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城的秋阳,褪去了盛夏的燥热,洒在秦淮河畔的画舫与街巷间,漾起一层温润的光晕。只是这份温润之下,却涌动着剑拔弩张的暗流——苏凝香从边境带回的清军三路南下的情报,如同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在吴军高层掀起了轩然大波。紧急军事会议的余音尚未消散,一道道政令已从金陵王府加急发出,传遍江南与中原大地,一场关乎生死存亡的布防之战,已然拉开序幕。
户部衙署内,叶轻眉一袭湖蓝色官袍,长发高束,露出光洁的额头与清丽却坚毅的面容。她手中捧着一份江南各州府的物产清单,指尖在“盐铁”“粮食”“丝绸”几处反复划过,眸中闪烁着审慎而果决的光芒。衙署内,数十名幕僚与江南盐商、粮商的代表围坐一堂,气氛严肃得近乎凝滞。
“诸位,”叶轻眉的声音清亮而沉稳,打破了室内的寂静,“清军十万精锐压境,东路攻天津,中路袭山海关,西路渡黄河取中原。江南是我军根基,中原是决战之地,而粮草军械,便是这场战争的命脉。今日请各位前来,便是要共商大计,整合江南资源,为前线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后勤屏障。”
她的目光扫过在场的商贾代表,这些人皆是江南商界的翘楚,掌控着盐、铁、粮、丝等关键产业,往日里皆是呼风唤雨的人物,此刻却神色凝重。清军南下的消息早已传开,他们深知,一旦吴军战败,江南将再度陷入战火,他们的家业也将毁于一旦,因此对叶轻眉提出的“军需整合”计划,并无太多抵触,只是在利益分配与风险承担上,仍有顾虑。
“叶大人,”江南盐商之首胡雪岩站起身,拱手道,“我等虽是商贾,但也知晓家国大义。清军入关以来,烧杀抢掠,我等在北方的产业早已损失殆尽,绝不愿江南再遭此劫。只是盐铁生意向来利润丰厚,若归官营,我等的损失……”
“胡东家放心。”叶轻眉打断他的话,语气笃定,“此次推行‘盐铁官营’,并非没收诸位产业,而是由官府牵头,组建军需供应集团,诸位以产业入股,官府提供保护与运输便利,所得利润按股分红,且战时红利上浮三成。待战乱平定,官营制度可酌情放宽,诸位的利益,本官向你们保证,绝不受损。”
她顿了顿,继续说道:“不仅如此,官府将统一调度漕运,为诸位的货物提供优先运输权,沿途关卡一律放行,免征厘金。江南的粮食、丝绸运往中原,中原的矿产、药材运回江南,形成产销联运的闭环,这不仅是为了战事,更是为了战后江南经济的长远发展。”
叶轻眉的话,如同一颗定心丸,让在场的商贾们悬着的心渐渐放下。胡雪岩与几位粮商代表低声商议片刻,再次起身时,神色已然坚定:“叶大人深明大义,我等愿听候官府调度,全力支持军需供应!”
“好!”叶轻眉眼中闪过一丝赞许,“既然诸位同意,那今日便立下盟约。三日之内,各商家需清点库存,将可用的粮食、盐铁、军械尽数上报户部,由官府统一登记调度。漕运方面,我已下令整合长江沿岸的漕船,组建‘军需联运船队’,由水师协助护航,确保物资安全运往中原。”
她随即下令,让幕僚取出早已拟定好的盟约文书,一一分发给众人。商贾们仔细审阅后,纷纷签下自己的名字,按下鲜红的手印。这份盟约,不仅将江南的商业力量与吴军的军需体系紧紧捆绑在一起,更开启了江南经济为战事服务的全新格局。
会议结束后,叶轻眉马不停蹄地赶往漕运码头。此时的秦淮河畔,已是一片繁忙景象,数十艘漕船整齐排列,船夫们正忙着装卸粮食与军械,水师士兵们则在岸边巡逻警戒,确保码头安全。叶轻眉登上一艘最大的漕船,船主连忙上前见礼:“参见叶大人。”
“船上物资清点完毕了吗?”叶轻眉问道,目光扫过船舱内堆积如山的粮食与捆扎整齐的军械。
“回大人,已清点完毕,这艘船装载粮食五千石,军械三千件,明日一早便可出发,沿运河北上,直达中原开封府。”船主恭敬地回答。
