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爱琴海的夜风带着咸涩的气息,吹拂着雅典卫城千年不倒的石柱。

月光为帕特农神庙的残垣断壁披上了一层清冷的银纱。

埃列娜·帕帕多普洛斯独自站立在神庙的阴影下,白日的喧嚣与全球性的恐慌似乎暂时远离了这片古老的圣地。但她的内心却远不如这夜色平静。

脑海中,那道横贯天际的星幕,那冰冷无情的“天命之擂”规则,以及刚刚结束的那场震撼人心的帝战——东方始皇以律法碾压契约的画面,如同烙印般深刻。

她摊开手掌,一枚古朴的、表面刻有闪电纹章的银质胸针静静躺在掌心。

这是家族世代相传的宝物,据说源自拜占庭时代,但在“天命之擂”降临时,它被唤醒了更深层的力量。

此刻,胸针正微微发烫,与脚下这片土地,与空气中弥漫的某种古老意志产生着共鸣。

“所以…这就是我的使命吗?”埃列娜低声自语,声音在夜风中有些飘忽,“赫菲斯托斯的锻炉…真的在等待它的主人?”

她闭上眼睛,努力平复心绪,将所有的意念集中,试图循着胸针传来的微弱指引,去沟通那片属于希腊文明的英灵殿。

没有华夏“神州万象图”那般包罗万象的浩瀚,也没有北欧“世界树”那般贯穿九界的磅礴。

埃列娜感受到的,是一种…回荡。

仿佛有无数个声音,在巨大的石质殿堂中诉说着、争辩着、吟唱着。

那是哲学家的思辨,是英雄的史诗,是神只的谕令,是公民的投票…是西方文明源头之一的无数碎片,在时间长廊中激荡出的、永不消逝的回响。

她将自己的意识投入这片“回响之殿”,小心翼翼地探寻。

她需要找到一位“人杰”,一位能与霍去病那样锋芒毕露的东方将军抗衡,甚至能为希腊在即将到来的“人杰战”中奠定胜基的存在。

她的学识告诉她,希腊英灵殿中,这样的英雄并不少——阿喀琉斯、赫克托耳、珀尔修斯…

然而,她的意识却被一股并不耀眼,却异常沉稳、坚定,带着泥土气息与人民呼声的力量所吸引。

那力量源自殿堂中一个相对朴素的角落,没有耀眼的神性光辉,没有冲天的杀戮之气,只有一种…如同大理石地基般厚重、坚实的质感。

她凝聚心神,向那股力量发出了呼唤。

周围的景象开始模糊、扭曲。卫城的石柱仿佛在月光下融化、重组。当埃列娜再次定神时,她发现自己已不在神庙之前,而是置身于一个…陶器作坊之中。

空气中弥漫着陶土的气息和炉火的暖意。角落里堆放着成型的陶坯,墙壁上挂着各种刮刀、刻针和画笔。

一个身影背对着她,正坐在一个旋转的陶轮前,专注地塑造着手中的粘土。

他身形不算高大,甚至有些瘦削,穿着朴素的希顿长袍,袖子挽到手肘,露出肌肉线条流畅、却并不夸张的小臂。

他的动作稳定而富有节奏,沾满泥浆的双手仿佛拥有魔力,让那团普通的粘土在指尖逐渐显现出优雅的瓶腹轮廓。

这…就是她召唤的英灵?一位…陶匠?

似乎是感受到了她的到来,那身影缓缓停下了手中的动作,但却没有立刻回头,而是拿起旁边一块湿布,仔细地擦拭着双手上的泥浆,动作一丝不苟,透着一种深入骨髓的沉稳与专注。

然后,他转过身来。

那是一张饱经风霜的脸,额头宽阔,眼窝深邃,鼻梁高挺,嘴唇紧抿,带着一种执拗和坚毅的神色。

他的头发卷曲,已然花白,随意地披散着。

最引人注目的是他的眼睛,那不是属于神只的漠然或英雄的狂傲,而是一种…充满了智慧、理性,甚至带着一丝悲悯和疲惫的,人的眼睛。

仿佛他看透了人性的光辉与卑劣,承受了太多的不公与背叛,却依然没有放弃内心的准则。

埃列娜屏住了呼吸。作为古典学教授,她几乎瞬间就认出了这张脸,这张出现在无数雕塑、壁画和历史文献中的脸!

“您…您是…”她的声音因激动而有些颤抖。

“一个曾经的陶匠,后来的将军,再后来的…流放者。”

那人开口了,他的声音低沉而沙哑,带着一种奇特的磁性,仿佛每一个字都经过深思熟虑,“你可以叫我,阿里斯提德斯。”

阿里斯提德斯!

