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四下午,三点二十五分。
林知意站在“云顶”咖啡厅的入口处,略作停顿,深吸了一口气。空气中弥漫着顶级咖啡豆的醇香与甜点的微甜气息,舒缓的爵士乐如同无形的薄纱,轻轻笼罩着整个空间。这里视野极佳,巨大的落地窗外,是鳞次栉比的摩天楼宇和蜿蜒如带的城市绿脉,秋日午后的阳光透过玻璃,洒下温暖却不灼人的光芒。
她今天选择了一身剪裁利落的浅灰色格纹西装套裙,内搭简约的白色丝质衬衫,脚踩一双高度适中的黑色高跟鞋。既不失专业与正式,又比纯粹的商务正装多了一丝时尚与柔和。妆容精致而淡雅,恰到好处地衬托出她的气色与轮廓,唇上那一抹豆沙色的口红,是她精心挑选的结果——不过分强势,也不显随意。
她提前了五分钟到达。这不是因为她急切,而是她一贯的风格:掌控节奏,预留余地。
侍者显然受过良好的训练,在她说出“陆先生预订”后,便心领神会地引她走向一个靠窗的、相对僻静的位置。
然后,她看到了他。
陆延舟已经到了。
他背对着入口的方向,坐在那张宽大的丝绒沙发里,身姿挺拔,正微微侧头望着窗外的城市景观。午后的阳光勾勒出他清晰的侧脸线条,下颌线绷得有些紧,似乎在思考着什么。他穿着深蓝色的定制西装,没有打领带,衬衫领口随意地解开一颗纽扣,少了几分商场上的凌厉,多了一丝不易察觉的…松弛?抑或是,一种精心计算后的随意?
林知意的心跳,在那一刹那,不受控制地漏跳了一拍。
尽管早已做好了心理准备,但真正看到这个熟悉又陌生的身影时,那些被理智强行压下的情绪碎片,还是如同被惊动的蝶群,在心底纷乱地煽动了一下翅膀。
侍者的声音适时响起:“陆先生,您的客人到了。”
陆延舟闻声转过头来。
他的目光,精准地、毫无偏差地落在了她的脸上。
那一瞬间,林知意清晰地捕捉到了他眼中一闪而过的某种情绪——不是惊讶,不是审视,而是一种极其复杂的、糅合了确认、欣赏以及某种难以名状的深沉光芒的波动。极其短暂,快得几乎让她以为是错觉,随即,那双深邃的眼眸便恢复了惯有的平静与沉稳。
他站起身,动作从容不迫,为她拉开了对面的座椅。
“很准时。”他开口,声音低沉悦耳,如同大提琴的弦音,在这片安静的空间里缓缓荡开。语气里听不出太多情绪,只是简单的陈述。
“我一向如此。”林知意微微颔首,走上前,姿态优雅地落座,将手中的公文包放在身侧的空位上。她的动作流畅自然,仿佛这只是无数次普通商务会面中的一次。
“谢谢。”她对他也对侍者说道。
侍者递上菜单,询问需要什么饮品。
“一杯手冲瑰夏,谢谢。”林知意没有看菜单,直接点了自己偏好的咖啡。这同样是一种姿态,表明她对此地并不陌生,也无须过多客套。
“一样。”陆延舟对侍者说道,然后重新坐下。
侍者悄然退下,将这片相对独立的空间彻底留给了他们。
短暂的沉默,如同无形的薄膜,笼罩在两人之间。窗外的城市在脚下无声运转,窗内的空气却仿佛凝滞了。只有舒缓的音乐还在不知疲倦地流淌。
这不是机场那次仓促的、充满距离感的擦肩。这是面对面的,无可回避的重逢。
林知意能感受到他的目光落在自己身上,那目光并不灼人,却带着一种沉甸甸的分量,似乎在仔细描摹她这数月来的变化。她没有回避,同样抬起眼,坦然迎上他的视线,平静地回望过去。
他瘦了一些,五官的轮廓因此显得更加深刻。眉宇间那份属于上位者的沉稳和掌控感依旧,但似乎……少了几分曾经的锐利和隐约的焦躁,多了一份内敛与沉淀。是因为公司改革的艰辛?还是因为这数月来的……别的什么?
“这里视野很好。”林知意率先打破了沉默,选择了一个最安全的话题。她的声音平稳,听不出丝毫波澜。
“嗯。”陆延舟应了一声,目光从她脸上移开,再次投向窗外,“能看到大半个城市。以前……偶尔会来这里思考些事情。”
他的话语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停顿,那个“以前”,似乎包含了太多未尽之意。是以前他们在一起的时候?还是分开后的这五年?亦或是,最近?
林知意没有深究,只是淡淡附和:“确实是个适合安静思考的地方。”
咖啡很快送了上来,精致的白瓷杯盏,氤氲着瑰夏特有的花果香气,暂时驱散了空气中那若有若无的紧绷感。
陆延舟用修长的手指捏起咖啡勺,轻轻搅动着杯中的液体,动作慢条斯理。他没有急于切入正题,而是抬起眼,看着她,忽然问了一句:“回来这几天,还适应吗?”
