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国海军,从北洋水师开始 > 第56章 国策定基:中枢议策、海军密谈与未来布局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56章 国策定基:中枢议策、海军密谈与未来布局

1905年5月中旬的北京,总统府会议室里,檀香木长桌两侧坐满了龙国核心决策者。李鸿章身着藏青色总统制服,手指轻叩桌案上的文件,目光扫过众人:“今日议三件事——与美联合军工、未来大战立场、国土收回,诸位直言利弊。”

张之洞推了推眼镜,率先开口:“与漂亮国联合研究航母、潜艇,利在借其技术补我短板,尤其是潜艇的水下推进系统,咱们的工程师还没突破;弊在核心技术恐被卡脖子,需在协议中明确‘联合研发成果共享’,且龙国主导本土生产线建设。”

左宝贵放下手中的陆军军备报告,语气沉稳:“十年后的‘惊龙计划’是重中之重,若能成功,龙国便有了立足世界的底气。在此之前,不宜直接卷入大战,应效仿汉斯国,通过出售武器、派遣仆从军赚取利益,同时积蓄陆军实力。”

丁汝昌接过话头,将一份海军建设草案推到桌心:“海军方面,除了推进南美订单,还需加快龙凤级后续舰的建造。与漂亮国的联合研究,建议优先攻克航母的甲板起降技术,潜艇则重点突破续航里程,目标是造出能续航3000海里的远洋潜艇,未来可用于封锁敌国港口。”

李鸿章微微颔首,手指落在“仆从军”与“国土收回”两项上:“日本仆从军可对外出售,按人头收费,每派遣一名士兵,年租金50英镑,武器装备另算——十年后新一代日本青年长成,刚好能补充兵源,既赚外汇,又削弱日本本土实力,一举两得。至于香江和葡澳,待一战中后期,代英国力受损时,再以‘收回租借地’为由交涉,此时不宜打草惊蛇。”

众人一致同意,会议很快敲定国策方向:短期以联合研发、出售仆从军积累实力,中期借一战谋取利益,长期以“惊龙计划”奠定霸权基础。消息当天便传到上海,李和收到密电后,立刻着手准备与提尔皮茨的密谈——这场谈话,将直接影响汉斯国的海军发展方向,也关乎龙国未来的战略布局。

三天后,江南制造局的密室里,李和与提尔皮茨相对而坐,桌上摊着汉斯国“拿骚级”战列舰图纸和代英海军兵力部署图。提尔皮茨端起咖啡,语气带着一丝急切:“李副司令,上次交流的背负式炮塔技术,我们的工程师已完成初步改良,但‘拿骚级’的主炮口径只有280毫米,面对代英的305毫米主炮仍处劣势,您有何建议?”

李和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将一张代英海军“两强标准”的分析图推到他面前:“先看代英的弊端。其‘两强理论’要求皇家海军实力不低于世界第二、第三海军之和,看似强势,实则透支国力——每年军费占财政支出的40%,造舰速度跟不上维护成本,目前已有12艘旧舰因经费不足无法翻新,还有很多服役没几年的新锐战舰因为经费问题只能退役拆解。更关键的是,代英将舰队分散部署在全球殖民地,本土只留30%兵力,一旦遭遇集中打击,首尾难顾。”

提尔皮茨眉头微蹙,点头认同:“这点我们也注意到了,但汉斯国皇帝坚持‘存在舰队’理念,认为舰队只需‘存在’便能牵制代英,不必主动决战,这导致我们的造舰计划屡屡缩水——原本计划建造8艘‘拿骚级’,现在被砍到4艘。”

“这正是汉斯海军的最大弊端。”李和语气加重,手指在“拿骚级”图纸上划过,“‘存在舰队’理念本质是保守策略,既不敢主动挑战代英,又不愿放弃海外利益,最终陷入‘造舰不够多、战力不够强’的困境。更致命的是,贵国皇帝在没有必胜把握时,绝不愿让高价建造的舰队出动——1904年日俄战争时,汉斯国本可派舰队牵制俄国,却因皇帝犹豫错失机会,这要是到了大战,只会延误战机。”

提尔皮茨沉默片刻,缓缓开口:“您的意思是,汉斯国应放弃‘存在舰队’,全力建设决战舰队?”

“不,是建设‘机动决战舰队’。”李和纠正道,随即展开一张新的舰队编制图,“决战舰队过于笨重,代英‘无畏’号航速只有21节,而我们的龙凤级能达30节。汉斯国应减少传统战列舰的建造,转而打造以高速战列巡洋舰为核心的机动舰队——主炮口径提升到343毫米,航速达到28节,平时用于破袭代英商船航线,牵制其海外兵力;战时可快速集结,加入决战舰队,形成‘以快打慢、以强打弱’的优势。”

他顿了顿,拿起笔在图纸上标注:“您看,若汉斯国建造6艘343毫米主炮的高速战列舰,配合在造的4艘‘拿骚级’,只需投入1800万英镑,比原计划建造8艘‘拿骚级’节省600万英镑,却能在战力上压制代英的舰队。更重要的是,机动舰队不需要常驻港口,可主动出击,避免‘存在舰队’的被动局面。”

提尔皮茨盯着图纸,手指反复摩挲主炮口径的数字,眼中逐渐闪过光芒:“343毫米主炮,28节航速……这样的战列巡洋舰,确实能打破代英的封锁。但皇帝那边,恐怕很难说服——他一直认为‘战列舰数量才是实力象征’。”

“用数据说服他。”李和递过一份军费核算表,“按这个方案,汉斯国每年的海军军费可从800万英镑降到650万英镑,既能减轻财政压力,又能快速提升战力。而且,我们可以提供技术支持——龙国的305毫米主炮技术可协助贵国研发343毫米主炮,鞍山钢铁厂还能以优惠价格供应特种钢材,确保造舰进度。”

提尔皮茨拿起核算表,反复计算后,终于下定决心:“我会立刻回国,向皇帝和海军部提交这份方案。若能通过,汉斯国愿与龙国签订长期合作协议——我们提供潜艇的水下推进技术,你们协助我们建造战列巡洋舰,双方共享情报,共同牵制代英海军。”

李和伸出手,与提尔皮茨紧紧相握:“合作愉快。相信用不了多久,大西洋和太平洋上,都会看到我们联合研发的战舰。”

密谈结束后,李和站在窗前,望着江南制造局灯火通明的船坞——那里,为阿根廷建造的无畏舰已开始铺设龙骨;威海卫的潜艇试验场里,第一艘联合研发的原型艇即将下水;北京的“惊龙计划”实验室,科学家们正加紧研究核裂变理论。

龙国的崛起之路,已不再是孤立的探索,而是与世界列国的博弈与合作。十年后的大战,将是龙国从“地区强国”迈向“世界大国”的关键舞台;而今日的每一项决策、每一次合作,都在为那场风暴积蓄力量。

窗外的夜色渐深,上海港的灯塔闪烁着微光,仿佛在预示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李和拿起笔,在笔记本上写下一行字:“1905年5月,中枢定策,汉斯结盟,航母潜艇启动,惊龙计划稳步推进——十年磨剑,待时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