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都市言情 > 亮剑:横扫晋察冀 > 第213章 给同盟军灌鸡汤(3)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13章 给同盟军灌鸡汤(3)

“哗——!”台下终于忍不住爆发出一阵巨大的惊呼和热烈的掌声。近万人的旅!完全由他们日本人组成的、为了解放日本而战的革命旅!这是何等的光辉前景!每一个同盟军战士都感到热血沸腾,胸膛剧烈起伏,恨不得立刻就能投身到那场大战中去,去实现这个宏伟的蓝图。

掌声稍歇,宋兴华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那么,为了实现这个蓝图,你们现在需要做好哪些准备工作呢?都给我记好了!” 冈田立刻拿出笔记本和笔,其他有条件的军官也纷纷效仿。

“第一,立刻以政训科为主,集合所有有文化、有口才的同志,商议、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战场劝降办法!要用亲情、用道理、用事实,在战斗过程中最大限度地瓦解敌人的斗志!我们的原则是,以劝降、活捉为主!这些活着的俘虏,不是我们的负担,而是你们日本同盟军未来扩编的最宝贵的基础!记住,多一个人,我们就多一份力量,日本就早一天获得解放!”

“第二,制定一套能够迅速、高效地把俘虏转化成我们同盟军战士的方法!包括思想教育、诉苦运动、政策宣讲、待遇保障等等,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消除他们的疑虑,整合人员,凝聚起他们的战斗意志,让他们明白为谁而战,为何而战!”

“第三,同样以政训科为主,立刻建立一个汉语速成培训班!第一期,要求所有中队长以上级别的军官,必须强制参加,在两个月内,达到能够进行日常交流和听懂军事指令的水平!后期,要推广到所有士官!为什么?因为未来你们必然要同晋中独立旅以及其他中国兄弟部队进行协同作战!语言不通,如何协同?如何配合作战?这是硬性要求,必须完成!”

“第四,提前建立技术兵种培养制度!从现有人员中挑选文化程度较高、脑子灵活的战士,开始接触火炮、坦克、汽车等知识。要组织军官学习步炮协同、步坦协同等战术!不能等到装备到位了再从头学起!要未雨绸缪,提高战斗力,减少不必要的伤亡!”

“第五,要开始搭建日本同盟军自己的政务体系和后勤补给体系的框架!眼光要放长远,以后我们攻占了日占区的县城、乡镇,里面的日本侨民、日籍行政人员,很可能都会交由你们日本同盟军来管理和改造。这套体系必须提前准备好!”

宋兴华一条条说着,台下的人们认真地记录着,思考着。他们时而交头接耳,小声讨论着某一条的可行性;时而面露难色,感到任务艰巨;时而又眼神发亮,看到了其中蕴含的巨大权力和责任。扩编、升职、掌握技术、管理政务……这些过去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如今被宋兴华清晰地铺展在他们面前,虽然困难,却路径明确。他们对宋兴华的崇拜和信任,在这一刻达到了新的高度。他们相信,只要紧跟旅长的步伐,这一切就一定能实现。

为了彻底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全心投入战斗和建设,宋兴华抛出了最后一个重磅举措: “同志们,我知道你们很多人还有牵挂。担心受伤了怎么办,牺牲了怎么办。我在这里可以向你们保证,你们的一切后顾之忧,组织都会考虑!我计划,从你们当中抽调一部分原籍是大阪、有经商经验的士兵,组建一支属于你们日本同盟军自己的专属商团!利用他们的特长,进行贸易活动。这个商团盈利的大部分,将用来保证你们同盟军的日常开销和特殊经费,另一部分,将专门作为伤残战士的补贴金和阵亡战士的抚恤金!阵亡战士的抚恤金,我们会专门立账保管,待到他日,我们革命成功,反攻日本本土之时,我宋兴华亲自带队,一分不少地交到你们每一位阵亡战友的家属手中!我们要让所有为我们共同事业牺牲的同志,死得光荣,也让他们的家人,活得有保障!”

这番话,真正地说到了所有士兵的心坎里。他们之所以反抗,除了理想,何尝不是对旧军队漠视士兵生命、缺乏保障的绝望?宋兴华的承诺,像一颗定心丸,彻底稳固了他们的军心。许多士兵的眼眶湿润了,他们用力地鼓掌,手掌拍红了也毫不在意。

宋兴华最后总结道,声音充满了鼓舞人心的力量:“同志们,努力吧!把这场大战当作你们脱胎换骨的熔炉!我坚信,当我们的日本共产主义同盟军发展到十万之众的时候,今天在座的各位,你们每一个人,”他的手指缓缓划过全场,“最低的职务,也将会是中队长!你们,将成为未来新日本国防军的骨干和基石!历史,将会记住你们今天的选择和未来的功绩!”

“板载!!” “旅长同志板载!!” “共产主义革命板载!!” 台下彻底沸腾了,狂热的欢呼声震耳欲聋,直冲云霄。士兵们激动地跳起来,挥舞着拳头,泪水与笑容交织在脸上。联队长、师团长的梦想似乎不再遥远,一条光明的道路在宋兴华的话语中清晰地展现出来。他们无比确信,跟着这位神奇的旅长,一切皆有可能。

会议的气氛空前热烈,宋兴华也被战士们的情绪感染,详细地回答着军官们提出的各种问题,进一步阐述着他的想法,完善着细节。他完全沉浸在了运筹帷幄、规划未来的状态中,神采飞扬,目光锐利而自信。

他却完全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身后,还坐着一位几乎听不懂一个字的程欣记者。

程欣起初还能凭借观察和氛围感受到一些东西,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深夜的寒气不断侵袭。山西初春的夜晚,气温很低,她只穿着单薄的军装和一件外套,坐在冰冷的凳子上,寒气从脚底一点点蔓延至上身。她开始忍不住瑟瑟发抖,不得不合上笔记本,双手抱紧胳膊,牙齿微微打颤。她看着依旧在热烈讲话、浑然忘我的宋兴华,心里既佩服他强大的煽动力和精力,又忍不住有一丝小小的委屈和埋怨——这个家伙,说得这么起劲,完全忘了我的存在了吧?真是块木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