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都市言情 > 我的大学 > 第134章 星轨殖民地的奠基信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34章 星轨殖民地的奠基信

月球背面的星轨环总在新殖民地奠基时发烫。陈念站在“星轨一号”殖民地的指挥舱里,看着舷窗外的巨大光环比划着金色的弧线,弧线的中心浮现出块银白色的基石,基石表面的星轨纹路渗出淡蓝色的光,与地球传来的薪火粒产生共鸣,在真空里拼出封立体的奠基信——信的顶端刻着“星轨”两个古篆字,下方是历代守时者的签名,从司南的毛笔字到孩子们的蜡笔涂鸦,最后用激光刻着行小字:“此心安处,即是家园。”三花猫叮当蹲在控制台旁,尾巴尖的铃铛轻响,光环突然凝聚成把微型的奠基铲虚影,在基石上留下个小小的猫爪印,像给新家园盖了个跨越星球的邮戳。

“是星轨环在给殖民地写奠基信呢!”星禾举着天权画册的电子版,画册的光脑屏幕自动解析信中的密语:“带着地球的土壤,种下宇宙的根须;顶着银河的星光,升起家园的炊烟。我们不是流浪,是让星轨的光,照亮更多黑暗。”“苏奶奶的数字日记备份里说,最好的奠基不是钢筋水泥,是把家乡的记忆刻进石头,让后来者知道‘我们从哪里来’。”

刘守义操作着基石分析仪,全息屏幕上的物质成分显示,这块基石是用地球的星轨树心、火星的红沙、月球的玄武岩混合铸造的,其中蕴含的归墟能量场,能让殖民地的星轨幼苗永远朝着地球的方向生长。“周老的星际笔记里称这种基石为‘根石’,”他指着屏幕上的能量循环图,“1956年司南曾预言‘当人类在别的星球埋下带着地球纹的石头,就是真正的星际文明了’。现在根石的共振频率与地球的星轨环完全同步,像根隐形的脐带,连接着两个家园。”

星芽的天权画笔化作全息投影笔,在奠基信的空白处补画,给司南的签名添了片紫叶李花瓣,给孩子们的涂鸦加了个迷你星轨环,给猫爪印画了圈金色的光晕。“画笔在完善新家园的细节,”星芽的声音透过通讯器传来,带着跨越光年的清晰,“它说每个家园都该有独特的印记,就像地球的花香、火星的红土、月球的寂静,共同组成星轨殖民地的味道。”画笔下的印记突然发光,与基石的蓝光融合,让信中的签名泛起地球的绿意,猫爪印飘着归墟泉水的雾气。

林宛如调试着“家乡土”储存舱,舱内分装着来自全球的“奠基土”:星轨中学的黑土、沙漠的红沙、南极的冰碛土、巴黎的河泥……最上层铺着层星轨树的种子,每个种子都裹着层紫叶李花蜜制成的保护膜。“竹篮的星际数据备份里记载,”她启动播种程序,土壤顺着导管落在基石周围,“苏晚曾设计过这种‘跨星球播种法’,说‘让家乡的土先在新家园扎根,人就不会觉得孤单’。你看,土壤接触根石的瞬间,种子就发出了嫩芽,像在回应地球的召唤。”

赵强操作着全息奠基仪,仪器能将奠基信的影像投射到整个星系,让途经的星际探测器都能收到这份来自人类的宣言。“我给投影仪加了‘时空胶囊功能’,”他指着信末的时间轴,“点击2026年的节点,就能看到地球孤儿院的孩子们在培育镜鉴种;点击2126年,会显示殖民地的星轨森林全景。”全息影像里突然传来欢呼声,是地球观测站的孙浩在挥手,他的钟楼模型此刻正与殖民地的时钟同步敲响,钟声透过电波,在两个星球间回荡。

