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
是维度被挤压的滞涩感,是意识层面传来的沉重负荷。我坐在监测室的主位上,指尖搭在冰凉的控制台边缘,指节因为用力而微微泛白,目光死死锁在中央的全息星图上——曾经散落的光点早已消失殆尽,只剩下宇宙中心那个不断收缩的黑色奇点,像一只吞噬一切的眼睛,在绝对的黑暗中散发着无形的威压。
宇宙重启前100年,坐标:宇宙中心高维能量区,重启避难所核心监测室。
“奇点引力场强度已达120万高斯,较百年前提升37%,避难所维度锚定装置负荷率稳定在91%,未出现异常波动。”AI“零”的电子音经过维度屏蔽处理,显得格外平稳,却掩不住数据背后的凶险,“高维能量风暴持续处于22级峰值,外层护盾能量损耗速率为每百年1.2%,当前剩余能量储备98.5%。”
我缓缓点头,声音带着长期值守的沙哑:“通知锚定组,每季度对锚定装置进行一次深度检修,重点排查核心线路的维度侵蚀情况。”
“收到。”
罗辑坐在旁边的副监测位上,手里拿着一份《护盾压力测试报告》,银灰色的发丝间已能看到些许透明的维度粒子——那是长期暴露在高维能量环境下的痕迹。他抬起头,眼底带着一丝疲惫,却依旧锐利:“按照这个损耗速率,到重启前10年,外层护盾能量会降至97%,虽然在安全阈值内,但奇点引力场后续可能会出现爆发式增长,我们得提前做好预案。”
“嗯,”我调出护盾能量补给方案,指尖在虚拟界面上滑动,“科研组已经优化了能量回收系统,能从风暴中捕获15%的散逸高维能量,刚好能抵消部分损耗。接下来每半年组织一次全系统护盾压力测试,模拟引力场爆发场景,看看极限负载下的防御表现。”
罗辑颔首,将报告放在桌上,目光投向观测窗。窗外的景象比百年前更加恐怖:空间扭曲的幅度达到了肉眼可见的程度,原本平直的光线在这里变成了扭曲的弧线,高维能量风暴化作一道道紫色的巨蟒,在黑暗中狂舞,撞击在避难所的护盾上,激起一圈圈淡蓝色的能量涟漪。
没有任何星体的痕迹,没有任何文明的信号,整个宇宙只剩下奇点的吞噬与风暴的咆哮,死寂与狂暴在这一刻诡异交织。曾经那些在宇宙中漂泊的流浪文明、隐藏的低维族群,要么早已被奇点吞噬,要么在风暴中化为尘埃,我们或许是旧宇宙中最后一批幸存的智慧生命。
“还记得地球吗?”罗辑突然开口,声音很轻,像是怕惊扰了这宇宙的终末,“百年前,我们还能监测到地球文明最后的挣扎信号,现在连一点残留的能量痕迹都找不到了。”
我的心脏猛地一缩,指尖的动作顿了顿。地球,那个承载了人类起源的蓝色星球,那个我们拼尽全力逃离的家园,早已在黑暗森林打击中化为尘埃,连带着三体文明一起,消失在宇宙的长河里。那些曾经在街头巷尾奔波的普通人,那些为了抗争而牺牲的战士,那些在危机中挣扎求生的芸芸众生,都成了旧宇宙文明史诗里的一抹尘埃。
“记得,”我低声回应,语气平静却带着一丝沉重,“但我们现在能做的,就是守住这份文明的火种,让他们的存在,不至于彻底被宇宙遗忘。”
罗辑沉默着点头,目光重新落回监测面板。
就在这时,控制台突然发出一声轻微的警报,一道黄色提示灯亮起。“西北方向内层护盾出现轻微能量波动,波动幅度0.3%,疑似受到奇点引力场的共振影响。”AI“零”的提示音响起。
我瞬间绷紧神经,立刻调出该区域的详细数据:“放大波动区域的监测画面,分析共振频率,判断是否存在结构损伤。”
虚拟界面上,西北方向的护盾三维模型被放大,红色的波动曲线在局部区域轻微震荡。科研组的反馈很快传来:“季队,波动是奇点引力场的次声波引发的共振,护盾结构完好,没有损伤,我们可以通过调整护盾运行频率规避共振。”
“立刻执行,”我果断下令,“调整后持续监测一小时,确认波动是否消除。”
“收到,正在调整频率。”
紧绷的神经稍稍放松,我靠在椅背上,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这百年间,这样的突发状况早已成为常态,每一次轻微的波动、每一次数据的异常,都可能是致命的隐患。作为社群的领袖,我不能有丝毫懈怠,哪怕只是万分之一的风险,也要彻底排查。
监测室的门被轻轻推开,轮值组长陈默走了进来,手里拿着一份《轮值成员健康监测报告》。他的脸上带着明显的疲惫,眼窝深陷,身上的维度防护服沾染着些许能量尘埃——这是长期在外检修设备留下的痕迹。
“季队,罗老,”陈默敬了个礼,将报告递过来,“这是最新的健康报告,有三名轮值成员出现轻微的维度排斥反应,已经安排到医疗舱休养。”
我接过报告,快速浏览一遍,眉头微蹙:“排斥反应的原因查清楚了吗?”
