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林昊一行人马持大将军手令,顺利进入河东郡治所安邑城。郡守得报,几乎是小跑着迎出府衙,脸上混杂着难以置信的惊喜与如释重负。

他原以为上次呈报匪患的文书,定会如石沉大海,在这纷乱的时局下,朝廷哪还有余力顾及偏远郡县的治安?未曾想,竟真派来了援军,还是持大将军手令而来。

“各位军爷一路辛苦!下官盼星星盼月亮,总算把朝廷的援军盼来了!”郡守躬身行礼,语气激动。

林昊与他稍作寒暄,便直接切入正题:“郡守大人,客套话不必多言。我等奉令而来,只为剿匪。还请将贼情详细告知。”

郡守闻言,脸上喜色褪去,换上愁容:“唉,先生有所不知。这伙贼人甚是猖獗,月余之内,周边已有两个村庄遭其洗劫,生灵涂炭。下官也曾派郡兵围剿,奈何……那匪首勇力过人,初次接战,我方折损了数十名弟兄,不得已,只能转攻为守,紧守城池要道。”他语带羞愧,却也透着无奈。

林昊默默听着,心中已有了计较。据郡守所言,这伙匪徒大致盘踞在郡北中条山一带,但具体人数、装备、据点分布,皆是一笔糊涂账。

敌情不明,贸然进山围剿,风险太大。他当即决定,先于安邑城内驻扎下来,一面派出斥候细作侦查,一面整训郡兵,静观其变。

这日,林昊带着典韦及两名亲卫,微服出营,于安邑城内体察民情,顺道探查可能存在的线索。行至一处临近军营、略显简陋的酒馆前,林昊心中微动,信步走入。

酒馆内人声嘈杂,多是些军汉士卒。角落处,一名独自饮酒的汉子引起了林昊的注意。

此人身形魁梧,坐姿笔挺,即便身着普通郡兵服饰,眉宇间亦有一股难以掩藏的凛然之气,与周遭略显散漫的军汉截然不同。更引人注目的是,他手边放着一柄长斧,斧刃寒光隐现,显非凡品。

林昊目光微凝,此人给他一种莫名的熟悉感。他略一思忖,端起酒杯,径直走到那汉子桌前,拱手道:“这位兄台,可否叨扰,共饮一杯?”

那人转身与林昊四目相对。二人同时愣住。

公明兄?

林先生!

徐晃古铜色的脸上瞬间绽开惊喜的笑容,快步上前握住林昊双臂:自轩辕关一别,不意在此相见!林昊的出现,让这位向来沉稳的汉子也难掩激动。

林昊亦含笑打量故人:是啊,不过你怎会……他目光扫过徐晃身上普通的郡兵服饰,略带疑惑。

徐晃眼中闪过一丝落寞,叹了口气,将自己和林昊分开之后发生的事情说了出来。

原来,徐晃将守将胡将军违犯军纪的亲侄子抓起来依法惩处后。此举虽得军心,却彻底得罪了顶头上司。那胡将军怀恨在心,处处刁难,最后更动用关系,一纸调令将他贬回河东郡,做了一个无职无权的普通郡兵。

林昊听罢,心中了然,他随即问道:“徐兄既在郡中,可知近来为祸乡里的那伙山贼?可曾与他们交过手?”

徐晃闻言,神色一正,点头道:“交过手。月前郡兵初次进剿,晃亦在其中。那匪首……名为杨奉,膂力惊人,擅使长矛,极是悍勇。初次接战,便是他带头冲阵,连伤我数名好手,导致军心溃散。”

杨奉?!

听到这个名字,林昊先是一愣,随即在脑海中急速搜索相关的记忆碎片。杨奉……白波军……对了!他想起来了。在原本的历史轨迹中,黄巾起义失败后,杨奉便是在这河东郡一带,借黄巾余部之名起事,号称“白波军”,一度声势浩大。

后来此人还曾参与护送汉献帝东归洛阳,先后依附过李傕、袁术、吕布等军阀,虽反复无常,却也堪称汉末乱世中一个有名有姓的角色。

可现在的杨奉,怎么就沦落成打家劫舍的山贼了呢?林昊转念一想,随即释然。乱世之中,英雄草莽起于微末,许多后世留名的人物,在发迹之前,或许都曾有过一段不堪回首的岁月。

他目光再次落到徐晃身上,心中不由升起一个有趣的念头:说起来,在原本的历史上,徐晃早期不正是在杨奉麾下效力过一段时间么?这历史的因缘际会,竟在此刻,以这样一种方式,提前交织于自己面前。

酒馆喧嚣依旧,林昊看着眼前的徐晃,再想到山中那个未来的“白波帅”杨奉,一个清晰的计划,开始在他心中逐渐成形。他举起酒杯,对徐晃微微一笑:“徐兄,相逢即是有缘。这剿匪之事,林某或许还需仰仗兄台之力。”

徐晃虎目生光:荡寇安民,分内之事。

林昊见徐晃慨然应允,心中甚慰。他自怀中取出那道盖有大将军印的绢帛,肃容道:“公明兄,我持此令,可节制河东郡一切军政要务。如今首要之事,便是整训郡兵——这些将士虽久疏战阵,但根基犹在。不知兄台可愿暂领练兵之职?”

他目光扫过校场方向,声音压低几分:“我观郡中武备松弛,若不能速成一支可战之兵,纵有良策亦难施行。”

徐晃凝视军令上鲜红的印鉴,抱拳道:“先生所虑极是。晃在轩辕关时便常督操练,愿担此任。”

“如此甚好。”林昊执起徐晃双手,语气转为深沉,“待此事了结,我更望公明兄能随我同返洛阳。兄之将才,岂能困守边郡?当今天下暗流汹涌,正需兄台这般人物匡扶社稷。”

徐晃闻言,古铜色的面容泛起红光。他想起这些时日在郡中郁郁不得志的境遇,又念及林昊在颍川展现出来的见识,虎目中闪过决然:“先生知遇之恩,晃没齿难忘。这剿匪练兵之事,定为先生办得妥当。至于前程...”

他声如沉钟,字字铿锵,“愿随先生左右,共图大业!”

二人相视而笑,暮色中两双手紧紧相握。校场方向传来郡兵操练的呼喝声,伴着安邑城头的袅袅炊烟,在这乱世中织就一幅充满希望的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