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其他类型 > 她抢走金龟婿,我捡漏活阎王 > 第222章 史笔如铁,青史留芳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22章 史笔如铁,青史留芳名

皇帝那近乎破格的浩荡赏赐,如同在已然沸腾的油锅中又泼入一瓢冷水,将“典范夫人”虞怀瑾与战王府的声望,推至了一个令人目眩神迷的顶峰。京城内外,街头巷尾,无人不在谈论那九凤金根车与云凤纹翟衣,谈论这旷古未有的恩宠。

然而,就在这极致的喧嚣与荣光之中,翰林院史馆深处,却进行着一场更为沉静,却也更为悠远、更能决定历史尘埃落向的讨论。

依旧是那间堆满卷宗、弥漫着陈年墨香的馆阁。以陈史官为首的一群史官,正围坐在一起,面前摊开的,正是即将定稿的本朝史书《后妃传》卷册。

一位较为年轻的史官看着卷册,沉吟道:“陈老,陛下对典范夫人的褒奖,已然超越常制。太庙随行,金殿封号,乃至赐予皇后部分仪制……其荣宠,实为本朝内命妇之最。依下官看,是否应在《后妃传》末,为其单独立一小传,以记此殊遇?”

另一人立刻摇头反驳:“不妥!《后妃传》记载的是帝王后妃,虞氏虽荣耀加身,终究是外姓臣妇,列入后妃传,于礼不合,恐遭后世非议。”

“可其事迹、其影响,已然远超一般臣妇范畴!”先前那年轻史官争辩,“若不载入史书,岂非是我等史官失职?”

馆阁内顿时争论起来,各执一词。有人坚持礼法规制不可逾越,有人则认为应当尊重事实,记录这前所未有的现象。

一直沉默不语的陈史官,听着众人的争论,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目光深邃。他面前,除了《后妃传》的草稿,还放着之前已经皇帝御览朱批、确定要编纂的《墨氏三杰传》的纲要。

“诸位,”陈史官缓缓开口,声音沙哑却带着一种定鼎的力量,“你们的顾虑,都有道理。将虞氏列入《后妃传》,确然不合礼制。然,其功绩若仅仅附于其夫战王传略之下,或仅在其子女的《三杰传》中略提一笔,又岂能尽显其‘典范’之意义?岂能彰显陛下褒奖‘教化之功、治家之能’的深远用心?”

他环视众人,眼中闪烁着史家特有的、追求真实与价值的锐利光芒:“陛下为何赐她‘典范’之名?为何给予她如此超然的荣宠?不仅仅是为了褒奖她一人,更是为了树立一个标杆!一个足以让后世所有为人妻、为人母者效仿的标杆!其意义,早已超越一家一姓之荣辱。”

他拿起那本《瑾心家教》的手抄本,轻轻摩挲着封皮:“此书虽未刊行天下,然其‘因材施教’、‘扬长避短’之理念,已在京中高层流传,潜移默化,影响深远。此乃教化之实绩!其将战王府从破败边缘拉回鼎盛,培养出三位于国大有裨益的子女,此乃治家之实绩!此等实绩,难道不比空泛的‘贤德’二字,更值得大书特书?更值得垂范后世?”

一位老成持重的史官蹙眉道:“陈老所言极是。然,规制如此,为之奈何?总不能真个坏了史书体例。”

陈史官眼中精光一闪,显然心中已有成算,他重重一拍案几,沉声道:“既然《后妃传》不合宜,那我们就为她在史书中,开创一个新的篇章!”

“新的篇章?”众人皆是一愣。

“不错!”陈史官语气斩钉截铁,“老夫提议,在《后妃传》之后,特辟一栏,名为——《贤妇传》!”

《贤妇传》!

这三个字,如同惊雷,再次在馆阁内炸响!

“《贤妇传》?”有人喃喃重复,眼中逐渐放出光来。

“妙啊!”那年轻史官击掌赞叹,“既不违后妃传之体例,又能将如典范夫人这般,虽非后妃,却以其德行、功绩对家国天下产生深远影响的杰出女子,载入史册!此乃开历史之先河!”

陈史官越说越激动:“本朝《贤妇传》开篇第一人,便是‘典范夫人’虞怀瑾!着重记载其如何于危难中接手战王府,如何相夫教子,如何以一部《瑾心家教》点石成金,将顽劣子女培养成国家栋梁,如何以其智慧与坚韧,光耀门楣,并最终赢得‘教子有方、治家有道’这八字至高评语,以及陛下破格之荣宠!”

他目光灼灼地看着众人:“诸位试想,千百年后,后人翻阅史书,看到《贤妇传》中虞怀瑾之名与其事迹,与历代贤后良妃并列,这将传递怎样的信息?这将告诉后人,女子的价值,并非仅仅系于其夫、其子,更在于其自身的智慧、德行与能力!在于其对家族、对社会、对国家的贡献!这才是真正的‘青史留名’!这才是史笔应有的分量与眼光!”

这一番话,格局宏大,立意高远,瞬间说服了馆阁内所有的史官。

“陈老高见!下官附议!”

“开《贤妇传》,立虞氏为首,实至名归!”

“此举必能彰显本朝教化之盛,陛下圣明!”

史官们群情激昂,很快便达成了共识。编纂纲目迅速拟定,呈报御前。

皇帝看到这份提议,龙颜大悦,当即朱批准奏!他正愁如何将虞怀瑾的“典范”意义以最郑重的方式定格下来,史官们的这个提议,正中下怀!

消息传出,再次引起不小的震动。

“听说了吗?史官们要为典范夫人开《贤妇传》了!”

“《贤妇传》?放在《后妃传》后面?这……这岂不是说,她的地位,几乎可与历代贤后比肩了?”

“何止比肩!她是《贤妇传》开篇第一人!这是开宗立派的人物啊!”

“青史留名,这才是真正的青史留名!不比那些靠着夫婿、儿子得个诰命,在史书上留个姓氏的强出百倍?”

战王府内,虞怀瑾听到这个消息时,正在给孙辈们讲述《瑾心家教》里的小故事。她执书的手微微一顿,随即恢复如常,只是眼中闪过一丝极为复杂的光芒,有欣慰,有感慨,更有一种尘埃落定的平静。

墨骁珩站在她身边,握住她的手,低声道:“怀瑾,你看,你的星辰大海,连历史都无法忽视了。”

虞怀瑾转头看他,微微一笑,目光清澈而深远:“青史留名,非我所求。但若能以此激励后世女子,明理自强,善教子女,经营好各自的家庭,那这份虚名,便也有了实在的意义。”

不久之后,史馆编纂的《贤妇传·虞怀瑾篇》正式定稿。

其上,以凝练而客观的史笔,记录了她如何嫁入危局,如何点化继子,如何扶持夫君,如何经营家业,如何着书立说……将其“化腐朽为神奇”的一生,娓娓道来。尤其着重记载了《瑾心家教》的核心思想,以及皇帝那“教子有方,治家有道”的八字评语和旷古烁今的荣宠。

她的名字,虞怀瑾,就此被郑重地镌刻在煌煌史册之中,位列《贤妇传》之首,与那些留名青史的贤后良妃们,共享着历史的尊荣与后人的评说。

史笔如铁,却也如光。

它公正地记录下了这位传奇女子,如何用智慧与爱,将一手世人眼中的烂牌,打出了震惊世人的王炸,最终不仅赢得了现世的圆满与荣耀,更赢得了那亘古流传的——青史留芳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