“查清楚了,是长期在高维能量环境下工作,维度融合体的稳定性出现了轻微波动,医疗组已经调整了适配方案,预计一周后能恢复。”
“好,”我点点头,“通知所有轮值成员,每工作两小时必须休息半小时,严禁超负荷值守。医疗组加大健康监测频次,每天汇总一次数据,有异常及时汇报。”
“明白。”陈默应道,转身离开了监测室。
看着他疲惫的背影,我心里泛起一丝愧疚。这百年间,轮值的100名核心成员承担着最沉重的压力,他们放弃了休眠,日夜坚守在岗位上,监测数据、检修设备、应对危机,每个人都在透支着自己的生命,只为了守护身后2000名休眠成员的希望。
“他们都是好样的,”罗辑仿佛看穿了我的心思,轻声说道,“文明的延续,从来都不是一个人的事,是每一个人的坚守。”
我深吸一口气,压下心头的情绪,重新看向监测面板。波动区域的共振已经消除,护盾能量恢复稳定,锚定装置的运行参数一切正常。但我知道,这只是暂时的平静,随着重启时间的临近,危机只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凶险。
接下来的日子,按照既定计划推进。每半年一次的护盾压力测试如期举行,模拟奇点引力场爆发、风暴强度骤增的极端场景。每次测试,监测室里的气氛都紧张到极点,所有人都屏住呼吸,盯着面板上的数据,直到测试结束,确认防御系统能抵御极限负载,才能松一口气。
有一次测试中,模拟引力场强度突然飙升至200万高斯,远超预期值,外层护盾能量损耗速率瞬间翻倍,锚定装置的负荷率突破95%,发出刺耳的嗡鸣。
“立刻启动应急增益!切断非核心区域能量供应,全部输送至护盾和锚定装置!”我嘶吼着下达指令,指尖在控制台上飞速操作,汗水顺着脸颊滑落。
“应急增益已启动!”
“锚定装置负荷率开始回落!”
“外层护盾能量损耗速率降低!”
各小组的汇报声此起彼伏,每个人都在拼尽全力。罗辑站在一旁,冷静地协调各部门的配合,及时补充我的指令漏洞。
十分钟后,模拟场景结束,护盾能量稳定在96.8%,锚定装置负荷率回落至88%,虽然有惊无险,但也暴露了防御系统在极端场景下的短板。
测试结束后,我组织所有核心成员召开紧急会议,分析测试数据,优化防御方案。科研组连夜调整了护盾的能量分配逻辑,锚定组强化了装置的核心结构,直到确认所有漏洞都被补上,才各自散去。
这样的紧张与平静交替上演,构成了重启前100年的日常。我们像一群在悬崖边行走的人,每一步都小心翼翼,既要应对眼前的危机,又要警惕未知的风险。
闲暇时,我会独自一人来到避难所的观测平台,看着窗外狂暴的宇宙。这里没有星星,没有光芒,只有无尽的黑暗和肆虐的风暴。我会想起2025年那个猝死的夜晚,想起2007年魂穿后的恐惧与挣扎,想起带领幸存者逃离地球的艰辛,想起在宇宙中漂泊的千万年。
从一个只想苟命的滴滴司机,到肩负文明延续使命的领袖,这条路,走得太远,也太累。但每当我想到休眠区里那2000名成员,想到他们身上承载的人类文明的希望,想到罗辑和所有轮值成员的坚守,我就知道,我不能倒下,也不能放弃。
“还有100年,”罗辑走到我身边,轻声说道,“100年后,我们将见证宇宙的重生,也将开启人类文明的新篇章。”
我转过身,看向罗辑,眼底带着坚定的光芒:“100年,足够我们做好一切准备。无论接下来会遇到什么,我们都要守住这份希望,带着人类文明,走进新的宇宙。”
罗辑颔首,目光与我交汇,无需更多言语,彼此都明白对方心中的信念。
回到监测室,我重新坐回主位,调出宇宙重启倒计时:99年11个月29天。
时间在一分一秒地流逝,旧宇宙的终末越来越近,奇点的引力场越来越强,高维能量风暴越来越狂暴。但监测室里的每一个人,都带着前所未有的坚定,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
每一次数据监测,每一次设备检修,每一次压力测试,都是为了在宇宙重启的瞬间,能够稳稳地守住这最后的避难所,守住人类文明的火种。
我握紧拳头,指尖再次落在控制台上,目光锐利如鹰,穿透观测窗,望向那吞噬一切的奇点。
还有100年,我们准备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