叶轻眉点了点头,走到船舷边,望着滔滔东流的河水,眉头微蹙:“运河沿途,尚有多处战乱损毁的码头与堤坝,需尽快修复,否则会影响运输效率。另外,沿途要设立粮仓与兵站,每三百里一处,储存物资,供过往船队补给,同时安排士兵驻守,防备清军袭扰。”
“属下明白,已安排人手前往修复码头堤坝,粮仓与兵站也在加紧修建中。”一旁的漕运总管连忙应道。
叶轻眉转过身,语气严肃:“此事关乎前线将士的生死,绝不可有半点马虎。粮草运输,必须做到‘日日有船发,夜夜有粮到’,绝不能让前线出现粮草短缺的情况。”
“属下遵命!”漕运总管躬身领命,不敢有丝毫懈怠。
离开漕运码头,叶轻眉又赶往江南医学院。此时的医学院,已在白芷薇的主持下初具规模,几间崭新的院落内,挤满了前来学习的学徒,他们大多是战乱中失去亲人的孤儿,被白芷薇收留,传授医术,将来将成为随军军医。
白芷薇正带着几名资深医师,在药房内研制新药。空气中弥漫着草药的清香与淡淡的硫磺味,几名医师围着一张案几,案几上摆放着各种草药与研制出的药膏、药丸。
“轻眉,你来了。”白芷薇看到叶轻眉走进来,笑着迎了上去,脸上带着几分疲惫,却难掩眼中的光彩,“你看,这是我们刚研制出的‘金疮膏’,对刀伤、箭伤有奇效,涂抹后能快速止血、消炎,还能防止感染。还有这种‘防疫丹’,服用后可增强抵抗力,预防军中瘟疫。”
叶轻眉拿起一盒金疮膏,打开盖子,一股清凉的草药味扑面而来。她轻轻涂抹了一点在指尖,触感细腻,药效似乎确实不错。“太好了,前线将士正需要这样的药品。”她由衷地赞叹道,“医学院的进度比我预想的要快,辛苦你了。”
“都是应该的。”白芷薇摇了摇头,眼中闪过一丝沉重,“战争无情,每次战役下来,都有大量将士受伤,很多人不是死于战伤本身,而是死于感染或救治不及时。我多培养一名军医,多研制一种新药,就能多救一条性命。”
叶轻眉握住她的手,轻声安慰道:“放心吧,粮草与军械我会尽快送到前线,你只管安心研制新药,培养人才。我们各司其职,一定能守住中原,击退清军。”
白芷薇点了点头,又带着叶轻眉参观了医学院的病房与教学区。病房内,几名受伤的士兵正在接受治疗,气色已然好了许多;教学区内,学徒们正认真地听医师讲课,不时低头记录,眼中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
“我已在军队中推广卫生防疫制度,要求士兵们定期洗澡、晾晒衣物,饮用水必须煮沸,营地每日清扫消毒,减少蚊虫滋生。”白芷薇介绍道,“虽然一开始有些士兵不适应,但执行下来,效果显着,最近军中的非战斗减员已经减少了很多。”
“做得好。”叶轻眉赞许道,“后勤保障,不仅要保障粮草军械,更要保障将士们的健康。你这里,是前线将士的‘后方医院’,也是我军战斗力的重要保障。药品与医疗器械,我会让漕运船队优先运送,确保供应充足。”
两人又商议了片刻药品运输与军医调配的细节,叶轻眉才离开医学院,返回户部衙署。此时天色已晚,衙署内的灯火却依旧通明,幕僚们还在忙碌地整理各地上报的物资清单,制定运输计划。叶轻眉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却没有丝毫倦意,她知道,这场关乎江南安危、中原存亡的后勤之战,才刚刚开始,她必须打起十二分的精神,不容有任何闪失。
与此同时,中原大地之上,楚嫣然正带着几名随从,行走在开封府的街巷中。与江南的富庶与安稳不同,中原地区历经战乱,街巷萧条,百姓们面带菜色,眼神中充满了不安与惶恐。清军西路军即将南下的消息,如同乌云般笼罩在中原百姓的心头。
楚嫣然身着淡粉色便服,却难掩一身干练之气。她此次前来中原,肩负着选拔地方官吏、建立政务管理体系的重任。只有稳定了中原的地方秩序,才能协调百姓参与军需运输,形成“军民协同”的后勤网络。
