩。赵祯感觉到,自己似乎正站在一个巨大漩涡的边缘,再往前一步,可能就会被彻底吞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