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二日,赵望春先到执事堂凭村中令牌登记了主事身份,随后走进专管村务的院落。

院内青石板铺地,两侧分列数个柜台,每位灰袍执事修士端坐其后。

她径直走向“物资兑换”柜台,朝里间一位面容清癯、颔蓄三缕短须的执事拱手行礼,“弟子赵望春,石疙瘩村主事,特来为村中巡逻队赊借物资。”

执事抬眼打量,神识微动便探出她炼气中期的修为,神色稍缓,取出一本册子推过来,“石疙瘩村,贡献点三百二十,属小型村落。按例可赊借额度一百灵石,价九折。需要什么,自己看吧。”

赵望春凝神翻阅,目光在册子各类物资的价格上快速扫过。

驱邪木杖、铁刃刀、信号符……这些都是巡逻队急需的装备。

村里的年轻人大多只有练气初期的修为,若没有这些器物防身,面对山林中的妖兽将十分危险。

“两根驱邪木杖,六把下品铁刃刀,三十张信号符。”她抬起头,语气坚定,“村里刚组建巡逻队,队员多是练气初期,需要这些器物防身驱兽。”

执事收回册子,很快报数,“驱邪木杖每根十五灵石,下品铁刃刀每把十灵石,信号符每两张一块灵石。共计一百零五灵石,超出额度五块。”

他抬眼看来,“超额部分需立心誓,保证秋收后一月内结清,否则扣双倍贡献点。”

赵望春心头一紧。

听说心誓非同小可,一旦立下便与道心相连,若有违背,轻则修为停滞,重则心魔丛生。

她连忙从储物袋中取出五块灵石,“超额部分,我现下付清便是。”

执事微微颔首,取过纸张写下所需物资,又摇响柜台上的铜铃。

不多时,一名青衣小童从帘后转出,执事将纸条递过去,“按单取货,速去速回。”

等待的时间里,执事开始填写赊欠凭证。

不过一盏茶功夫,小童便捧着一只储物袋回来。

执事将其中物品逐一清点:两根泛着青光的木杖,六柄寒芒隐现的短刀,一叠黄纸朱砂符箓。

“物资无误,这是凭证,灵田收获后凭此结账。”执事将一张盖着印信的纸笺递过来,难得又多说了两句,“你既是新上任的主事,不妨提醒你一句。若是村落贡献点能提升至中型村落,便可购买低阶阵盘、灵植催生液等珍稀物资。想要快速积累贡献,除了灵田收成,多送弟子入宗或是完成执事堂发布的任务都是捷径。”

赵望春心中一动,将这些信息牢牢记下。

她郑重谢过执事后,转身时特意在“任务交接”的柜台前驻足片刻。

那里张贴着各类任务榜单,从猎杀妖兽到护送商队,从培育灵植到炼制法器,报酬及贡献点也各不相同。

仔细浏览了榜单上的任务,见暂时没有适合石疙瘩村接取的,这才带着物资离开。

走出执事堂时,日头已经升高。

赵望春掂了掂手中的储物袋,心情复杂。

这一趟就赊下了一百块灵石。

当晚,赵家堂屋内灯火通明。

赵望春将白日的经历细细说与妹妹听,末了忍不住叹气,“原本以为当村长是件大好事,结果搞个巡逻队,一下子就花了一百块灵石。按娘的意思,巡逻队是长期设置的,往后每个月还要发俸禄,又是一笔开销。”

赵望夏坐在桌前,面前摊开一本账册,手中的毛笔在砚台中蘸了蘸,这才抬头看向姐姐,“一队十一人,一名练气中期,三名练气初期,一天合计十三金,一年三百六十天,俸禄约四十七块灵石。”

“这么多?”赵望春张大了嘴,“两队人光俸禄就将近一百块灵石了?”

“这还是最基本的配置。”赵望夏点头,笔尖在纸上轻轻划过,“若是往后要增加人手,或者购置更好的装备,花费还要更多。我算过了,娘从公田的佃租大概能收回一百五十块灵石,上涨的灵田粮能收回二百四十五块灵石。如今这一赊账,已经用去将近四分之一了。”

赵望春苦笑着摇头,“我本来还对上涨灵田粮有些过意不去,听你这么一算,反倒觉得理所应当了。不过只要我们村子发展得越来越好,宗门拨给的公田也会更多。”

接下来的几日,巡逻队开始显露出成效。

在赵望春的带领下,队员们清理了几批在村外游荡的低阶妖兽和猛兽。

村外的灵田再也没有被野兽破坏的痕迹,村民们夜间也能睡个安稳觉了。

每次巡逻队从村中走过,总有村民热情地打招呼。

若是碰见赵家人,更是要拉着说上好一会儿话,把赵华章夸了又夸。

“赵村长真是为我们村着想啊!”

“有了巡逻队,晚上睡觉都踏实多了!”

赵望春乐呵呵地接受着这些赞美,她也觉得母亲做得很好。

虽然刚开始组建巡逻队时有些摸不着头脑,但现在看来,这个决定确实给村子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到了第五日,村中的事务渐渐步入正轨。

贺兰舟带着老五、老六开始下地干活。

赵望春也闲了下来,开始在村中各处巡视。

这一日,她不知不觉走到了周家宅院附近。

周家的宅子是石疙瘩村最大的一处院落,青砖灰瓦,朱红大门,门前还立着两尊石狮子。

在周大锤担任村长的时候,这里终日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可如今,大门紧闭,门前的石阶已经落了一层薄灰,显得格外冷清。

赵望春皱着眉头,想起周家这些日子的变故。

周大锤死后不久,周家的男丁们随后将户籍迁出了石疙瘩村。

有的搬去了镇上,有的入赘到了其他村子,留下的多是些妾室和未成年的孩子。

“这宅子如今是不是不太合规矩了。”她低声自语。

按照宗门规矩,村落中的宅院大小应与居住人口相匹配。

周家如今只剩下些妇人孩子,却仍占据着村中最大的宅院,这确实不太合适。

最重要的是这周家的宅子比赵家可气派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