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这些鬼子还妄图依靠沁河东岸原有的据点,与对岸形成夹击之势,围歼八路军。
然而当炮弹呼啸而至时,他们才猛然醒悟——东岸阵地早已落入八路军之手。
此刻,整个岳南根据地处处战火纷飞。
临屯线的张洞营、浮山的十七团、马壁以东、沁水东岸的大山底一带,乃至分散各地的大小抗日武装纷纷投入战斗,甚至连驻扎在沁水附近的晋绥军二二七团也加入了战局。
日军总指挥部顿时陷入混乱,原本精心布下的包围大网,在现实面前被迫拆解成若干碎片。
眼下,鬼子已顾不上所谓“扫荡战略”的章法,只要发现八路军踪迹,立刻形成合围便发动进攻;若目标逃脱,便重新侦察定位,再联合周边兵力构建新包围圈,继续压上。
可惜,八路军素以运动战、游击战见长,岂是轻易能困住的?
不可否认,日军凭借精良训练与绝对优势装备,在正面战场上一向强势。
但若论机动灵活、化整为零、出其不意的战术运用,他们远非对手。
天时、地利、人和,无一占优。
于是焦头烂额的日军发现,那些八路军就像泥鳅般滑不留手,往往合围尚未完成,对方早已从缝隙中悄然脱身。
一次次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织就的围剿之网,终究屡屡落空。
最终,扫荡的日寇失去了明确方向,也丧失了作战重心——他们根本无法判断,八路军主力究竟藏身何处。
浮山?安泽?翼城?还是沁水?
独立团主力悄然出现在南北孔滩附近的沁河东岸时,日军的主力部队尚在十余公里之外。
即便是能够最快抵达战场的空军支援,此刻也仍在盲目轰炸安泽县城门,毫无目标可言。
谁料片刻之后日军赶到,却发现安泽城门洞开,城内八路军早已悄然撤离,退入县城周边的山地之中。
如此一来,独立团主力在王风与徐梓琳等人的掩护下,迅速完成了沁河的东渡行动。
然而局势并未完全安稳。
追击而至的日军指挥官显然不甘空手而归。
眼见独立团主力成功渡河,他无从拦截,便果断调集全部兵力,猛攻南北孔滩高地,将徐梓琳与魏和尚等人死死压制在原地——即便抓不住大鱼,至少也要咬下一块肉。
随后,日军采取围而不攻的策略,意图固守阵地,静待后续援军合围。
李云龙作为最后一批渡河人员,刚踏上东岸,见此情形,立即下令集结主力,准备再次西渡沁河,杀回救援。
却被王风一把拦住。
“老团长,独立团主力好不容易才突破封锁东渡沁河,若此时折返,势必前功尽弃。一旦日军援兵赶到,主力只能被迫撤回西岸,彻底丧失东渡良机。”
李云龙急道:“可我们怎能眼睁睁看着徐梓琳和和尚他们被鬼子围困?就算他们能突围,也极可能与我们失散!”
王风神色冷静:“老团长不必担忧,我的侦察兵刚刚传回情报——我部三营已成功摆脱日军包围,正火速向南北孔滩方向挺进……”
……
三营一连长何振国,的确非同凡响。
暂且不提过往战绩,单说此次三营长孙德胜因重伤住院,营长职位空缺之际,按常理应由副营长代理职务。
但尚未等团部下达正式任命,三营副营长便主动找到团长王风,再三恳请由一连长何振国暂代三营营长之职。
王风并不意外。
他早有耳闻:在整个三营之中,何振国乃是孙德胜麾下最得力的猛将。
营长孙德胜脾气火爆,与李云龙颇为相似。
三营上下,从普通士兵到各连连长,几乎人人都挨过他的训斥。
唯独一连长何振国,从未被他骂过一句粗话。
这其中的缘由知者甚少。
其一,是因何振国作战英勇、智谋兼备,实属有勇有谋之将才;更重要的是,传闻某次战斗中,何振国曾用自己的身体为孙德胜挡下子弹。
孙德胜虽未读过书,却深谙“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道理。
若无何振国,他恐怕早已牺牲沙场。
自此之后,二人之间早已超越了普通战友关系,更像是生死兄弟。
在三营官兵心中,若论最敬佩之人,首推营长孙德胜;其次便是连长何振国。
当然,若是算上团长王风,这二人的位置还得往后挪一挪——毕竟,孙德胜曾多次在战士面前坦言:“我最佩服的人,就是咱们团长王风!”
此次反扫荡战役打响后,一连长何振国果然不负众望。
其作战风格果敢凌厉,颇有孙德胜之风。
先是率部从沁水成功突围;当二营与三营准备东渡沁河时,突遭日军袭击,何振国毫不犹豫,当即中止渡河,命令三营正面冲击敌阵,硬生生为二营杀出一条生路,保障其顺利东渡。
激战过后,三营再度突出重围。
数个时辰之内,三营又出现在浮山一带,协同十七团对日军展开反击。
为掩护十七团安全撤离,三营再度陷入日军包围。
但在何振国身先士卒、奋勇冲杀的带领下,三营又一次撕开敌阵,成功脱困。
这一次,他们恰好赶到了南北孔滩的沁河岸边。
这一路上,三营几乎始终奋战在与日军交火的前线,奔波于掩护友军撤离的途中。
这一次亦然。
无需王风下令,为接应被困于南北孔滩高地的徐梓琳与和尚等人,三营再次向山下日军阵地发起冲锋。
惨烈的交火骤然打响,灰色与绿色的身影混战成一团,沁河东岸的炮兵甚至无法展开火力支援。
李云龙看得心头一紧,忍不住问道:“三愣子,这是你哪个营在打?”
“三营。”
“孙德胜的那个营?”
“是。”
“那小子不是受了重伤住进医院去了吗?”
“没错,现在三营的营长是原先一连的连长,叫何振国。”
李云龙惊讶地瞪大眼睛:“老子还以为孙德胜打仗就够猛了,没想到他手下还有个比他还狠的角色!
三愣子,你这队伍里还真是猛将如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