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历史军事 > 董卓刚死,朕就收了西凉军 > 第135章 凯歌催生并州牧,舆论新篇启华章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35章 凯歌催生并州牧,舆论新篇启华章

并州大捷的消息如同插上了翅膀,率先飞抵了正在兖州与青州边境密切关注袁谭动向的刘备军中。

中军帐内,刘备捧着那份由长安发出、经由陈宫转递的捷报,双手微微颤抖。文书上清晰写明,陛下已决意设立并州牧,总揽新定之州民政要务,而这个人选……正是他刘玄德!

“并州……州牧……”刘备喃喃自语,胸腔中被一股难以言喻的热流填满。

刘备深吸一口气,压下翻腾的心绪,目光变得坚定而灼热:“陛下隆恩,备……敢不竭股肱之力,以报万一?并州新定,百废待兴,更有袁绍虎视于东,我等肩头责任重大!简雍,你在此与新任太守交接政务,我等便即刻北上,整顿州郡,安抚百姓,为陛下守好这北疆门户!”

与此同时,在并州前线,随着朝廷正式任命并州牧的消息与新的进军命令一同抵达,各部军营顿时沸腾起来!

西河郡,吕布大营。

刚刚享受完美稷大胜荣光的吕布,接到分兵进击的命令,非但没有因未能独自横扫并州而懊恼,反而斗志更加昂扬。

“夏侯渊!”吕布点将。

“末将在!”夏侯渊出列。

“命你率本部兵马,并调所部协助,即日兵发随某兵发太原,扫清障碍!”

“末将领命!”夏侯渊声音洪亮。

“夏侯惇!”吕布看向另一员大将。

“末将在!”

“命你统筹西河郡剩余兵马,筹备粮草,确保我军前线供给!”

“遵命!”

最后,吕布的目光落在新近归附的匈奴将领呼厨泉身上:“呼厨泉将军!”

呼厨泉没想到自己刚投入麾下便能得此重任,激动地以手抚胸:“末将在!愿听温侯差遣!”

“命你率领本部匈奴精骑,北上进攻雁门郡!你久居北地,熟悉情况,务必以最快速度,打通雁门要道!”

“末将必不负温侯所托!为陛下拿下雁门!”呼厨泉高声应诺,感觉浑身的血液都热了起来。

上郡,徐晃接到晋升奋威将军、并命其独立领兵、协助平定北部郡县的正式诏书时,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原本只是一介郡吏,投军不过数月,凭借黑石堡之功升至中郎将已是破格提拔,如今竟一跃成为独立领军的奋威将军,更能独领一军!这晋升速度,如同坐上了火箭!

他紧紧握住诏书,对着长安方向深深一拜,虎目之中隐含泪光,心中唯有以死效忠之念。

而刚刚归降的李乐、胡才,原本以为交出兵权后,能得个闲散文职安度余生已是万幸。万万没想到,朝廷非但没有剥夺他们的兵权,反而在整编其部众后,仍命他们以校尉之职,协助徐晃平定地方!这意味着他们依然能领兵,依然能立功!两人感激涕零,对朝廷的忠诚度瞬间飙升,暗下决心必在此战中洗刷前耻,证明价值。

最激动的,莫过于徐荣。当他看到命令中“上郡既定,着徐荣部做好交接准备,不日调防幽州”的字样时,这位素来沉稳的将领,眼眶竟微微泛红。幽州!那是他的故乡!离家多年,辗转征战,无一日不思念故土。如今,终于可以回去了!而且是带着陛下的王师,以胜利者的姿态,回去保卫家园,稳定北疆!他强压下激动的心情,立刻下令全军加紧整备,随时准备开拔。

长安未央宫中,刘协看着地图上并州即将连成一片的版图,心中稍定。并州大局已定,接下来便是巩固和消化。他沉思片刻,再次下达命令:

“传旨!河东郡董承、张济所部,即刻抽调兵马,只留一千转为府兵,协助太守王邑维持地方治安,其余兵马,火速开赴河内郡!”

“再令于禁,从左冯翊驻守关隘的兵马中,抽调主力,仅留一千士兵驻防,其余同样开赴河内郡!”

