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玄幻魔法 > 溯天纪 > 第171章 生命意义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柳青站在木楼的屋檐下,看着院子里的景象,嘴角忍不住微微上扬。

女娲正蹲在石灶前添柴,火塘里的火苗舔着锅底,映得她侧脸暖融融的。她不再是那个站在祭坛上、被族人仰望的创世女神,指尖沾着草木灰,正低头听着怀里的小不点咿咿呀呀,时不时用围裙擦去孩子嘴角的米糊,动作轻柔得像在呵护初生的嫩芽。曾经捏土造人的双手,如今正为一碗热粥忙碌,指尖的温度落在瓷碗上,比任何神迹都更触手可及。

不远处的榕树下,伏羲正被几个孩子围着。他手里没了推演八卦的龟甲,换成了根磨得光滑的木笛,正笨拙地教阿木吹调子。笛音不成章法,忽高忽低,引得孩子们笑成一团。他也不恼,挠挠头重新试吹,阳光透过树叶落在他脸上,把眼角的细纹都染成了金色。那个曾用八卦勘破天地规律的智者,此刻最大的难题是怎么让木笛发出平稳的音,眼里的专注比演算天象时更鲜活。

柳青想起初遇时的他们,那时他们是首领,是支柱,是族人眼里的 “神”,却很少有属于自己的片刻松弛。

可现在,他们卸下了那层 “神性” 的包袱。女娲会因为孩子打翻陶罐而无奈地笑,伏羲会在修木犁时被木屑迷了眼,他们争论的不再是部落迁徙的方向,而是晚饭该煮野菜还是炖兽肉。没有了神树的精神枷锁,也没有了必须扮演 “救世主” 的压力,他们活得像这片土地上最寻常的夫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眼里的光不再来自族人的敬畏,而是孩子熟睡时的呼吸,是灶台上飘出的饭香。

柳青望着木楼里透出的灯光,渐渐漫过院子,漫过孩子们的脚印,漫过女娲晾在绳上的衣裳。他忽然明白,文明的起点从来不是神坛上的规训,而是这样平凡的人间烟火, 是两个人在土地上播下种子,是孩子在晨光里学会走路,是一双双不再为 “使命” 紧绷的手,稳稳地托着日子,一寸寸往前挪。

女娲和伏羲卸下的不是责任,是枷锁;拾起的不是平凡,是生活最本真的模样。而这,或许正是他们对抗神树的最终意义, 不是成为新的神,而是让每个人都能安心做个 “人”。

夜色像块柔软的黑布,轻轻盖在部落上空。木楼里的油灯渐次熄了,只有柳青他们暂住的这间还亮着,灯芯爆出细碎的火星,映着三个人的影子在墙上轻轻晃。

女娲刚掖好最后一个孩子的被角,袖口还沾着点奶渍,走过来时脚步放得极轻,生怕惊醒了屋里的酣睡。伏羲跟在后面,手里攥着块粗布,是刚擦完孩子们玩脏的木剑的,见柳青望过来,他有点不好意思地把布往身后藏了藏。

“孩子们都睡熟了。” 女娲在草席上坐下,借着灯光拢了拢耳边的碎发,脸上还带着哄孩子时的柔和,“阿木睡前还在问,明天能不能跟你们学怎么辨认草药呢。”

柳青看着她眼底的笑意,那笑意不是对着族人的温和,是从心里漫出来的、带着烟火气的暖。“挺好。” 他轻声说,指尖捻着杯沿的水汽,“你们终于活成了自己想活的样子。”

女娲闻言,睫毛颤了颤,像是被这句话戳中了什么,沉默片刻才抬起头,目光清亮地望着柳青:“你刚走那会儿,我还在琢磨要不要再造些新人类。可光河的能量越来越浅了,以前舀一瓢能看见里面游的光鱼,现在只剩半瓢浑水,晃不出一点光。”

她指的是那条传说中孕育生命的光河,柳青上次见时,河面还泛着流动的金辉,此刻听来,竟已快干涸。“息壤也所剩无几了。” 女娲的声音轻了些,“你知道的,捏一个新人类,得从光河里引三捧生命水,从息壤里取半筐土,还得借天地间的风、露、雷、电…… 太费能量了。”

