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靖海舰队的凯旋,为景泰二年的初秋染上了一层黄金的底色。

八百万两白银,那是从龙王宝库中抄没的横财,如同一条奔涌的江河,浩浩荡荡地汇入了日渐干涸的国库。

这笔巨款,让朱祁钰推行后续所有改革的底气,变得前所未有的充足。

但他很清楚,劫掠之财,终究只是一时之利。

真正能让大明长盛不衰的血脉,是一个稳定、高效、且可持续的海洋贸易体系。

一次性的胜利,远不如一条能永久流淌黄金的航路。

随着龙王水师被连根拔起,盘踞东海数十年的阴霾一扫而空。

那些曾被海盗袭扰所阻断的航线,此刻畅通无阻。

一条名副其实的“黄金航路”,在靖海舰队的炮火洗礼之下,就此开辟。

在靖海舰队的护航下,悬挂着大明日月龙旗的商船,第一次可以安全地、大规模地扬帆远航。

不再需要向任何人缴纳血腥的“买路钱”,不再需要于风浪和刀口之间惊恐求生。

皇帝的舰队,就是他们最坚实的后盾。

广州、泉州、宁波。

三座沉寂已久的大港,在皇帝的严令之下,市舶司正式开市。

大明的丝绸、瓷器、茶叶,这些在海外被奉为神物的硬通货,如同潮水般涌向港口。

一匹匹光滑的江南绸缎,一件件温润的景德镇瓷器,一箱箱醇厚的武夷山茶叶,被小心翼翼地装上了一艘艘即将远航的海船。

与此同时,来自朝鲜的珍贵人参、来自日本的雪白银锭与百炼倭刀、来自南洋的奇异香料和稀有木材,也源源不断地运抵大明港口。

财富的对流,从未如此剧烈。

市舶司的码头上,终日人声鼎沸,商贾云集。

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商人们,在这里讨价还价,脸上洋溢着对财富的渴望与满足。

每一艘进出港的船只,都必须经过市舶司卫兵的严格检查,并按照货物清单与价值,缴纳一笔明确且不菲的关税。

秩序,取代了混乱。规则,战胜了野蛮。

时间飞逝,转眼便至年底。

景泰二年的最后一次大朝会,奉天殿内,气氛与一年前相比,已是天壤之别。那时,是北京保卫战后的百废待兴,是人心惶惶中的临危受命。

而此刻,百官们精神焕发,腰杆挺得笔直,脸上洋溢着一种发自骨髓的自信与骄傲。

他们看着龙椅上那位依旧带着几分病容的年轻帝王,眼神中充满了最纯粹的敬畏与崇拜。

这一年,对内,财税改革大获成功,国库充盈。

对外,北伐瓦剌,东平倭寇,皆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辉煌胜利。

大明帝国,在这位年轻皇帝的带领下,正以一种不可思议的速度,挣脱泥潭,重返巅峰。

朝会的各项议程有条不紊地进行。

最后,户部尚书陈循,手捧着一本厚厚的账册,颤巍巍地走了出来。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他们知道,这是对景泰二年财政的最终总结。

“启奏陛下!”陈循的声音因为极度的激动而有些变调,他那张老脸上,此刻涨得通红。

“景泰二年,全国田赋、商税、盐铁等各项内陆税收,经户部核算,共计……白银一千六百五十万两!”

这个数字,已经比去年那个被誉为“奇迹”的一千五百三十万两,又有所增长。殿内响起一阵压抑不住的赞叹声。

仅仅一年,在没有加征任何苛捐杂税的情况下,国库岁入便又平添百万,这在过去是无法想象的。

但这还不是重点。

所有人的目光,都死死地聚焦在陈循手中那本账册的最后一页。

那里,记录着一个全新的、所有人都无比好奇的数字。那里,承载着大明帝国未来的希望。

陈循深吸一口气,他感觉自己的心脏快要跳出胸膛。他翻开了那一页,用尽了全身的力气,几乎是吼出了那个让整个奉天殿都为之疯狂的数字。

“另,市舶三司,自九月开市以来,仅仅三个月!”

他的声音在巨大的殿堂内回荡,每一个字都如同重锤,敲击在百官的心上。

“征得关税总收入,共计……白银……一百二十万两!!!”

“轰!”

整个奉天殿,瞬间被这个数字彻底引爆了!

短暂的死寂之后,是山呼海啸般的惊呼与议论。

“三个月!一百二十万两?!”一名内阁大学士失态地站了起来,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那……那岂不是说,仅此一项,一年便可为国库增收近五百万两白银?!”另一名六部尚书,声音都在发颤,他飞快地在心中算了一笔账,随即被自己得出的结论吓得脸色发白。

“天哪!五百万两!这……这相当于过去大明财政总收入的三分之一啊!”

惊呼声、议论声、倒吸冷气的声音,汇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官员们再也顾不得朝堂礼仪,三五成群地交头接耳,脸上的表情,是混杂着震惊、狂喜与难以置信的复杂神情。

之前那些被朱祁钰用雷霆手段压服,心中尚有不甘的保守派官员,此刻再也没有了任何怨言。

他们羞愧地低下了头,只觉得自己的脸颊火辣辣的,像是被人狠狠抽了无数个耳光。

事实胜于雄辩!

当初,他们还在为了“祖宗之法不可变”这七个字,争得面红耳赤,仿佛开海便是刨了朱家祖坟。

而皇帝,却已经用他们根本无法想象的方式,为大明,开辟出了一条能自行流淌黄金和白银的全新血脉!

户部尚书陈循,在报完这个数字后,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

他想起了过去户部为了区区几万两银子,与兵部吵得不可开交的窘迫。

想起了边关将士缺衣少食的惨状。想起了国库空虚、举步维艰的日日夜夜。

两行老泪,从他那布满皱纹的眼角滚滚而下。

他猛地跪倒在地,以头抢地,声音嘶哑而虔诚。

“陛下!开海国策,利在千秋!臣……臣为我大明贺!为陛下贺!”

他的声音,点燃了整个大殿。

“为大明贺!为陛下贺!”

满朝文武,无论派系,无论出身,无论之前是支持还是反对,在这一刻,都心悦诚服地跪倒在地,山呼万岁。

那声音汇成一股洪流,几乎要将奉天殿的琉璃瓦顶掀翻。

朱祁钰坐在龙椅上,静静地看着这一切。

他看着群臣那一张张狂热而崇拜的脸,看着他们发自内心的臣服。

他知道,从这一刻起,开海国策,将再无任何阻力。

大航海时代的巨轮,已经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正式启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