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其他类型 > 这本易经超有料 > 第4章 九四 · 无咎,弗过遇之,往厉必戒,勿用永贞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4章 九四 · 无咎,弗过遇之,往厉必戒,勿用永贞

译文: 没有灾祸,不过分追求相遇,前往有危险必须警戒,不可固执守旧。

含义: 若能不过分强求(弗过遇之),可无咎;但前往仍有危险,需警惕(往厉必戒),不可僵化不变(勿用永贞)。象征小过中需灵活应变,知止而退。

九四故事:

贩盐事件带来的创伤,如同入骨的寒气,久久萦绕在过儿心头。那段日子,家里弥漫着一种无声的压抑,父母虽未苛责,但过儿能从他们偶尔的叹息和愈发俭省的开销中,感受到那份沉重。

他变得更加沉默,每日只是埋头砍柴。那把旧柴刀在他手中起落,带着一种近乎赎罪的专注。他不再计算一天要砍多少捆,也不再去想能卖多少钱。他只是量力而行,砍够当天力所能及的分量,便捆扎整齐,踏上归途。

(弗过遇之——不再过分强求数量与收益)

这种看似消极的改变,却带来了一种奇异的平静。肩膀不再因超负荷而酸痛,心境也不再因贪念而焦躁。他甚至开始留意起山路旁的野花,倾听林间的鸟鸣,感受山风拂过汗湿额头的清凉。他仿佛重新认识了这座他赖以生存的卧牛山,它不再是攫取资源的对象,而是容纳他、给予他基本生计的沉默伙伴。

瓦罐里的铜钱,重新开始以缓慢但实在的速度积累。每一枚,都带着汗水的咸涩和心境的坦然。

这一日,午后刚过,天色却骤然阴沉下来。

浓厚的乌云从西北方向滚滚而来,迅速吞噬了原本湛蓝的天空。空气中弥漫着土腥味和暴雨将至的沉闷。山林间一片寂静,连惯常的鸟鸣虫嘶都消失了,仿佛万物都在屏息等待。

过儿刚砍好一担柴,分量正好是他平日往返轻松的程度。他直起腰,看了看狰狞的天空,又掂量了一下肩上的柴捆。

若是往常,他或许会想着,趁雨未下,再抓紧砍上一捆。多一捆,就是多几枚铜钱。但此刻,那个念头刚冒头,就被另一股更强的意识压了下去。

他想起“飞鸟以凶”的贸然,“从或戕之”的盲目。眼前的天气,分明是山神震怒的前兆。

“往厉必戒……”他低声念诵着仿佛刻入灵魂的警讯。前行有危险,必须警戒。

不再犹豫。他利落地扛起柴捆,系紧草鞋,迈开步子向山下走去。步伐稳健,甚至比平日归家时还要快上几分。

(往厉必戒——预见危险,及时止步)

山路走到一半,豆大的雨点就开始噼里啪啦地砸落,瞬间打湿了尘土。紧接着,雷声轰鸣,电蛇乱舞,暴雨如同天河倾泻,模糊了眼前的路径。

过儿加快脚步,几乎是跑着回到了家。刚冲进院门,浑身已湿透。母亲急忙拿来干布,心疼地帮他擦拭。

“回来得正好,再晚些就糟了!”母亲看着门外如瀑的雨幕,心有余悸。

过儿喘着气,看着自己那担安然放在屋檐下的柴火,心中涌起一股劫后余生般的庆幸。

就在这时,村口方向传来一阵骚动和哭喊声。几个淋得如同落汤鸡的村民搀扶着两个人跌跌撞撞地跑来,是邻居张叔和他的儿子铁柱。

张叔脸色煞白,腿上被划开一道大口子,鲜血混着雨水往下淌。铁柱也磕破了头,满脸是血,哭得上气不接下气。他们父子俩今天也上山砍柴,贪图多砍,耽搁了时辰。

“山洪……是山洪!”张叔瘫坐在过儿家屋檐下,惊魂未定,语无伦次,“刚走到黑水涧那边,水……水一下子就冲下来了!柴火全冲走了!差点……差点我们爷俩也……”

众人听得脸色发白。黑水涧是下山必经的一条溪涧,平日水流潺潺,一旦暴雨,上游山洪汇集,瞬间就能变成吞噬一切的怒龙。

过儿看着张叔腿上的伤口和铁柱头上的血,只觉得一股寒气从脚底直窜头顶。如果他刚才贪图那一捆柴,此刻被困在山中,遭遇山洪的,很可能就是他自己!

(他人遇险,印证“戒”之重要)

雨势稍歇,村民帮忙将张叔父子送回家包扎。过儿站在屋檐下,望着院中积聚的雨水发呆。

父亲走过来,拍了拍他湿漉漉的肩膀,只说了一句:“今天,你做得好。”

夜里,过儿躺在床上,听着窗外渐弱的雨声和远处隐约传来的、张叔家方向的呻吟声,久久无法入睡。

他回想起白天的每一个抉择。没有贪多(弗过遇之),看到天气不对立刻下山(往厉必戒)。正是这看似简单、甚至有些“胆小”的决定,让他避开了这场无妄之灾。

他又想到,如果自己固执地认为“多砍柴总是好的”,或者抱着“也许雨不会那么大”的侥幸心理(这其实就是某种意义上的“永贞”——固执于旧有行为模式),那么结局会如何?

(反思“勿用永贞”——避免固执于旧习)

答案不言自明。

“无咎在知止,戒厉在变通。”他对着黑暗,清晰地吐出这句话。

没有灾祸,来自于懂得停止,知道何时该退。警惕危险,来自于灵活应变,不固执于既定的计划或贪念。

“勿用永贞者,小过贵灵活。”

他彻底明白了。小过卦的智慧,并非教人一味退缩保守,而是教导一种基于观察和判断的、高度灵活的生存策略。在细微处觉察到过度的苗头,在风险显现前及时调整方向。这需要放下对“更多”、“更快”的执着,也需要打破“一直如此”、“理应这样”的思维定式。

这一次,他凭借初显的“戒”心,守护了自身和家庭的安宁(无咎)。而这份安宁,远比多砍一捆柴带来的微小收益,要珍贵千倍万倍。

窗外的雨彻底停了,一轮清冷的月亮从散开的云层后露出脸来。过儿的心,也如同这被雨水洗过的夜空,清明而坚定。

讲述了过儿在经历贩盐失败的沉重打击后,心态发生转变,日常砍柴不再强求数量与收益,量力而行(弗过遇之)。一日,面对山雨欲来的险恶天气,他克服了贪多侥幸的心理,牢记“往厉必戒”的警示,果断提前下山。刚至家中,暴雨倾盆,山洪暴发。邻人张叔父子因贪多柴火、耽搁时辰,遭遇山洪,柴损人伤,险象环生。过儿因戒慎知止得以安然无恙,并通过与他人的对比,深刻领悟到:在小过之境中,能够避免灾祸(无咎),关键在于懂得及时停止和收敛(知止);而面对潜在危险保持警惕(戒厉),其核心在于能够灵活应变,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行动,绝不能固执于过去的习惯或贪念(勿用永贞)。这标志着过儿对“小过”之道的理解,从避免具体过失,上升到了把握行事节奏与心态转换的更高层面,即“小过贵灵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