“正义者”阿里斯提德斯!

雅典黄金时代的杰出政治家和军事家,马拉松战役的英雄,以绝对的公正、清廉和对民主原则的恪守而流芳百世!

传说中,他甚至因为过于公正,引起某些人的不满,最终被陶片放逐法驱逐出雅典,却在国家危难时被召回,最终死于贫困,却赢得了所有雅典人乃至对手的尊重!

埃列娜的心中被巨大的震撼和一丝不解充斥。她没想到自己会召唤出这位以“正义”而非“勇武”闻名的先贤。

在人杰战的擂台上,面对霍去病那样锐不可当的冲锋,正义…能作为武器吗?

阿里斯提德斯似乎看穿了她的想法,他那双深邃的眼睛平静地注视着埃列娜,仿佛能看透她灵魂深处的疑虑。

“年轻的‘神选者’,你似乎在疑惑,为何回应你呼唤的,是我这个老家伙,而非阿喀琉斯那样的战神?”

埃列娜老实地点头,依循古老的礼节,微微躬身:“尊敬的阿里斯提德斯,请原谅我的冒昧。只是…‘天命之擂’关乎文明存续,我们需要强大的力量…”

“力量?”阿里斯提德斯轻轻重复了一遍,他走到一个已完成阴干的陶瓶前,手指拂过上面描绘的、表现公民大会场景的彩绘。

“孩子,你认为什么是力量?是阿喀琉斯能劈开海浪的利剑?还是赫克托耳能守护城邦的铜矛?”

他转过身,目光再次落在埃列娜身上,那目光沉重而充满力量:“那些是力量,是撕碎敌人的力量。

但还有一种力量,是凝聚人民的力量。”

他指向陶瓶上的图案:“看,这些人,农夫、工匠、商人、学者…

他们或许个体弱小,但当他们为了共同的信念、为了公正的秩序、为了城邦的存续而团结在一起时,他们所能爆发出的力量,足以让任何强大的个体颤抖。

马拉松,我们面对的波斯大军何止千万?但我们赢了。

赢的不是个人的勇武,而是每一个重装步兵坚守阵线的意志,是每一个公民为自由而战的决心。”

他的话语并不激昂,却像沉重的磐石,一字一句敲打在埃列娜的心上。

“我一生,”阿里斯提德斯缓缓道,声音里带着岁月的沧桑与无悔的坚定,

“未曾追求过个人的无上荣光,也未尝拥有过毁天灭地的神力。

我所恪守的,唯有‘正义’与‘公正’。

我执政,力求分配公平,让每个公民得其应得;我领军,与士兵同甘共苦,赏罚分明;即便被不公地放逐,我亦未曾怨恨我的城邦与人民,因为我知道,那亦是民主程序的一部分,是防止僭主出现的必要代价。”

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光芒,那是对人性与制度的深刻洞察:

“真正的力量,不在于你能杀死多少敌人,而在于你能让多少人愿意追随你,信任你,为了你扞卫的理念而前赴后继。

东方那位少年将军的锐气,确实令人惊叹,那是撕裂防线的矛。

但我们需要的不只是矛,还需要盾,需要能让所有希腊人,乃至所有认同我们理念的观战者,都愿意信赖并汇聚其下的…基石。”

埃列娜怔住了。

她看着眼前这位貌不惊人、言辞朴素的先辈,忽然明白了自己潜意识里被吸引的原因。

在目睹了始皇以绝对秩序碾压对手之后,在感受到其他文明虎视眈眈的压力之后,希腊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个能打的英雄,更是一种能彰显其文明内核、能凝聚人心的精神象征!

阿里斯提德斯,这位“正义者”,他所代表的,正是希腊文明中对于理性、法治、公平正义和公民精神的追求!

这种力量,看似无形,却在文明的层面,拥有着丝毫不逊于个人武勇的磅礴伟力!

“我明白了,阿里斯提德斯阁下。”埃列娜深深吸了一口气,眼中的疑虑尽去,取而代之的是清澈的坚定,

“请您为了希腊,为了您所珍视的公正与自由理念,再次执起…不是刀剑,而是您的‘正义’之盾,出战‘天命之擂’!”

阿里斯提德斯看着埃列娜,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极淡的、却真实的笑意。他点了点头,没有豪言壮语,只是简单地说道:

“那么,如你所愿。”

“让世人再见识一下,源自雅典广场的,公民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