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云锋“小战王”的名头在军中传得响亮,战王府的武勋荣耀可谓达到了新的高峰。然而,谁也没想到,另一项更惊人的纪录,正在这个家族里悄无声息地诞生。
这一日,户部衙门。
几名主事和算学博士埋首于堆积如山的账册中,算盘珠子的噼啪声密集如雨。他们正在进行的,是每五年一次的全国性资产大核查,尤其是针对那些顶级皇商和世家的财富评估。
“核对完了吗?江南张家的?”
“回大人,核完了,田亩、商铺、船队…折银共计约八百五十万两。”
“嗯,与往年相差不大。下一个,陇西李氏…”
“李氏主要靠矿脉和马场,估值约九百二十万两。”
官员们按部就班地核对着,这些数字虽然庞大,但都在预期之内。直到…他们翻开了属于“墨云柔”名下的那一摞厚厚的资产清单。
室内噼里啪啦的算盘声,渐渐变得稀疏,然后彻底停了下来。
所有核算官员都瞪大了眼睛,难以置信地看着自己算盘上最终定格的那个数字,然后又抬头看看同僚,发现对方眼中是同样的震惊和茫然。
“这…这怎么可能?”
“是不是算错了?再核一遍!”
“已经核了三遍了…大人,您看…”
负责此事的户部侍郎亲自上前,拿起那本汇总册子,只扫了一眼,手猛地一抖,册子差点脱手。他扶了扶官帽,声音都有些发颤:“快…快去请尚书大人!还有…请墨侍郎过来一趟!”
消息如同平地惊雷,首先在户部衙门内部炸开了锅。
“多少?你再说一遍?”
“三千…三百七十五万两?!这还只是能明确核算的部分?!”
“我的老天爷!这比排第二的江南盐商沈家,足足多出了一倍有余!”
“这墨…墨小姐…她才多大?这…这富可敌国了啊!”
当墨云辰被同僚匆匆请到户部值房,看到那份核算结果时,饶是他素来沉稳,也愣了片刻。他对自己妹妹的商业天赋有所了解,知道她产业做得很大,却也没想到,竟已庞大到如此地步!
他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波澜,对户部尚书和几位目瞪口呆的上官拱了拱手,语气依旧平静:“诸位大人,核算无误否?”
“无误,无误…”户部尚书抹了把额角的汗,苦笑道,“云辰啊…令妹这…这可真是…一鸣惊人啊!” 他搜肠刮肚,也找不出合适的词来形容了。
很快,这则爆炸性的消息就如同长了翅膀,飞出了户部,飞向了京城的每一个角落。
“听说了吗?新的王朝首富出来了!”
“是谁?江南沈家?还是经营矿山的李家?”
“都不是!是战王府那位幺女!墨云柔!”
“什么?!那个小小年纪就掌管皇家钱庄和无数工坊的墨小姐?!”
“三千多万两白银啊!这得是多少钱?堆起来怕是一座银山吧!”
“战王府…这是要文武商三界通吃啊!”
整个京城彻底轰动了!
茶楼酒肆,街头巷尾,所有人都在谈论这个不可思议的消息。一个尚未及笄的少女,竟然凭借一己之力,登顶王朝财富榜!这简直比墨云锋阵斩敌酋还要让人难以置信!
羡慕、嫉妒、惊叹、质疑…各种声音纷至沓来。
自然也有不少酸溜溜的议论。
“哼,一个女子,抛头露面经商,成何体统!”
“不过是倚仗战王府的权势罢了,换谁在那个位置,都能赚这么多!”
“就是,那皇家钱庄,不就是陛下赏给她玩的?还真当是她的本事了?”
“三千多万两?谁知道里面有多少是沾了王府的光?”
这些议论传到墨云柔耳中,她只是轻轻放下手中的账本,对身边气愤不已的大丫鬟笑了笑:“由他们说去。账目是清晰的,银子是实实在在的,母亲说过,我们行事,但求问心无愧便好。”
话虽淡然,但当她回到战王府,面对家人的关怀时,还是忍不住流露出了一丝委屈。
晚膳时分,墨玉琳第一个拍案而起:“放他们的屁!我们柔儿赚的每一文钱都是清清白白、凭自己脑子挣来的!当初开第一个小绣坊的时候,谁帮过她?现在眼红了?早干什么去了!”
