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玄幻魔法 > 流民到皇帝 > 第130章 张玄来投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雷霆扫穴般的胜利,如同在灰岩县这潭死水中投入了一块巨石,激起的涟漪远超军事层面本身。狼牙堡之名,不再仅仅与“悍勇”、“善战”挂钩,更开始与“仁义”、“法度”、“气量”这些词汇联系在一起。杨帆阵前不杀俘、战后厚葬敌军、对降卒分类处置恩威并施的举措,伴随着他阵斩屠罡、硬撼黑煞、一日夜连破两敌的赫赫武勋,如同长了翅膀的风,吹向了更远的地方,也吹进了一些有心人的耳中。

就在杨帆回师狼牙堡,紧锣密鼓地筹备最终进攻黑云寨事宜之际,堡外来了一位不速之客。

此人年约四旬,面容清癯,三缕长须打理得一丝不苟,虽身着洗得发白的青色文士长衫,脚蹬磨损严重的布鞋,风尘仆仆,但行走间自有一股沉稳气度,眼神清澈而睿智,不见丝毫乱世流离的惶惑。他来到戒备森严的堡门前,并未像寻常流民那般畏缩,也未像某些自视甚高者那般倨傲,只是平静地对守卫士卒言明来意:

“劳烦通禀杨堡主,山野散人张玄,特来求见。”

守卫见他气度不凡,不敢怠慢,立刻层层通传进去。

此刻,杨帆正在议事堂内,与冯源、百里弘等人核算粮草物资,规划进军路线。周丕依旧昏迷,气息微弱,时间每过去一刻,他心中的焦灼便增添一分。闻听有文士模样的陌生人求见,他本欲以军务繁忙推脱,但听到“张玄”这个名字,以及守卫描述的那份不凡气度,心中微微一动。他隐约记得,似乎在灰岩县周边几县,曾听过此人之名,乃是一位颇有才学却屡试不第、性情狷介的读书人。

“请他进来。”杨帆放下手中的算筹,决定一见。

当张玄缓步走入议事堂时,杨帆的目光便落在了他的身上。此人虽衣衫简朴,但步履从容,目光坦然,面对堂内肃杀的军事氛围和杨帆身上尚未散尽的征伐之气,竟无半分怯色,只是微微躬身一礼:

“山野之人张玄,见过杨堡主。”

“先生不必多礼。”杨帆抬手虚扶,目光如炬,打量着对方,“不知先生远来,所为何事?”

张玄直起身,目光平静地与杨帆对视,缓缓道:“玄,一介布衣,本不敢叨扰堡主军国大事。然,近日听闻堡主之事,心有所感,故不揣冒昧,特来一见。”

“哦?”杨帆不动声色,“不知先生听闻了何事?”

“听闻堡主起于微末,却能聚流民而成军,抗强暴而守土。”张玄的声音平和,却字字清晰,“听闻堡主阵前斩将夺旗,武勇过人;亦听闻堡主战后不戮降卒,分而化之,埋骨立碑,仁恕存心。更听闻堡主颁布《垦荒》、《工坊》二令,引导生产,安抚流离。此等作为,在这礼崩乐坏、弱肉强食之世,实属异数。”

他顿了顿,目光中闪过一丝锐利,话锋微转:“然,玄亦有一问,敢请堡主解惑。”

“先生请讲。”杨帆坐直了身体,他知道,真正的考较来了。

“堡主如今坐拥强兵,威震北境,下一步,意欲何为?”张玄的问题直指核心,“是欲效仿黑云寨,据地称雄,劫掠四方,为一己之私欲?还是……有澄清玉宇,再造桑梓之志?”