“楚大人,前面就是开封府的府衙了。”随从指着不远处一座略显破旧的院落说道。
楚嫣然点了点头,加快脚步走进府衙。府衙内,几名留守的官员正愁眉苦脸地商议着什么,见到楚嫣然进来,连忙起身迎接:“参见楚大人。”
“不必多礼。”楚嫣然摆了摆手,径直走到正堂中央的椅子上坐下,“如今中原形势危急,清军西路军随时可能渡过黄河,袭扰边境。当务之急,是选拔贤能官吏,稳定地方秩序,组织百姓参与军需运输,为前线将士提供后勤支持。”
“大人所言极是,只是中原历经战乱,很多官吏要么逃亡,要么殉国,如今人才匮乏,选拔官吏之事,恐怕难度不小。”一名年长的官员忧心忡忡地说道。
楚嫣然早有准备,从怀中取出一份名单,放在案几上:“这是我从江南带来的一批学子,皆是饱读诗书、心怀家国之人,可先任命为地方县丞、主簿,协助处理政务。另外,你等可在本地张贴告示,招募有才干、有声望的乡绅与百姓,只要愿意为官府效力,不论出身,皆可录用。”
她顿了顿,继续说道:“对于录用的官吏与乡绅,官府将给予俸禄与嘉奖,若能在军需运输与地方维稳中做出贡献,战后可优先提拔。同时,要向百姓们说明,清军残暴,若中原失守,他们将面临家破人亡的境地,唯有协助吴军抗击清军,才能保住家园。”
官员们闻言,眼中露出一丝希望。楚嫣然的安排周全而务实,既解决了人才匮乏的问题,又能调动百姓的积极性。“大人英明,我等这就去办理。”几名官员连忙领命,起身准备张贴告示,招募人才。
楚嫣然又叮嘱道:“军需运输事关重大,要组织百姓成立运输队,由官府统一调度,发放工钱与粮食,确保他们的生活。同时,要加强运输路线的安保,安排士兵护送,防止土匪与清军散兵的袭扰。”
“属下明白。”
离开府衙,楚嫣然又前往开封城外的军需运输集结点。此时,已有数百名百姓聚集在那里,他们大多是自愿参与军需运输的,虽然面带疲惫,但眼神中却带着一丝坚定。楚嫣然走到人群中,高声说道:“乡亲们,感谢大家愿意为保卫家园出力。清军即将南下,前线将士们正在浴血奋战,他们需要粮食,需要军械,而这些,都要靠大家运往前线。官府向大家保证,绝不会亏待你们,每日发放工钱,管饱饭,若有意外,官府会赡养你们的家人!”
百姓们闻言,纷纷欢呼起来。他们最担心的就是自身的安危与家人的生活,楚嫣然的承诺,彻底打消了他们的顾虑。一名年长的乡绅走上前,对着楚嫣然拱手道:“楚大人,您放心,我们一定尽心尽力,把粮草军械安全送到前线,绝不让将士们饿着肚子打仗!”
“好!”楚嫣然眼中闪过一丝感动,“有乡亲们的支持,我们一定能击退清军,保住中原,保住江南!”
就在江南与中原紧锣密鼓地进行后勤布防与政务整合时,黄河以北的清军西路军营地内,先锋将领谭泰正站在地图前,神色阴鸷。他奉阿济格之命,率领五千先锋部队,提前偷渡黄河,探查吴军在中原的布防情况,伺机袭扰,为后续大军南下铺路。
“将军,探马来报,吴军在开封府一带布防严密,粮草囤积充足,还有一支蒙古骑兵驻守在黄河岸边,似乎是慕容雪的部队。”一名亲兵汇报道。
谭泰冷笑一声:“慕容雪不过是个女流之辈,有何惧哉?吴军刚定江南,军心未稳,中原防线看似严密,实则空虚。今夜,你我率领部队,偷渡黄河,袭扰河南边境的吴军粮站,给他们一个下马威!”
“将军英明!”
夜色渐深,黄河水面上,数十艘小船悄悄划过,谭泰率领五千清军,借着夜色的掩护,偷渡黄河,朝着河南边境的吴军粮站摸去。粮站内,吴军士兵正在熟睡,丝毫没有察觉到危险的降临。
“杀!”谭泰一声令下,清军士兵如同饿狼般冲入粮站,手中的长刀挥舞,瞬间便有几名吴军士兵倒在血泊中。粮站内顿时一片混乱,吴军士兵仓促应战,却因毫无防备,节节败退。
就在清军即将烧毁粮站时,远处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火光冲天,慕容雪率领蒙古骑兵,如同神兵天降,冲杀过来。“清军休走!慕容雪在此!”