墨骁珩虎目一瞪:“我看他们是皮痒了!老子明天就去找那几个碎嘴的老家伙‘切磋切磋’!”
虞怀瑾给女儿夹了一筷子她爱吃的菜,温声道:“柔儿,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你年纪轻轻取得如此成就,有人非议,是难免的。重要的是我们自己知道,你的每一分财富,都源于你的眼光、智慧和汗水,与王府的权势并无干系。你父亲和哥哥的功勋是功勋,你的财富,同样是你为这个家、乃至为这个国家做出的贡献。”
墨云辰也放下筷子,认真道:“母亲说得是。柔儿的皇家钱庄,惠及万民,稳定民生;她名下的工坊,雇工数万,养活了多少家庭;她经营的商路,沟通南北,繁荣经济。这其中的价值,岂是银钱可以简单衡量的?陛下和朝廷,心中自有公断。”
连林薇儿也轻声细语地安慰:“小妹莫要在意那些闲言碎语,你的本事,我们大家都看在眼里。”
墨云锋更是直接揽住妹妹的肩膀,豪气道:“就是!谁再敢胡说八道,二哥带兵去他家门口操练!看谁嗓门大!”
家人的维护和理解,如同暖流,瞬间驱散了墨云柔心中那点小小的阴霾。她抬起头,眼眶微红,却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嗯!我知道!我才不怕他们说!”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
次日,便有几位御史,或许是受人怂恿,或许是出于“清流”的“责任感”,联名上奏,言辞恳切(实则夹枪带棒),言道“女子掌巨富于国非福”, “财帛动人心,需防微杜渐”,暗示应对墨云柔的巨额财富进行“监管”,甚至有人隐晦地提出,如此巨富,是否应“充盈国库”?
金殿之上,气氛一时有些微妙。
龙椅上的皇帝看着这几份奏折,脸上看不出喜怒。
墨骁珩眉头紧锁,拳头握紧,正要出列驳斥,却被身旁的墨云辰用眼神轻轻制止。
就在这时,一向不怎么参与财经事务的镇北侯,竟意外地站了出来,声若洪钟:
“陛下!老臣是个粗人,不懂那些经济大道。但老臣知道,北境将士的冬衣、抚恤,近年来从未短缺!其中大半,皆由墨云柔小姐名下的‘慈惠基金’捐赠!她还出资修建边境医馆、改良军粮!若说这是‘于国非福’,老臣第一个不答应!”
紧接着,户部尚书也出列躬身道:“陛下,臣可作证,墨小姐所有产业,账目清晰,税赋从未短缺,甚至常超额缴纳。其经营之道,开拓商路,惠泽万民,实乃国之楷模!若因财富来源清白、数额巨大便行‘监管’之举,岂非寒了天下勤勉商贾之心?”
几位受过墨云柔商会便利、或是其工坊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的官员,也纷纷站出来说话。
皇帝静静听着,目光扫过那几个面色渐渐发白的御史,最终缓缓开口,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朕,尚未昏聩。”
只这一句,就让那几位御史噗通跪倒在地,汗如雨下。
“墨云柔,一介女子,不倚父兄之权,不靠祖上之荫,凭自身才智,白手起家,聚合法之财,惠及百姓,充盈国库,此乃大善!尔等不嘉其功,反生觊觎之心,是何道理?”
皇帝的声音陡然转厉:“莫非我大晟,竟容不下一个凭本事吃饭的女子?!此事休要再提!退朝!”
皇帝的雷霆之怒,彻底奠定了墨云柔“王朝首富”地位的合法性,也堵住了所有质疑和非议的嘴。
经此一事,墨云柔的名声不仅没有受损,反而更加响亮。人们谈论她时,不再仅仅是惊叹于她的财富,更增添了几分敬佩。
战王府内,灯火通明。
墨云柔看着家人,心中充满了温暖和力量。她轻声却坚定地说:“爹,娘,大哥,二哥,姑母…你们放心,这些钱财,取之于民,我也会用之于民。我不会给咱们家丢脸的。”
虞怀瑾握住女儿的手,眼中满是骄傲。
文武商三界,战王府已然站在了巅峰。而这其中,属于墨云柔的商业传奇,无疑是最具颠覆性和励志色彩的一笔。
谁能想到,当初那个被认定只会无理取闹的小丫头,如今竟能富甲天下,并用她的财富,悄然改变着这个王朝的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