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志停下脚步,眼中闪过一丝决然,他立刻召集将领们前来。待将领们到齐,崔志指着山谷地图,语气坚定地说道:“敌军负隅顽抗,常规进攻伤亡太大,我们用火攻。山谷内树木杂草众多,火攻定能扰乱他们的防线。你们速去准备火油、火箭等物,同时安排一支队伍佯攻,吸引敌军注意力。”将领们领命而去,营地内顿时忙碌起来,一场新的战斗即将拉开帷幕。
然而,当士兵们准备火攻物资时,崔志心中却隐隐不安。他深知,即便火攻能扰乱敌军防线,后续的近身战斗仍会造成不小的伤亡。望着山谷方向,崔志陷入沉思,脑海中不断权衡着各种战术。突然,他灵机一动,一个新的想法涌上心头——攻心为上。
崔志迅速叫来几个嗓门大且机灵的士兵,对他们吩咐道:“你们几个,带上喊话器具,到包围圈外,向敌军喊话。告诉他们,投降后我们会以礼相待,不仅保证他们的生命安全,还会给予丰厚的赏赐。同时,把咱们的兵力部署、精良装备都透露一些给他们,让他们知道负隅顽抗没有出路。”
士兵们领命后,立刻来到包围圈外。其中一个士兵深吸一口气,大声喊道:“对面的兄弟们听着!你们已被重重包围,毫无胜算。我家将军仁慈,若你们投降,不仅可保性命,还能得到丰厚赏赐,从此衣食无忧!看看我们的营地,兵强马壮,粮草充足,你们又何苦为了那无谓的抵抗送命呢!”
声音在山谷间回荡,敌国残军据点内,士兵们听到喊话后,脸上露出犹豫之色。一些人开始私下议论:“我们已经被困在这里,援军不知何时能到,这样下去只有死路一条,投降或许真能保命。”但也有一些顽固分子,手持长刀,怒喝道:“休要听他们胡言!我们乃堂堂男儿,怎能向敌军投降,丢我大国颜面!谁敢再提投降,我定斩不饶!”
崔志在营地中,通过望远镜密切关注着敌国残军据点内的动静。他看到敌国士兵们神色各异,有的面露惧色,有的犹豫不决,而那些顽固分子则在极力维持着秩序。崔志心中明白,攻心战术已初见成效,敌国残军内部开始出现动摇,接下来只需等待合适的时机,给予致命一击。
随着时间的推移,敌国残军内部的动摇情绪愈发明显。一些士兵开始偷偷收拾行囊,准备在合适的时候投降。而那些顽固分子则加强了巡逻,对有投降倾向的士兵进行严密监视,一旦发现有人试图投降,便当场格杀。一时间,敌国残军据点内气氛紧张,弥漫着一股压抑的气息。
崔志深知,敌国残军内部矛盾正在激化,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他一边让喊话士兵继续宣传投降优待,一边悄悄调整兵力部署,将精锐部队集中在包围圈的薄弱处,等待着敌国残军内部矛盾爆发的那一刻。
此时,包围圈外,烈日高悬,阳光照在士兵们的铠甲上,反射出刺眼的光芒。热风裹挟着沙尘,扑面而来,让人睁不开眼。敌国残军据点内,喊杀声、叫骂声此起彼伏,投降派与顽固派的冲突一触即发。
崔志站在营地高处,望着敌国残军据点,心中默默计算着时机。他的手心微微出汗,眼神中却透露出坚定与自信。身旁的将领们也都严阵以待,等待着崔志下达进攻的命令。
终于,敌国残军据点内传来一阵骚乱。一名试图投降的士兵被顽固分子发现,双方发生激烈冲突。其他有投降想法的士兵见状,纷纷加入战斗,与顽固分子展开搏斗。一时间,敌国残军内部乱成一团。
崔志看到这一幕,眼中闪过一丝兴奋的光芒,他知道,最佳进攻时机已到。他猛地抽出长刀,指向敌国残军据点,大声喊道:“将士们,时机已到,随我冲锋!”
随着崔志一声令下,早已准备就绪的士兵们如猛虎下山般冲向敌国残军据点。喊杀声震耳欲聋,马蹄声如雷轰鸣。崔志一马当先,带领着士兵们迅速突破敌国残军的外围防线,杀入据点内部。
敌国残军此时正忙于内部争斗,面对崔志部队的突然进攻,顿时阵脚大乱。投降派士兵们纷纷放下武器,主动为崔志部队让路,甚至加入战斗,与顽固分子展开厮杀。而那些顽固分子,虽拼死抵抗,但在崔志部队的猛烈攻击下,渐渐难以支撑。
战场上,硝烟弥漫,尘土飞扬。兵器碰撞声、士兵喊杀声、伤者惨叫声交织在一起。崔志挥舞着长刀,在敌群中左冲右突,所到之处,敌人纷纷倒下。他的身上溅满了鲜血,眼神却愈发坚定。
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敌国残军的顽固势力逐渐被消灭。崔志成功占领了敌国残军据点,大部分敌国士兵选择投降。望着投降的敌国士兵,崔志心中感慨万千,这场战斗的胜利,不仅是武力的胜利,更是攻心战术的成功。
然而,崔志并没有放松警惕。他知道,敌国不会善罢甘休,后续还会有更严峻的挑战等待着他。他迅速安排士兵们清理战场,安抚投降的敌国士兵,同时加强营地的防御,以防敌国的报复。
敌国残军内部出现分化,崔志能否抓住这个机会,成功瓦解敌国残军的抵抗?后续又将面临怎样的挑战?一切都还是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