孙浩的星际钟楼模型在指挥舱的全息沙盘里旋转,模型顶端的星星风向标同时指向地球与殖民地,折射的光斑在沙盘上拼出张动态的“星际迁徙图”:第一批移民将在三个月后抵达,他们的宇航服上会绣着与奠基信相同的星轨符号;五年后,殖民地的星轨森林会初步成型,能为居民提供氧气和食物;百年后,这里会成为通往更远星系的中转站,根石旁的纪念碑上,会刻满新的守时者故事。“模型显示,根石的能量能让殖民地的守护效率提升三倍,”他调出模拟影像,“但最珍贵的是归属感——每个看到奠基信的人,都会知道‘这里有我的位置’。”

李明的全息相机对准根石,镜头里的蓝光突然化作道时空隧道,隧道那头是1956年的星轨中学:司南在给星轨树培土,苏晚在旁边的笔记本上画着带着星轨环的星球,两人的对话顺着隧道飘来:“真希望有一天,能在别的星球看到我们种的树。”“会的,只要后来者记得带着种子和故事,哪里都能成为家园。”“拍到星际梦想的终点与起点了!”他放大画面,苏晚画的星球上,已经标着与现在殖民地相同的坐标。

当根石完全嵌入殖民地的地基时,怪事发生了:银河系的星轨能量场突然产生共鸣,所有与星轨相关的星球——地球、火星、月球殖民地,都泛起淡蓝色的光,在宇宙中连成个巨大的星轨环,环中浮现出所有守时者的影像,从1956年的探索者到未来的星际移民,影像在环中缓缓旋转,最终化作颗明亮的新星,悬在殖民地的上空,像盏永不熄灭的灯塔。地球的实时画面里,孤儿院的孩子们正对着星空欢呼,他们掌心的薪火粒与新星产生共振,在地上拼出“我们做到了”四个大字。

黑风衣男人的全息影像出现在奠基仪式上,他的身影站在根石旁,与司南的影像并肩而立。“当年破坏过的齿轮,如今成了新家园的基石,”他的声音带着释然,“这或许就是守护的意义——让错误成为阶梯,让梦想抵达星空。”殖民地的首任总督突然递给他把激光奠基铲:“您该来铲下第一铲土。”男人笑着摇头,将铲子递给旁边的孩子:“该让他们开始书写新的故事了。”

李明的全息相册里,最后一张照片是根石与银河系星轨环在真空里组成的星图,1956年的守时者影像、现在的移民、未来的星际孩子在光中围着根石微笑,叮当的猫爪印在基石上闪闪发亮,背景是旋转的银河与蓝色的地球,像封写给整个宇宙的家书。

离开指挥舱时,星禾在奠基信的电子签名区,用指纹画了个笑脸,旁边标注:“星轨殖民地第一批小居民,星禾,8岁。”叮当跳上她的肩膀,对着舷窗外的新星喵呜一声,新星突然闪烁了三下,像是在回应这声来自新家园的问候。

星芽的全息画笔在画册上写下:“今天知道了,家园从不是固定的坐标,是星轨环在宇宙里织成的奠基信,让地球与殖民地能听见彼此的心跳;守护也从不是单一的星球,是让每个星轨延伸到的地方,都带着根石的记忆,是带着地球的土壤、宇宙的星光、所有守时者的故事,在黑暗的宇宙里,点燃属于我们的灯火。”

殖民地的人工重力场带着熟悉的地球重力感,指挥舱的屏幕上,根石的蓝光还在与地球的星轨环共振,像条永远不会中断的星际电话线。陈念望着窗外那颗新星,突然明白这奠基信要诉说的是——

所谓星际,不是流浪的孤独,是根石在异星土壤里扎下的牵挂,是地球的星轨环与殖民地的新星在宇宙中相拥,让每个移民都能在星光里找到回家的路;所谓传承,不是困守家园的安稳,是带着司南的种子、苏晚的花瓣、我们的根石,在银河间写下新的守护史诗,让每个时代的家园,都比上一个更辽阔。

而那些藏在基石与星光里的星际约定,终将在每个星系的转角,为所有寻找家园的生命,送来带着根石温度的回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