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其他类型 > 老夫子之打工皇帝 > 第327集:政策变动的深度解读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27集:政策变动的深度解读

凌晨三点十七分,监控室的灯还亮着。老夫子盯着屏幕上最后一行日志确认无误后,轻轻合上笔记本,起身时顺手把椅子往桌底推了半寸。

他没去休息室,也没回办公室,而是拐进茶水间倒了杯凉透的咖啡,一口喝完,然后掏出手机拨了个号码。

“林老师,我是老夫子。昨天您说今天有空档,不知道现在方便吗?我这边……刚整理出点有意思的东西。”

电话那头沉默两秒,“你又熬夜了?”

“没睡。”他说,“但我脑子挺清醒。”

“行吧。”对方叹了口气,“早上九点,你们公司会议室,别迟到。还有——穿正式点,我可不想被人拍到跟穿拖鞋的人讨论国家产业导向。”

挂了电话,老夫子低头看了眼自己的裤脚,上面还沾着昨夜蹭到的一小片饼干渣——那是大番薯留下的遗产。他拍了拍,没全掉,索性不管了。

六个小时后,总部战略会议室。

长桌两侧坐满了人,董事会成员陆续到场,一边翻资料一边低声议论。有人看到议程上写着“政策变动深度解读”,眉头直接皱了起来。

“又是合规问题?”财务董事小声问旁边的人,“咱们不是已经请了第三方做风险评估了吗?”

“这次不一样。”秦先生坐在角落,手里端着一杯豆浆,插了句嘴,“主讲人是林怀远。”

“谁?”

“三年前主导过行业整顿方案那位。”

全场安静了一瞬。

门口传来脚步声,老夫子推门进来,身后跟着一位灰西装、黑皮包的老者,脸上没什么表情,但一进门就让整个房间自动调低了音量。

“各位早。”老夫子站定,环视一圈,“感谢大家准时。我知道不少人觉得政策调整就是麻烦,但我想说——这回,可能是咱们这几年最大的机会。”

有人冷笑:“机会?上个月新规一出,我们两个项目直接卡住动不了。”

“那是因为你们只看到了‘不能做什么’。”老夫子走到投影前,点了下遥控器,“而我没看禁令,我看的是——谁能拿到资格。”

画面切换,一张时间轴缓缓展开,标注着过去五年内七次重大政策发布节点。

“每次监管收紧,表面看是打压,实际都在清场。”他语速平稳,“淘汰一批靠关系吃饭的,腾出位置给能跑数据、懂技术、反应快的。过去五年,每次这种时候,头部企业的市场份额平均涨了百分之二十七。”

“光说数字没用。”另一位董事开口,“我们要的是具体影响。”

老夫子点头,继续翻页。

“这次的重点不在‘限’,而在‘引’。新政策里藏着三个试点名额,专为具备智能合规能力的企业准备。猜猜怎么评?不是看规模,不是看营收,是看系统响应速度和风险预判准确率。”

他顿了顿,“巧了,我们上周刚升级的风控模型,在模拟测试中达标率百分之九十一。”

会议室里开始有人抬头。

“更巧的是,”他再点一下,“这个资格申请截止日是下周五。材料提交后,评审组会在三家企业里暗访对比,最终决定谁先试点。”

“也就是说,我们现在动手,还能抢?”生产部董事问。

“不是‘还能抢’。”老夫子纠正,“是‘必须抢’。因为一旦落选,未来半年所有新业务审批都会被默认按旧标准走流程——慢三天起步。”

财务董事仍持怀疑:“投入呢?组建专项组,买设备,招人,至少两千万起。”

“错。”老夫子摇头,“不需要额外招人。现有技术团队抽调十二人,利用金手指已有的行为预测模块改造适配,三个月内就能上线第一版系统。”

“你那套神秘分析工具?”有人笑出声,“上次说是内部算法,这次不会又是什么未公开技术吧?”

“不是未公开。”老夫子平静回应,“是还没来得及申报专利。但它确实算得准——比如,它提前四天预测到上一轮审查会增加数据溯源要求,所以我们提前补了日志接口,结果当天唯一一家顺利通过初审。”

会议室安静了几秒。

林专家这时开了口:“他们说的是真的。评审组内部讨论过这件事,认为贵司的数据完整性远超同行。”

一句话,压住了所有质疑。

老夫子接着说:“所以我建议启动‘双轨战略’:一条线稳住现有业务,确保合规零失误;另一条线成立新政响应专班,主攻绿色认证服务和智能合规输出。这两个方向,三年内市场增量预计超过八十亿。”

“听起来像画饼。”财务董事还是不松口。

“那就看现实的。”老夫子切到下一个画面。

一段模拟视频开始播放:如果什么都不做,两年后公司将错失约十八亿订单,客户流失率上升至百分之十九;如果现在布局,两年内新业务利润占比可达总收益的百分之三十二。

视频结束,没人说话。

林专家补充:“还有一个细节你们可能忽略了——政策附件第十二条提到,试点企业可优先参与下一轮标准制定。这意味着,不只是赚钱,还能决定别人怎么玩规则。”

这句话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某些人的脑回路。

“所以你是想,借政策东风,从执行者变成规则建议者?”董事长终于开口。

“不止。”老夫子说,“我是想让我们的系统,成为行业默认标准。以后别人要做合规,得照着我们的模板来。”

会议室陷入短暂沉默。

然后,一只手举了起来。

“我支持。”生产部董事表态,“与其等别人定规矩,不如自己先跑起来。”

第二个举手的是法务总监:“只要法律框架没问题,我可以配合快速推进资质申报。”

财务董事还在犹豫,但眼看形势已定,也只能点头:“可以试,但要控制预算。”

“预算我已经压到最低。”老夫子递出一份文件,“这是初步人力与资源调配方案,总投入一千六百万,分三期拨付,第二期拨款前提是要完成首轮系统联调测试。”

董事长接过文件翻了翻,抬头看向林专家:“您觉得这事靠谱吗?”

老人喝了口茶,只说了一句:“三年前我就说过,政策不是墙,是梯子。有人拿它挡路,有人拿它登高。他现在,算是真懂了。”

会议在十一点零七分结束。

董事会成员陆续离席,有人边走边打电话安排部门对接,有人停下来跟老夫子握手,语气比开场时热络得多。

“专班的事尽快启动。”董事长临出门前交代,“下周我要看到第一份进展报告。”

老夫子应下。

房间里最后只剩他和林专家。

“你变了。”老人收拾公文包时忽然说,“以前你只想赢个人胜负,现在开始想怎么定规则了。”

“环境逼的。”老夫子笑了笑,“要是总被人设绊马索,不如干脆把整条路重新铺一遍。”

林专家点点头,拿起包走向门口,手搭上门把时又停下。

“对了,”他说,“评审组下周会派人来实地考察。他们会随机抽查系统运行日志,也会找基层员工谈话。别只让高管出面。”

“明白。”老夫子答,“我会安排真实操作场景演示,不搞彩排。”

“最好如此。”老人拉开门,“毕竟,真正的合规,藏在没人注意的细节里。”

门关上。

老夫子站在原地没动,目光落在会议桌中央那份还未收走的简报上。

他走过去,翻开最后一页,用笔在“试点资格获取概率”那一栏写下新的数字:87.3%。

笔尖顿了顿,又添了一行小字:

【触发条件更新:当外部访问请求携带特定加密标识时,自动激活诱饵响应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