一个问题,看似寻常的寒暄,却巧妙地越过了“为什么回来”、“什么时候回来的”这些可能涉及过往尴尬的话题,直接关注她当下的状态。
“还好。”林知意端起咖啡杯,浅浅啜饮一口,温热的液体顺着喉咙滑下,带来一丝安抚的力量,“变化很大,但也很多熟悉的东西没变。”
“国内节奏快,机会多,暗流也不少。”陆延舟的语气很平淡,像是在陈述一个客观事实,“你这次回来,动静不小。”
“业内朋友抬爱。”林知意放下杯子,语气同样平淡,带着适当的谦逊,却也毫不掩饰自身的价值,“正好赶上几个机会。”
“不是抬爱。”陆延舟看着她,目光专注,语气笃定,“是你应得的。《量子前沿》那篇论文,还有‘星尘计划’的落地演示,含金量很高。能在这个领域做出突破性工作,并得到如此广泛认可,不容易。”
他的赞美,直接、具体,完全基于她的专业成就,没有任何暧昧或含糊的成分。这反而让林知意微微怔了一下。她预想过各种开场,针锋相对的,公事公办的,甚至带着些许过去怨怼的,却唯独没料到,他会如此干脆利落地、毫不吝啬地肯定她的工作。
这种感觉……很奇特。不同于那些猎头、投资者或学界泰斗的赞誉,来自陆延舟——这个曾经最亲密也最了解她潜力与短板的人——的肯定,似乎有着不一样的分量。
“谢谢。”她收敛心神,坦然接受,“确实花了不少心血。”
“我看了你在科技峰会上那段关于‘分布式共识与生态系统韧性’的即兴发言,”陆延舟继续说道,语气如同在和技术伙伴讨论方案,“观点很犀利,直指目前很多联盟链项目的痛点。有几个问题,我当时就在想,如果能和你探讨一下……”
他顺势提出了几个相当专业且深入的技术问题,涉及她算法模型的核心逻辑与潜在应用瓶颈。
话题,就这样自然而然地被引向了专业的、安全的领域。
林知意心中稍定,同时也提起精神。她清晰地阐述了自己的思考,对于他提出的挑战,也毫不怯场地进行了回应和反驳。两人就着咖啡的香气,竟然真的像两个顶尖的技术专家一样,深入地交流起来。
他的问题依旧敏锐,甚至带着他特有的、一针见血的挑剔,但不再是过去那种带着居高临下审视意味的质疑,而是平等的、充满探索精神的探讨。他认真倾听她的每一句话,时而点头,时而蹙眉思考,偶尔还会提出一个让她也需要沉吟片刻才能回答的刁钻角度。
这种感觉,熟悉又陌生。
熟悉的是,他们之间那种在专业上总能碰撞出火花的思维频率。陌生的是,这一次,他们之间不再有身份、地位和情感的羁绊与干扰,纯粹是智力上的交锋与共鸣。
时间在专注的讨论中悄然流逝。
当一杯咖啡见底,关于技术话题的探讨暂告一段落时,气氛似乎比刚来时缓和了许多,至少表面上是如此。
陆延舟抬手示意侍者续杯。
在等待的间隙,他身体微微向后,靠向沙发背,目光再次落在林知意脸上,那审视的意味似乎又回来了些许,但比之前柔和。
“那么,”他开口,语调放缓,带着一种过渡到正题的郑重,“接下来有什么具体打算?那三家的邀请,我略有耳闻。国家队,星海,还是洞察资本的自由航道?每一条路,前景和风险都很明显。”
他终于,问到了核心。
林知意迎着他的目光,没有立刻回答。她拿起手边的水杯,喝了一小口清水,似乎在斟酌措辞。
“都在考虑中。”她给出一个谨慎的回答,“每个选择都各有优劣,需要权衡。”
“确实。”陆延舟点头,表示理解,“以你现在的身份和实力,选择比努力更重要。一个好的平台,能让你事半功倍;一个错误的选择,也可能消耗你宝贵的时间和精力。”
他的话语听起来完全是站在一个商业伙伴的角度,为她分析利弊。
但紧接着,他话锋微微一转,语气依旧平稳,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
“所以,在你这份权衡的天平上,不知是否还有多余的位置,”他顿了顿,目光锁住她的眼睛,一字一句,清晰地说道,“考虑一下,‘延舟科技’。”
来了。
林知意握着水杯的手指,几不可察地收紧了一下。心脏,似乎也在那一刻被一只无形的手轻轻攥住。
尽管早有预感,但当他亲口说出这个名字,提出这个可能性时,那种冲击力,依然远超她的预期。
她看着他,试图从他平静无波的眼眸深处,读出他真正的意图。是纯粹的商业招揽?看中了她的技术价值和行业影响力?还是……夹杂了其他?
她没有露出惊讶的表情,只是微微挑了一下眉梢,语气保持着适度的疏离与探究:“陆总,我很感谢您的看重。不过,以我们过去的关系,以及……上一次不欢而散的经历,您认为,我们还有合作的基础吗?”
