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都市言情 > 神医闯关中 > 小节9:先贤烛照,逆境砺心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小节9:先贤烛照,逆境砺心

监狱的深冬,寒意仿佛能凝结灵魂。呼啸的北风被高墙阻挡、扭曲,化作无数凄厉的哨音,在空旷的放风场上空盘旋。地面冻得硬如铁石,呵出的白气瞬间便消散在冰冷的空气中。陈墨裹紧了单薄的囚服,快步走向那片熟悉的、背风的角落。连日来,监狱医院接收了几例病情复杂、缠绵难愈的重症患者,尽管他竭尽全力,运用了包括初步“望气”在内的所有手段,但效果依然有限,一种深沉的无力感如同这冬日的阴霾,笼罩在他的心头。

微晶子依旧如枯松般盘坐在那块冰冷的石墩上,仿佛与这严冬融为一体,周身却散发着一种奇异的、不为外境所动的宁静。他并未睁眼,却在陈墨走近时,缓缓开口,声音平和地穿透风声:“心气浮散,神光黯淡。可是遇到了难解的症结,动了疑虑之心?”

陈墨心中一凛,在微晶子面前,他仿佛无所遁形。他停下脚步,恭敬地行了一礼,声音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疲惫与困惑:“前辈明察。近日有几例病患,沉疴痼疾,晚辈穷尽所学,常规医药、乃至初步的望气之法,似乎都难以触及根本,疗效甚微。目睹病患痛苦,而自身能力有限,不禁……不禁对自身所学,对医道之浩瀚,感到些许茫然与气馁。”

他坦承了自己的挫败感。在这与世隔绝的牢笼里,面对有限的资源和复杂的病情,那种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鸿沟,有时确实会让人感到窒息。

微晶子缓缓睁开双眼,他的目光并未看向陈墨,而是投向了高墙之外那虚无的远方,眼神中带着一种穿越时空的悠远。“茫然?气馁?”他轻轻重复着这两个词,语气中听不出责备,反而带着一丝理解,“此乃医者常情。然,你可知,古之道医先贤,其所处之境,所遇之疾,所行之术,远比你我今日所遇,更为诡奇莫测,艰难百倍?”

陈墨抬起头,望向微晶子,眼中露出渴求的光芒。他知道,老人即将讲述的,绝非寻常故事。

“你且静心听来。”微晶子的声音低沉而富有磁性,仿佛带着某种魔力,将周围的寒风与喧嚣都隔绝开来,营造出一方属于思想与传承的静谧空间。

“昔有神医扁鹊,其技通神,尤善‘望诊’。”微晶子开始了他的讲述,“《史记》载,其见齐桓侯,直言‘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深’,桓侯不信。后疾在血脉,在肠胃,扁鹊屡次望气而知,言之凿凿。直至疾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扁鹊望而却走。世人皆赞其能见五脏症结,视为神异。然,其真正超凡之处,在于能于病气初萌、未形于外之时,便洞察其根源与发展之势,此非单纯技艺,乃是心神与天地之气相通,于无声处听惊雷的至高境界。 你如今初识望气,见其晦明尚属不易,而扁鹊能见其未发之机,此等修为,方是医道之巅。你所遇之疑难,或许并非药石不对症,而是尚未能如扁鹊般,窥见那潜藏在冰山之下、最为关键的‘病机之先兆’。”

陈墨听得心神摇曳。扁鹊的故事他早已耳熟能详,但经微晶子从“望气”与“洞见先机”的角度一解读,顿时觉得其中蕴含的境界,比自己想象的还要深邃浩瀚得多!自己的那点望气本事,确实连门槛都还未完全踏入。

微晶子继续道:“再言东晋葛洪祖师,于罗浮山炼丹着书,其所处之世,疫疠横行,民不聊生。彼时并无如今之显微镜,更无病毒细菌之说。然祖师观察天地,体悟人身,在《肘后备急方》中,不仅记载了诸多简便廉验之方,更首创以青蒿绞汁治疟之法。此并非偶然所得,乃是基于其对‘气’与‘毒’的深刻理解,知疟疾乃‘瘴疠之气’为患,而青蒿生于湿热之地,其气芳香清冽,正可透达膜原,清解郁遏之秽浊邪气。千载之后,屠呦呦先生受此启发,方得青蒿素,拯救亿万生灵。此岂非道医智慧,穿越时空之明证?葛洪祖师于困顿乱世,心系苍生,观察入微,方能于寻常草木中,发现救世之玄机。 你身处此地方,资源匮乏,岂不正是磨砺你观察之力、激发你创新之思的契机?”

陈墨只觉得脑海中仿佛有闪电划过!葛洪的事迹让他明白,困境并非绝对的阻碍,有时反而是激发潜能的催化剂。自己是否过于依赖现成的知识和有限的药物,而缺少了那种在绝境中另辟蹊径、从本源思考问题的能力?

