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逆子:从土木堡开始挽天倾 > 第121章 乾纲独断,百年海禁开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21章 乾纲独断,百年海禁开

百官们深深地低下头,没有人敢去看龙椅上那道年轻的身影。

那道身影明明清瘦,此刻散发出的威压却沉重如山,压得他们喘不过气。

金砖冰冷,透过朝靴的薄底渗入骨髓,让他们从心底感到一阵战栗。

朱祁钰的目光并未因此变得温和。

他静静地站着,一言不发。

他享受着这股由他亲手制造的、名为“君威”的压力,让它在殿内持续发酵。

他要将自己的意志,如同烧红的烙铁,深深烙印在每一个臣子的骨髓里。

今日之后,他要让这些人明白,在这大明,谁说了算。

就在所有人都以为尘埃落定,这场关乎国运的廷议即将以皇帝的完胜而告终时,一个身影从队列中走了出来。

那是一名须发皆白的老者,官袍洗得有些发旧,看得出是个清廉到近乎拮据的都察院御史。

刘耿。

他的步伐很慢,甚至有些颤巍巍。

但在此时死寂的奉天殿中,他每一步踏在金砖上的轻响,都像一柄重锤,狠狠敲在众人紧绷的神经上。

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刘耿没有哭喊,也没有激昂陈词。

他走到大殿中央,停下脚步,一丝不苟地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冠。

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仪式感,仿佛不是在朝见君王,而是在奔赴一场盛大的祭典,用自己的生命作为祭品。

衣冠整肃完毕,他对着龙椅的方向,双膝跪倒。

一个完整的、无可挑剔的三跪九叩大礼。

叩首,起身,再叩首,再起身。

没有丝毫迟疑,没有半点折扣。

那颗苍老的头颅,与冰冷的金砖,一次又一次地发出沉闷的碰撞声。

这声音在空旷的大殿中回荡,充满了悲壮的意味。

大礼行毕,刘耿直起了他那早已不再挺拔的腰杆。

他抬起头,苍老但洪亮的声音,如同一口被敲响的古钟,响彻整座奉天殿。

“陛下,海禁乃太祖高皇帝亲定之国策,庇护我大明百年海疆,使万千黎庶免遭倭寇之祸。”

“擅开者,非议祖制,动摇国本!”

他的声音顿了顿,每一个字都掷地有声,充满了决绝。

“臣,死谏!”

“死谏”二字一出,殿内刚刚平息的气氛再次凝固。

空气仿佛被抽干,变得粘稠而令人窒息。

一些原本已经屈服的保守派官员,眼中重新燃起了一丝微弱的火苗。

他们的身体不由自主地挺直了些许,目光灼灼地看着刘耿,仿佛看到了“文人风骨”的最后化身。

龙椅之上,朱祁钰看着下方那个状若悲壮的老人,脸上没有丝毫的意外,更没有半分的怒意。

他甚至都没有开口。

他只是将目光,淡淡地投向了百官之首,那个身形如松的兵部尚书。

于谦心领神会。

他知道,陛下这是在给他,给所有支持新政的臣子一个机会。一个亲手扞卫他们共同开创的未来的机会。

于谦缓缓出列,他没有去看龙椅上的皇帝,而是转身,面对着跪在地上的刘耿,也面对着满朝文武。

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久经沙场、历经国难之后的沉重与沧桑。

“刘御史,你言太祖祖制,庇护百年海疆?”

于谦的声音里带着一丝悲凉的自嘲,“那于某倒想请教,土木堡之前,我大明承平百年,军备废弛,国库空虚,这,也是太祖的祖制吗?”

刘耿脸色一白,嘴唇翕动:“这……此一时彼一时……”

“说得好!正是此一时彼一时!”于谦的声音陡然拔高,如同洪钟大吕,在殿中回荡,“土木堡之败,天子蒙尘,二十万大军尸骨未寒!是谁,力挽狂澜,保住了北京,保住了太祖的宗庙社稷?!”

他没有等任何人回答,猛地转身,对着那堆积如山的银锭模型,重重一指!

“是谁,用了一年,为我大明挣回了过去十年的岁入?!让我们的国库,能养得起兵,能抚得了民!”

他的手,又指向了那艘狰狞的战舰模型,如同指向一柄出鞘的利剑!

“又是谁,要为我们打造这样一支无敌的舰队,让我们大明的子民,再也不用畏惧来自海上的倭寇,让我们的商人,可以堂堂正正地走出去,将四海的财富,带回中原!”

于谦转过身,须发皆张,双目圆瞪,如同一尊怒目金刚,死死地盯着刘耿和所有保守派官员。

“是陛下!”

“是我们当今的景泰皇帝!”

“刘耿,你口口声声祖制,却对眼前的救国之功视而不见!你守的是太祖的法,还是你心中那点可怜的门户之见!”

“你这是死谏吗?不!你这是在用祖宗的牌位,来阻挡大明中兴的脚步!你这,是愚忠!是死罪!”

这番话,字字诛心,句句泣血。

它出自于谦之口,比出自皇帝之口,更具说服力,也更具震撼力!因为于谦,本身就是天下文官的楷模!

刘耿被这番话驳斥得体无完肤,他看着眼前须发皆张的于谦,再看看龙椅上那个自始至终一言不发的年轻帝王,他最后的精神支柱,轰然倒塌。

朱祁钰此时才缓缓起身。

他的声音恢复了帝王应有的平淡,但其中蕴含的力量,却比之前任何时候都更加恐怖。

“朕,再问最后一次。”

寂静。

整个世界只剩下百官们粗重的呼吸声和擂鼓般的心跳声。

“开海之事。”

“谁,反对?”

这一次,再也没有人敢有丝毫迟疑。

以于谦为首,所有臣子,包括那些之前心存动摇的保守派,全部跪倒在地。

他们的额头,紧紧贴着冰冷坚硬的金砖,仿佛要将自己的整个身心都融入这代表着皇权的大殿之中。

山呼海啸般的声音,响彻云霄,几乎要将奉天殿的屋顶掀翻。

“陛下圣明!臣等万死不辞,谨遵圣谕!”

一个绵延大明近百年的国策,在一位强势帝王的绝对意志之下,被彻底碾碎。

金色的阳光终于穿透云层,透过格窗,照亮了殿内飘浮的微尘,也照亮了龙椅上那道年轻的身影。

一个全新的时代,在他脚下,正式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