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都市言情 > 亮剑:横扫晋察冀 > 第270章 招兵扩编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各团长离开后,宋兴华单独留下王政委。煤油灯的光晕将两人的身影投在斑驳的墙上,摇曳不定。桌上摊开着大幅的晋中、晋南地区军事地图,上面密密麻麻标注着敌我态势的箭头与符号。

宋兴华神色凝重,手指在地图上太原的位置重重一点,打破了沉默:“老王,在与总部商讨作战方案期间,接到了总部发来的紧急通报,鬼子这回是下了血本了。”

王信庭推了推眼镜,身体微微前倾:“情况有多严重?”

“非常严重。”宋兴华的声音低沉而清晰,“素有‘钢军’之称的日军第五师团,先头部队五天内就会抵达太原。他们的重武器会晚两到三天。这还只是开始。”他的手指划过一条虚拟的铁路线,“新编的第二十五师团,已经上了火车,走胶济线、津浦线、平绥线,最后经同蒲路过来,预计八到十天后兵临太原城下。”

他顿了顿,目光锐利地看向王政委:“这还没完。第五、第二十五这两个精锐师团之后,还有第36、37、108师团的补充兵,约一万八千人,会在12月15日前全部在太原集结完毕。届时,太原及其周边的日军兵力,将超过十万之众!这还不算驻蒙军和河北日军可能抽调过来策应的一万到一万五千人。”

王信庭倒吸了一口凉气,镜片后的双眼瞪大了:“十万……甚至更多!这是要把山西的八路军主力一口吃掉的气势啊!”他下意识地握紧了拳头,“我们这次筹划的阳泉、平定、昔阳、娘子关连续作战,虽然能在山西打出一片天地,但面对如此规模的敌军反扑,我们的兵力能不能守住战果?会不会影响总部在晋南、晋东南的战役?还有,攻打太原的收官战,有没有变数......”

“见招拆招吧!”宋兴华接过了话头,语气沉重,“我们独立旅,加上冈田的日本同盟军,还有总部配属给我们的六个团——769团、边纵28团、386旅独立团、新一团、决死三纵7团和9团,林林总总加起来,大概三万人。面对超过十万,兵力差距太大了。”他的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发出笃笃的轻响,显露出内心的压力。

王信庭站起身,在房间里踱了两步,眉头紧锁:“必须立即扩编!不惜一切代价,在日军完成全面集结之前,把我们的队伍壮大起来。兵员素质可以后续锤炼,但首先要把架子搭起来,把人数提上去!”他的语气斩钉截铁,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断。

宋兴华点了点头,眼神恢复了惯有的沉稳和决绝:“这也是我找你来商量的首要大事。我的想法是,三管齐下。”

他伸出第一根手指:“第一,由我们的根据地建设领导小组牵头,在所有八路军实际控制的县区,广泛张贴招兵告示。内容要鲜明,就写‘诚招有志青壮年加入晋中独立旅,武装保家卫国,彻底消灭日本侵略者!’不仅要线下张贴,还要在《新华日报》华北版等报纸上打广告,欢迎全国各地的爱国人士、进步青年,特别是饱受流亡之苦的东北籍同胞加入我们,‘驱除鞑虏,复我河山’!这口号,能激起血性!”

他接着伸出第二根手指:“第二,立即将在牛家窑村进行整训的独立3团,调往太谷。他们的任务是联合当地党组织和游击队,迅速将文水、交城、清徐三县的游击武装和基于民兵,整编成三个独立营——文水独立营、交城独立营、清徐独立营。同时,以这三个县为基础,至少组建三到五个新兵连,作为旅部的直属预备队和补充兵力。”

最后,他伸出第三根手指:“第三,技术兵种是关键。命令政治部主任朱宝杭同志牵头,以旅部现有技术骨干为基础,尽快组建我们晋中独立旅的随营军校。第一期,重点培训汽车驾驶员、炮兵操作人员、工兵铺路架桥骨干。教材和部分教具我来想办法,但组织和人员选拔,老朱必须尽快拿出方案。”

王信庭认真听着,不时点头,听到最后,他回到座位,重重一拍大腿:“好!兴华,就按你说的办!招兵和整编地方武装的事情,我负责和根据地建设领导小组的张启明、李慕华同志沟通,确保以最快速度落实。报纸广告的事情,领导小组驻地离报社近,也由他们负责联络。我盯着进度。”他目光灼灼地看着宋兴华,“不过,一下子扩充这么多部队,武器装备、被服粮秣,可是个大问题。还有,新兵战斗力形成需要时间,如何保证部队的整体战斗力不因快速扩张而稀释?”

宋兴华嘴角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自信微笑:“老王,武器装备和物资供应,你不用担心。我有我的渠道,之前能保障,现在更能保障。你只管把兵员招来,把架子搭起来,我保证他们很快就能武装到牙齿,弹药管够!至于战斗力……”他目光深邃,“我们有系统性的训练方法,有老带新的传统,更有强大的精神感召力和明确的战斗目标。只要骨干在,灵魂在,队伍就能很快凝聚起战斗力。这一点,我对我们的政工干部,对各级指战员有信心!”

看着宋兴华笃定的神情,王信庭想起了过往战斗中那些仿佛“凭空出现”的武器弹药和物资,虽然内心仍有疑惑,但长期的合作与信任让他选择了不再追问。“好!既然你打了包票,我就放手去干了!”

“第二件事,”宋兴华收敛了笑容,语气转为严肃,“是俘虏处置问题。寿阳城里现在关着三千多伪军,五千多日军。这些人是个包袱,也是个宝库。必须在部队开拔前,完成初步的审查和判决。”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罪大恶极、血债累累的,必须审判,明正典刑!这既能平民愤,扬军威,也能震慑其他俘虏。其余的,要加强思想转化。伪军那边,老王,你经验丰富,由你主要负责,甄别、教育、争取,要让他们明白为虎作伥的错误,看到抗日救国的光明前途。日军俘虏那边,”宋兴华眼中闪过一丝精光,“我和冈田的日本同盟军来处理。这些经过初步转化的俘虏是补充各部战损、进行部队扩编的最好兵源!”

王信庭深以为然:“确实,消化好这批俘虏,能极大缓解我们的兵源压力。我马上组织人手,对伪军俘虏展开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