“还有那药王孙思邈,”微晶子的声音带着无比的崇敬,“其着《千金要方》,开篇便论《大医精诚》,强调医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此是心法。而其医术,更是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传说中,曾有龙王患病,幻化人形求医,孙真人识破其非人,乃曰:‘尔乃龙也,须得真形,方可下药。’龙王现出真身,真人施以针药,立愈。龙王感其恩,赠以龙宫奇方三十首,孙真人录入《千金方》中,造福后世。此传说虽近神话,然其寓意深远——医道之极,可通鬼神,可济万物,其心量之广博,已超越人我之界。 孙真人一生颠沛流离,历经乱世,却始终心怀天下,无论王公贵族还是贫贱乞丐,皆一视同仁,潜心医学,终成一代宗师。他所遭遇的困境,岂是你我今日可比?然其将困境化为修行,将磨难视为砥砺心性的磨刀石,终达‘苍生大医’之境界。”

扁鹊的洞见先机,葛洪的观察创新,孙思邈的博爱精诚……这些传奇案例,经由微晶子那充满智慧与感染力的叙述,不再是枯燥的历史记载,而变成了一幅幅生动恢弘的画卷,一个个闪耀着人性与智慧光辉的丰碑。陈墨仿佛看到,在历史的长河中,那些伟大的道医先贤,如何在各自的时代与困境中,凭借对“道”的信念和对生命的慈悲,创造出一个个不可能的奇迹。

他内心的茫然与气馁,在这宏大的叙事面前,显得如此微不足道。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开阔感与使命感。

微晶子讲述完毕,目光重新落回陈墨身上,那目光深邃如海,蕴含着无尽的期望:“陈墨,你如今所处,固然是囹圄之所,是常人所视之绝境。然,心能转境,非境转心。 此地虽无山林之清幽,却有让你远离世俗纷扰、专注内心的宁静;虽无百草之丰饶,却能迫使你于有限之中,深究每一味药性之精微,体悟每一分气机之变化;虽无同道之切磋,却有这无数病患,以其身其痛,为你呈现生命最为真实、复杂的图景,供你观察、思考、实践。”

他的语气变得无比郑重:“医道无止境,非指技艺之无穷,更指心性修为之无限。困境,非是阻碍,实乃磨砺你医术与心性的最好道场。 于此地,你若能沉潜下来,将每一次诊疗视为修行,将每一位病人视为助你悟道的机缘,将每一次挫败视为指向更高境界的阶梯,那么,这高墙铁窗,便是你的‘罗浮山’,你的‘玉笥山’!他日若能脱困,这段经历,非但不是污点,反而将成为你医道生涯中,最为坚实、最为独特的基石!”

这一番话,如同洪钟大吕,振聋发聩,又如同春风化雨,滋润心田。陈墨怔怔地站在原地,内心受到前所未有的震撼与洗礼。他之前只看到环境的恶劣和资源的匮乏,却未曾想过,这恰恰可能是上天(或者说“道”)安排给他的一场特殊修行!微晶子为他点燃了一盏心灯,让他得以从另一个全新的、更高的角度,来审视自己当下的处境。

是啊,扁鹊、葛洪、孙思邈,哪位先贤的成就,不是在艰难困苦中玉汝于成的?与他们的境遇相比,自己拥有相对安全的行医环境,有微晶子这样明师的指点,有大量实践的机会,还有什么理由抱怨和气馁?

一股新的、更为强大的力量,从他心底升腾而起。那是对医道永恒的敬畏与追求,是超越个人困境的豁达与坚毅,是将眼前磨难转化为修行资粮的智慧与勇气。

他挺直了原本因寒冷和沮丧而微微佝偻的脊背,眼中重新燃起明亮而坚定的光芒,对着微晶子,深深一揖到底,声音沉稳而有力:“前辈教诲,如暗夜明灯,照亮前程!晚辈明白了!医道无穷,虽困于此身,然心可游于八方;境遇虽逆,然志不可夺! 晚辈定当以此地为修行道场,潜心钻研,磨砺心性,不负前辈期望,亦不负此番……特殊的机缘!”

微晶子看着陈墨眼中重燃的火焰与那份脱胎换骨般的坚定,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个极其浅淡、却无比真实的笑容。他微微颔首,不再多言,重新闭上双眼,回到了那无人无我的静定之中。

寒风依旧在呼啸,高墙依旧森然。但陈墨的心,却仿佛跨越了千山万水,与那些道医先贤的精神连接在了一起。他转身,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向病房,那里还有等待他的病人,还有需要他探索的医学奥秘。他的身影在冬日的寒风中,显得格外挺拔而沉稳。

先贤的烛照,已驱散他心中的迷雾;逆境的磨砺,将锻造他更为坚韧的医魂。他的道医之路,于此困顿之地,展开了新的篇章。

(本章节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