慕容雪一身银甲,手持长枪,胯下白马如同闪电般穿梭在清军阵中,长枪所到之处,清军士兵纷纷落马。她身后的蒙古骑兵更是勇猛异常,弯刀挥舞,杀得清军溃不成军。
谭泰见状,心中大惊,没想到慕容雪的骑兵来得如此之快。他知道再打下去,只会全军覆没,连忙下令:“撤!快撤!”
清军士兵如同丧家之犬,纷纷向黄河岸边逃窜。慕容雪率领骑兵紧追不舍,一路上斩杀清军无数,直到黄河岸边,谭泰才带着残部狼狈地登上小船,逃回黄河以北。
此战,吴军虽成功击退清军先锋,保住了粮站,但也付出了一定的伤亡代价,更重要的是,暴露了中原防线的薄弱环节——黄河沿岸的防御力量不足,清军随时可能再次偷渡袭扰。
消息传回南京,吴三桂脸色凝重。他深知,中原是吴军与清军决战的关键之地,若中原防线崩溃,西路清军便可长驱直入,与东路、中路清军汇合,形成合围之势。“传朕旨意,命穆青岚率领三万精锐步兵,即刻驰援河南,协助慕容雪加固黄河防线,严防清军西路军南下!”
“遵旨!”内侍连忙领命,加急发出圣旨。
南京城外的军营内,穆青岚接到圣旨时,正在擦拭柳如眉留下的那把长剑。柳如眉的牺牲,让她一度陷入消沉,是吴三桂的深夜长谈,让她重新振作起来,立誓继承柳如眉的遗志,镇守江南,抗击清军。如今,接到驰援中原的命令,她眼中闪过一丝决绝,将长剑收入剑鞘,转身对着麾下将士高声说道:“将士们,清军先锋袭扰中原,黄河防线告急!我等奉命驰援河南,随我北上,击退清军,保卫中原,不负柳将军遗志,不负吴王信任!”
“击退清军!保卫中原!”三万将士齐声高呼,声音震彻云霄,带着复仇的怒火与必胜的信念。
次日一早,穆青岚率领三万精锐步兵,浩浩荡荡地踏上了北上的征程。队伍绵延数十里,旗帜飘扬,刀枪林立,气势如虹。沿途百姓夹道相送,送上粮食与饮水,眼中充满了期盼与感激。
穆青岚骑在马上,望着身后渐行渐远的南京城,又望向北方苍茫的大地,心中暗暗发誓:柳姐姐,你放心,我一定会守住中原,守住我们用鲜血换来的一切。清军若敢南下,我定让他们有来无回!
此时的江南,叶轻眉的漕运船队已陆续出发,一艘艘满载粮食与军械的漕船,沿着运河缓缓北上,如同一条巨龙,为中原前线输送着源源不断的力量;白芷薇的医学院,新药不断研制成功,军医们整装待发,随时准备奔赴战场;楚嫣然在中原选拔的官吏已陆续到任,地方政务逐渐步入正轨,百姓们参与军需运输的热情高涨,一条“军民协同”的后勤网络,正在中原大地上悄然形成。
而黄河以北,清军西路军主帅阿济格得知先锋部队袭扰失败,非但没有恼怒,反而眼中闪过一丝冷笑:“慕容雪、穆青岚,本王倒要看看,你们能守多久。待我大军集结完毕,定要踏平中原,将你们这些女流之辈,一一擒杀!”
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黄河两岸悄然酝酿。中原大地,即将成为吴军与清军西路军的主战场,而粮草与后勤,将成为这场战役胜负的关键。叶轻眉、白芷薇、楚嫣然、穆青岚,这些风华绝代的女子,正以她们的智慧与勇气,在这场没有硝烟的后勤战场上,书写着属于她们的传奇。
南京王府内,吴三桂站在地图前,目光扫过江南与中原的疆域,指尖在开封府与黄河一线轻轻敲击。他知道,中原布防的成败,关乎整个战局的走向,而他的红颜们,正在用她们的方式,为这场生死博弈,奠定最坚实的基础。
“多尔衮,阿济格,你们尽管放马过来。”吴三桂眼中闪过一丝凌厉的光芒,“江南已固,中原布防,粮草先行。这一战,朕定要让你们有来无回!”
秋风掠过金陵王府的飞檐,卷起几片落叶,朝着北方飘去。一场决定天下命运的大战,已箭在弦上,一触即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