她直接点明了横亘在两人之间最大的障碍——那段充满误会、争吵与伤痕的过去,以及最后一次因他过度“保护”而引发的激烈冲突。
陆延舟对于她如此直白的提问,似乎并不意外。他沉默了片刻,目光垂落,看着杯中重新注满的、袅袅升腾着热气的咖啡,像是在组织语言,又像是在回顾什么。
然后,他重新抬起头,目光里没有了之前的探究或平和,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坦诚,甚至带着一丝……郑重的歉意。
“我知道,过去我犯了很多错误。”他开口,声音比刚才低沉了几分,“尤其是在最后一次……我低估了你的能力和决心,用错了方式。那并非我的本意,但造成的伤害是真实的。”
他停顿了一下,似乎在观察她的反应。林知意面容平静,只是静静地看着他,等待他继续说下去。
“这几个月,我反思了很多。”他继续说道,语速不快,每一个字都像是经过深思熟虑,“关于公司,也关于……我们自己。我意识到,有些观念需要改变,有些方式需要调整。延舟科技,也不再是过去的那个样子。”
他的话语里,没有过多的辩解,也没有奢求原谅的卑微,更像是一种基于事实的陈述和……承诺?
“我邀请你,并非出于任何私人情感的补偿或纠缠。”他的目光锐利而清明,直直地看向她眼底,仿佛要将自己的诚意烙印进去,“而是因为,你的技术方向,与延舟科技未来三年的核心战略高度契合。你的加入,不是作为下属,而是作为……平等的伙伴。”
“伙伴?”林知意重复着这个词,心潮微微起伏。
“是的,伙伴。”陆延舟的语气无比肯定,“我指的是,真正意义上的,在技术决策和战略方向上,拥有绝对话语权和主导权的伙伴。我可以为你成立独立的事业部,由你全权负责,研发方向、团队组建、资源调配,全部由你决定。总部只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协同,绝不干涉内政。”
这个条件,无疑是非常优厚的,甚至比“星海科技”承诺的专属团队和“洞察资本”提供的独立实验室,更多了一份基于他本人保证的自主权。他几乎是将一个可能成长为庞然大物的新业务板块,完全交到了她的手上。
这需要何等的魄力,以及……何等的信任?
林知意沉默了。她需要消化他这番话里的信息量。他的道歉,他的反思,他提出的合作模式……这一切,都远远超出了她来之前的预想。
她原本以为,会是一场充满机锋和试探的博弈,或者是一次冰冷而功利的商业谈判。
却没想到,他会如此坦荡地承认过去的错误,并提出一个几乎让她挑不出毛病的、极具诱惑力的合作方案。
这,还是她认识的那个陆延舟吗?
那个骄傲的、习惯掌控一切的陆延舟?
阳光透过玻璃,在他深邃的眼眸中投下细碎的光点,让他此刻看起来,少了几分商界巨子的冷硬,多了几分……人性的温度与真诚。
她看不透。
或者说,她不敢轻易相信自己所看到的。
过去的教训太深刻,她不能再让自己陷入任何可能被情感影响的决策中。
“陆总,”她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用最理性的声音回应,“非常感谢您如此有诚意的邀请和……坦率的交流。您提出的合作模式,确实非常有吸引力。不过,这毕竟是一个重大的决定,涉及我未来的职业路径和发展方向。我需要时间,认真考虑。”
这是最稳妥的回答。
陆延舟看着她,对于她的反应,他似乎早已预料。他没有流露出任何失望或急切的神色,只是微微颔首。
“当然。”他理解地说道,“这是应该的。我期待你的答复。”
他并没有给出一个催促的期限,这反而让林知意松了口气。
谈话似乎可以到此告一段落了。两人之间的空气,再次陷入一种微妙的沉默。但这一次的沉默,与刚见面时不同,里面掺杂了太多刚刚被抛出的、需要时间沉淀的信息和情绪。
林知意抬手看了看腕表,示意时间差不多了。
陆延舟也注意到了她的动作。
就在她准备开口告辞的时候,他忽然又唤了她一声。
“知意。”
不是“林博士”,也不是“林总”,又是那个带着特殊意味的“知意”。
林知意抬眸看他。
他看着她,目光深邃,里面翻涌着一些她无法完全解读的复杂情绪,但最终,他只是用一种极其低沉、仿佛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叹息的声音,缓缓说道:
“抛开所有公事上的考量……很高兴,能再次这样和你面对面说话。”
他的语气里,褪去了所有的商业外壳和算计,只剩下一种纯粹的、带着某种释然的……感慨。
林知意的心,像是被什么东西轻轻撞了一下,一股酸涩又温暖的热流,不受控制地涌上心头。
她怔怔地看着他,一时竟不知该如何回应。
窗外,夕阳的余晖开始染上金色的光边,将整个城市笼罩在一片温柔而朦胧的暮色里。
顶楼餐厅的重逢,在这样一句出乎意料、又仿佛在意料之中的话语里,画上了一个暂时的休止符。
而他们都知道,一切,远未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