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天亮后,赵大宝去了一趟师父铁腿陈家。

他没提自己要出远门的事,只是像往常一样,拿起扁担和水桶,把师父家的大水缸挑得满满的,又抡起斧头,把院墙根那堆柴火劈得粗细均匀,码放得整整齐齐。

师父铁腿陈端着个搪瓷缸子,靠在门框上看着他忙活,眯着眼睛,慢悠悠地说:“今儿个太阳打西边出来了?这么勤快?是不是又闯什么祸了,提前来堵我的嘴?”

赵大宝把最后一块柴火劈开,擦了把汗,嘿嘿一笑:“看您说的,徒弟孝顺师父不是天经地义嘛!我这是看您年纪大了,提前帮您把活儿干了,省得您老惦记。”

“放屁!老子还能动弹!更何况老子还有儿子了......”师父笑骂一句,作势要踢他,赵大宝灵活地躲开,师徒俩像往常一样插科打诨,气氛轻松。

早餐自然是在师父家吃的,师娘熬得浓稠的小米粥,配上自家腌的咸菜,简单却温暖。饭桌上,赵大宝依旧和师父斗着嘴,说着院里的趣事,仿佛一切都和平时没什么两样。

直到吃完早饭,赵大宝放下碗筷,站起身,走到师父面前,收敛了脸上的嬉笑,郑重其事地跪下,“咚”地磕了一个头。

这下把师父和师娘都弄愣了。

“师父,徒弟要出趟远门,可能得些日子。家里劳您和大师兄帮忙看顾着点。”赵大宝抬起头,眼神清澈而认真。

师父铁腿陈是何等人物,江湖经验丰富,看着徒弟这反常的郑重劲儿,再联想到他一大早的勤快和此刻的话语,心里顿时明白了七八分。

他没有多问具体去干什么,只是伸出粗糙的大手,重重地拍了拍赵大宝的肩膀,声音沉稳有力:“家里放心,有我在,没人能欺负了去。你小子……在外面机灵点,凡事多长个心眼。回来了,师父正式给你摆支......”

师娘在一旁听着,脸上露出了担忧的神色,忍不住问道:“石头,这眼看没几天就过年了,过年的时候……能回来吗?”

赵大宝沉默了一下,摇了摇头:“师娘,我也不知道。尽量......”

师娘叹了口气,没再说什么,转身进了里屋,不一会儿拿出一个鼓鼓囊囊的布袋子,里面装着烙好的饼子还有一些自家腌制的咸菜,不由分说地塞到赵大宝怀里:“拿着,路上吃。穷家富路,在外面别亏待了自己。”

赵大宝接过袋子,感觉手里沉甸甸的,心里更是暖烘烘的。他再次向师父师娘行了一礼,这才转身离开。

出了师父家,赵大宝路过大迷糊家门口,正好看见大迷糊在院里劈柴。

他隔着栅栏喊了一声:“大迷糊!去叫上华子,中午国营饭店,我请客,吃好的!”

大迷糊一听国营饭店、吃好的,手里的斧头差点扔出去,咧开大嘴傻笑:“好嘞,石头哥!我马上就去!”

说完把斧头一扔,撒丫子就往外跑,找华子去了。

赵大宝则先绕道去了趟派出所,去找大师兄。

他在空间里摸出一只肥硕的野山羊放在袋子里提着,算是给大师兄改善伙食。

可惜不凑巧,派出所的人说大师兄一大早就出去办事了。

赵大宝便把野山羊交给上次见过的的警员,让他给大师兄捎句话:“跟我大师兄说,我赵大宝要出去一段时间,给他弄个好东西儿回来!”

他没具体说去哪,也没等大师兄回来,放下东西就走了。

这边,赵大宝先一步到了国营饭店,手里又变出一只野山羊。

饭店后院的钱大爷一看这肥羊,眼睛都笑眯了:“哟!石头,你总算来了?这是又弄到好东西了?”