她忽然笑了,像想起什么轻快的事:“可后来发现,不用我造了。那些最早被造出来的新人类,自己就会生娃娃了。一对夫妻,一年能添一个,哭哭闹闹地就长大了,不用我捏,不用我引光,他们自己就能把日子续上。”

“所以我就停了。” 女娲的手轻轻搭在膝头,那里还留着抱孩子时蹭的奶渍,“与其耗尽天地能量造人,不如看着他们自己生息。天地的能量该留着让草木长,让河水淌,让孩子们能在草地上跑,而不是都被我捏进泥人里。”

伏羲在一旁点头,搓了搓手掌:“我跟她也是那时候想通的。以前总觉得,我们是造人的神,得守着部落,得教他们所有事。可看着他们自己会盖房子了,会算收成了,会对着月亮编歌谣了…… 突然就觉得,我们不用总扛着那担子了。”

“而且啊……” 女娲转头看了眼伏羲,眼里的笑意漫出来,“两个人在一起,比一个人扛着所有事开心多了。早上一起去溪边挑水,他劈柴我做饭,晚上听孩子们在院里吵,临睡前他给我吹段跑调的笛子…… 简单,也温馨。”

伏羲被她看得有点不好意思,挠了挠头,接过话茬:“以前我琢磨的八卦、推演的节气、记下的草药图谱,都一笔一划抄在兽皮卷上,交给了部落里最机灵的几个年轻人。现在他们自己能算农时了,知道什么时候种谷子,什么时候收豆子,连我当年费尽心机才弄懂的星象,他们看几晚星星就能说出个大概。”

说到这儿,他脸上的笑意淡了些,眉头轻轻皱起:“就是功法…… 我当年跟着神树学的吐纳术,还有调动天地能量的法子,他们总学不会。不是不用心,是练的时候总说‘气不够’。”

他叹了口气:“我想,大概是九个太阳陨落后,天地间的能量真的少了。以前抬手就能引来的风,现在得凝神静气等半天;以前草木里藏着的灵气,现在只有深山老林里的古树才有那么一丝。再加上……” 他看了眼窗外熟睡的孩子们,“他们的身子骨,确实不如最早那批被造出来的结实,扛不住太霸道的功法。”

柳青听着,指尖的暗物质轻轻跳动,像是在感受空气中稀薄的能量。他想起白人世界里那些只懂生存的原始人,想起冰原上被囚禁的主宰,忽然笑了笑:“这或许不是坏事。”

“天地能量少了,想练成毁天灭地的本事自然难了。” 他望着油灯里跳动的火苗,“可这样一来,谁也没法轻易凭着功法欺负谁,部落之间不用为了抢‘灵气宝地’打架,年轻人不用被逼着整天打坐练气,能踏踏实实种庄稼、编渔网、教孩子说话……”

他顿了顿,目光落在女娲和伏羲身上:“强者少了,争斗就少了。日子或许没那么多‘玄妙’,但能安安稳稳过下去,对大多数人来说,比什么都强。”

女娲和伏羲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释然。是啊,以前总觉得要让人类变得 “强大”,要掌握天地玄妙,可现在看着孩子们在晨光里追蝴蝶,看着族人在田里笑骂着插秧,看着傍晚的炊烟准时升起…… 这样的日子,或许才是人类该有的样子。

油灯里的油渐渐少了,火苗也弱了些。女娲起身添了点油,火光重新亮起来,映着几个人的影子,在墙上挨得很近。外面传来几声虫鸣,还有孩子翻身的呓语,一切都静悄悄的,却又透着股勃勃的生机 。那是不需要天地能量催生,只靠日子本身就能长出来的,最踏实的生机。

“你说得对。” 伏羲搓了搓手,眼里的忧虑散了,“这样挺好。”

女娲也点了点头,望着窗外的月光,轻声说:“明天让阿木跟你学草药吧,他手巧,说不定比我当年学得快呢。”

柳青笑着应了。油灯在夜色里明明灭灭,把这份简单的温馨,轻轻裹进了蛮荒世界的梦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