“以上所有抵达河内之兵马,暂由河内太守张杨统一节制调度,加强河内防务,警惕冀州动向!”

如今并州已定左冯翊和河东郡都不在需要大军驻守。

一道道调兵命令从长安发出,如同精准的落子,进一步夯实着司隶北面的防线,并为未来可能的东西大战做准备。

处理完军政要务,刘协的思绪转向了另一件他谋划已久的大事。他召来了贾诩、鲁肃,以及正在筹备《大汉月报》的蔡邕、庞德公等人。

“诸卿,”刘协兴致勃勃地说道,“并州大捷,吕布诛董卓、曹操刺董、刘关张桃园结义、高顺千里奔袭上整军、朝廷推行仁政、屯田安民……此等忠勇事迹、仁德之举,若仅存于奏章之中,未免可惜。朕欲将其编撰成生动故事,刊载于《大汉月报》首期,更要使其走出宫闱,传遍市井乡野!”

蔡邕捻须沉吟:“陛下之意,是要以通俗文辞,书写这些事迹,便于流传?老臣可组织太学博士精心撰写……”

刘协摇摇头:“非止于文字。朕欲使其能说、能唱、能演!”

“能说?能唱?能演?”贾诩眉头微蹙,显然未能理解,“陛下,恕臣愚钝,此言何解?莫非是让文人诵读?”

鲁肃也面露疑惑:“唱……莫非是如乐府一般?至于演……臣实难领会。”

刘协看着这两位顶尖谋士一脸茫然的样子,不由失笑。他意识到,在这个时代,类似后世说书、戏曲等成熟的民间艺术形式或许尚未普及或未被上层重视。

他耐心解释道:“文和,子敬,且听朕言。这‘说’,并非正襟危坐的诵读,而是‘说书’。”他清了清嗓子,模仿着后世说书人的腔调,拍了一下虚拟的惊堂木:“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今日且表一表,那吕奉先画戟诛董卓……”

他惟妙惟肖的模仿和生动的叙述,让鲁肃先是愕然,随即眼中渐渐放出光彩,仿佛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妙啊!”鲁肃抚掌赞叹,“以此法叙述故事,抑扬顿挫,引人入胜,纵是贩夫走卒,亦能听得津津有味,忠义之理,自在其中!”

刘协点点头,继续道:“这‘唱’,可编成节奏明快、朗朗上口的‘顺口溜’或‘民谣’,便于孩童、百姓口耳相传。至于‘演’……”他顿了顿,“便是‘戏曲’,或可称之为‘俳优’、‘倡优’之戏的升华。”

他大致比划着,“可搭建戏台,由优人扮演其中人物,敷演故事,配以音乐、唱白、动作。譬如演吕布诛董卓,便可有人扮吕布,披甲执戟,有人扮董卓,肥胖昏聩……将当时情景,活灵活现于舞台之上,使观者如临其境,感同身受!可适当稍加点缀”

蔡邕和庞德公也是面面相觑,觉得此法虽新奇,却似乎……有失士人体统?

“陛下……此法,恐为清流所非议……”蔡邕犹豫道。

“清流?”刘协不以为然地摆摆手,“蔡公,朕要的是天下万民知忠奸、明是非、感朕德、慕朝廷!若拘泥于形式,固步自封,如何能凝聚民心?此事,关乎教化,关乎人心向背,其重要性,不亚于一场大战!”

他目光扫过众人,斩钉截铁:“月报首期,便以此为核心!不仅要刊印分发,更要组织人手,学习说书、排演戏曲、编写民谣!朕要让吕布的勇武、曹操的胆略、刘关张的忠义、高顺的勤勉、朝廷的仁政,成为街头巷尾、茶余饭后最引人入胜的谈资!要让我大汉的英杰事迹与煌煌天威,通过这些看似‘俚俗’却最有效的渠道,深入人心!”

望着陛下那不容置疑、甚至带着几分狂热的神情,贾诩与鲁肃再次对视一眼,尽管内心仍觉得这些方式闻所未闻,过于“新奇”,或许,这又是一项如同曲辕犁、看似离经叛道,却能改变大局的“奇策”?

“臣等……遵旨。”众人压下心中的波澜,躬身领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