赵大宝把山羊递过去,笑道:“钱大爷,今天请发小吃饭。饭钱就拿这个算了,另外,再帮我准备些耐放的熟食,肉干、酱肉什么的,我这两天要出趟远门,路上带着。”

钱大爷是接过山羊:“放心,保证给你弄得妥妥的!路上小心!”

没过多久,华子和大迷糊就兴冲冲地跑来了。看到桌上已经开始摆盘的炒菜和那隐隐飘出的肉香,两人都咽了咽口水。

席间,赵大宝给两人倒上汽水,这才正式说道:“华子,迷糊,跟你们说个事。我要走个亲戚,要出去一段时间,可能过年都未必赶得回来。”

华子和大迷糊脸上的笑容顿时僵住了。

“石头,你去哪儿啊?远不?”华子急忙问道。

大迷糊也眼巴巴地看着他。

“说远也不远,说近也不近......”

赵大宝含糊过去,语气轻松,“就是第一次去这亲戚家,可能在路上要多花点时间。叫你们来,是有事交代你们。”

“第一,我走以后,我家里有什么力气活,或者有什么事,你们多跑着点,帮着照应着点。”

“石头哥你放心!包在我们身上!”华子拍着胸脯保证,大迷糊也使劲点头。

“第二”

赵大宝继续道,“以后你们上山下河弄到的好东西,野鸡野兔什么的,也可以送到这国营饭店来,钱大爷会给你们公道价。或者送到站前食堂那边,找张大爷或者张叔,反正你们也见过的,这样路子广点,也能多换点钱和票。”

这是他给两位兄弟留的后路,确保他不在的时候,他们也能有稳定的收入来源。

大迷糊听得心里热乎乎的,“石头,你……你一定要早点回来啊!”

赵大宝笑着捶了他一拳:“废话!这不是怕路上耽误时间嘛,放心我肯定早点回来!”

这顿午饭,吃得比往常沉默了些,但兄弟间的情谊和责任,却在无声中传递得更加深沉。

赵大宝用他的方式,为离开后的事情,尽可能地打下了基础。

......

和大迷糊、华子分开,赵大宝深吸一口气,转身朝着雀儿胡同尾那处安静的院落走去。

他要去的是冯爷爷家,冯爷爷的儿子,那位他素未谋面、只在父母的家常话和往来书信中听说过的冯叔叔,此刻正在炮火连天的半岛战场上。之前老爹赵振邦帮忙写的家书,也不知道穿越千山万水,寄到了没有。

“咚咚咚”他轻轻敲响了那扇熟悉的木门。

开门的正是满头银发、面容慈祥的沈奶奶。

看到门外站着的是赵大宝,沈奶奶脸上立刻露出了真切而温暖的笑容:“是石头啊!快进来,快进来!外面冷!”

她一边说着,一边热情地把赵大宝让进屋里。

屋里,冯爷爷正靠在炕上,见赵大宝进来,也连忙坐直了身子,脸上堆起笑容:“石头啊,今天怎么有空过来了?快,炕上坐,暖和!”

赵大宝在炕沿坐下,陪着二老聊了会家常,问了问他们的身体,说了些街坊四邻的趣事,逗得二老笑声不断。

气氛融洽时,赵大宝才看似不经意地问道:“冯爷爷,沈奶奶,上次我爹帮忙寄给我冯叔的信,有回信了吗?”

沈奶奶脸上的笑容淡了些,轻轻叹了口气:“哪有那么快的,这才寄出去几天啊?那地方远着呢,路上又不太平……”

这年头书信很远,车马很慢,一封信跨越国境、穿过战线,其间的艰难与等待,足以磨平任何急切的心情。

赵大宝理解地点点头,随即话锋一转,脸上带着诚恳的表情,说道:“沈奶奶,冯爷爷,跟您二老说个事。我最近正好要出趟远门,走亲戚,路线……可能离那边不算特别远。”

他斟酌着用词,不敢把话说得太满,“我就想着,您二老要是有空,有心思,能不能包点饺子?我要是……要是运气好,有机会路过那边附近,就想办法托人给我冯叔捎过去!让冯叔也尝尝家里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