此言一出,堂内冯源、百里弘等人皆屏息凝神。这个问题,问到了根本。

杨帆看着张玄,没有立刻回答。他沉默片刻,方才缓缓开口,声音沉稳而有力:“杨帆起于草莽,深知乱世百姓之苦。所求者,非一人之荣辱,一地之霸权。我要的,是让相信我、追随我的人,有田可耕,有屋可居,有法可依,老有所养,幼有所教,不再受饥寒流离、刀兵屠戮之苦!若这灰岩县容不下此等愿景,我便打出一个容得下的天地!若这玄荒界皆是如此,我便还这玄荒界一个朗朗乾坤!”

他的话语没有慷慨激昂,却带着一种斩钉截铁的信念与力量,那是他从尸山血海中挣扎而出,目睹无数惨状后凝聚的初心与野心!

张玄闻言,古井无波的脸上终于泛起一丝动容。他仔细品味着杨帆话语中的每一个字,观察着他眼神中的每一分情绪。良久,他再次躬身,这一次,比之前更深。

“堡主之志,玄已明了。”他直起身,眼中闪烁着一种找到明主般的光芒,“然,欲行非常之事,需有非常之基。堡主军略武勇,已无需赘言。然,治国安邦,非仅凭刀剑。内政不修,则如沙上筑塔;民生不固,则如无根浮萍。不知堡主于钱粮赋税、户籍刑名、官吏考绩、水利农桑等经世之学,可有良策?”

这是更具体的考较,关乎实际治理能力。

杨帆心中一震,知道关键时刻到了。他并未藏私,结合自己现代知识的理解和这段时间的实践,将心中关于建立户籍制度、规范税收、兴修水利、鼓励工商、设立学堂、完善律法等一系列初步构想,条理清晰地道出。虽然许多想法还很粗糙,甚至有些惊世骇俗,但其中蕴含的远见与务实精神,却让张玄眼中异彩连连。

尤其是杨帆提到“唯才是举”、“法无贵贱”等理念时,张玄更是抚掌轻叹:“堡主之见,虽与古礼有别,却暗合时宜,直指根本!妙哉!”

一番长谈,从午后直至深夜。炭火添了又添,茶水换了又换。两人就内政、军事、人才、未来规划等诸多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杨帆为张玄的博学多才、见解深刻而惊叹;张玄则为杨帆的宏图大志、务实开明而折服。

当最后一盏油灯灯花爆开,发出轻微的噼啪声时,张玄站起身,整理了一下衣冠,面向杨帆,郑重地长揖到地:

“玄,飘零半生,所见者,非庸碌无为,即残暴不仁。今日得见明主,如拨云见日!若堡主不弃,张玄愿效犬马之劳,竭尽驽钝,助堡主梳理内政,稳固根基,以成煌煌大业!”

杨帆连忙起身,亲手扶起张玄,心中激动难以言表。他深知,得一良将易,得一治世能臣难!张玄的到来,无异于雪中送炭,将为他解决最大的短板——内政管理!

“先生大才,肯屈就我这草创之地,乃杨帆之幸,狼牙堡之幸!”杨帆紧紧握住张玄的手,语气诚挚,“即日起,便拜先生为我狼牙堡首席文士,总揽内政,凡民政、财政、工政、学政一应事宜,皆由先生统筹!冯源、百里弘等,皆听先生调遣!”

“玄,必不负主公重托!”张玄肃然应道。

这一声“主公”,意义非凡。它标志着狼牙堡真正意义上,迎来了第一位能够统筹全局、构建体系的顶级文臣。

次日,杨帆便召集所有文职人员和相关将领,正式宣布了对张玄的任命。无人不服,毕竟昨日堂内一番对答,张玄之才已折服众人。

张玄也立刻投入工作,他首先便调阅了所有户籍、田亩、库藏账册,又亲自走访了堡内工坊、新垦田地以及周边村落。他做事极有条理,很快便指出了当前内政管理中存在的诸多疏漏和不规范之处,并开始着手制定更详细的章程和法规。

狼牙堡的内政体系,终于迎来了专业化管理的曙光。而这坚实的后方,也将为杨帆接下来那场关乎生死与未来的最终决战,提供最有力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