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梭”承载着沉重的希望与更加艰巨的挑战,悄然返回了“守望基地”。当铁柱将“回响之地”的见闻、守望者的悲壮历史、以及重启“最终屏障”所需的条件公之于众时,整个指挥中心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那沉默并非绝望,而是一种被巨大信息量冲击后的消化,以及面对近乎不可能任务时的凝重。
“海量能源……具体是多少?”王胖子第一个打破寂静,声音干涩,作为资源总管,他对数字最敏感。
铁柱调出“统合之心”反馈的数据,一个天文数字出现在全息屏幕上,后面跟着一连串令人眼花的单位。
王胖子只看了一眼,就差点背过气去,胖脸煞白:“这、这……把整个希望环带,连同所有行星、卫星全拆了当燃料烧了,也远远不够啊!这得抽干多少颗恒星?”
严教授扶了扶眼镜,镜片后的目光充满了震撼与思索:“按照这个能量级数,恐怕需要利用到宇宙尺度的高效能源,例如……可控的恒星萃取,或者……更高级的真空零点能。以我们目前的技术,连理论模型都还不完善。”
“还有那个‘奇点之眼’!”老刀抱着臂膀,眉头拧成了疙瘩,“银河系核心!那里是清道夫的老巢,观察者眼皮子底下!跑到那里去启动什么屏障?跟直接冲进敌人指挥部敲锣打鼓有什么区别?”
李哲也面露难色:“能源和技术是基础,但‘奇点之眼’的环境……根据守望者记忆碎片,那里的物理规则都是混乱的,超强引力、辐射、空间风暴……‘星梭’恐怕都难以长时间承受。”
压力,前所未有的压力,甚至比之前“仲裁者”给出的三年期限更加具体和恐怖。他们仿佛看到了一座高耸入云的山峰,而手中只有一把生锈的锄头。
铁柱将众人的反应尽收眼底,他并没有急于鼓动,而是缓缓开口,声音沉稳而有力:“是的,很难。难到让人几乎生不出反抗的念头。”
他走到星图前,指向那片璀璨的希望环带,指向木星轨道旁的基地。
“但我们有选择吗?”
“坐视‘归零’的浪潮最终席卷而来,将我们,将幸存者网络,将萌芽苗圃,将所有我们珍视的一切,都化为虚无?让守望者文明的牺牲,变得毫无意义?”
他的目光扫过每一张沉重的脸庞。
“能源不够,我们就去想办法创造、去收集!技术不足,我们就去研究、去突破!‘奇点之眼’再危险,我们也必须去闯!因为那里,可能是我们唯一的生路!”
他的话语并不激昂,却带着一种斩钉截铁的决绝,一种背负着两个文明期望的沉重担当。
“我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铁柱继续道,他激活了通讯,连接了幸存者网络和“萌芽苗圃”的奎恩,“我们将共享‘最终屏障’的相关信息。这不是我们人类一家的危机,而是所有幸存文明的共同挑战。我们需要集中所有智慧,所有资源!”
当幸存者网络和奎恩了解到“最终屏障”的存在和重启条件后,同样陷入了巨大的震撼,但随之而来的,是同样坚定的回应。
幸存者网络的光团剧烈波动:“‘最终屏障’……传说中的终极防御!原来它真的存在!盟友,你们带来了难以置信的希望!我们必将倾尽所有,共享我们关于恒星能源和极端环境技术的数据库!”
奎恩老者更是激动得声音发颤:“重启屏障,庇护所有火种!这正是守望者大人未竟的事业!我们‘萌芽苗圃’保存着一些上古能源技术的残篇,或许能提供一些思路!我们愿意派出最顶尖的科学家参与联合攻关!”
盟友的支持,如同及时雨,驱散了不少人心头的阴霾。
“看,我们并非毫无希望。”铁柱看向自己的团队,“路要一步一步走。当前最紧迫的,是解决能源问题。”
庞大的“破壁·能源”项目立刻启动,以人类为主导,联合幸存者网络和萌芽苗圃的顶尖科学家,成立了前所未有的科研团队,驻扎在扩建后的“守望基地”内,开始了疯狂的攻关。
李哲和严教授作为人类方的代表,几乎住在了实验室。他们结合守望者遗产、幸存者网络提供的恒星模型以及苗圃的能源残篇,试图找到一条可行的、能够汇聚如此海量能源的道路。
“直接抽取恒星能源,效率太低,而且动静太大,必然引来观察者。”李哲盯着复杂的能量流方程,眉头紧锁。
“或许……我们可以尝试利用‘星尘’的特性。”严教授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星尘’能量似乎具备某种‘共鸣增殖’效应。如果我们能建造一个超大型的‘星尘’共鸣矩阵,以其为核心,引导和转化宇宙中弥散的背景辐射能、暗能量,甚至是……空间本身涨落产生的能量?”
这个设想极其超前,但也并非毫无根据。在“意识矩阵”的运行中,他们已经观测到“星尘”对周围能量的微弱牵引和转化现象。
“理论上有可行性,但需要难以想象的精密控制和材料技术。”李哲眼中燃起技术狂人的火焰,“尤其是核心共鸣器,要承受如此庞大的能量流,其材料必须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度与能量亲和度。”
“材料……”铁柱沉吟片刻,想到了“回响之地”那些遗迹守卫的暗金色甲壳,以及记忆核心空间的构成物质,“或许,我们需要再次寻找上古文明的遗产。守望者能建造‘屏障’,必然掌握了我们无法想象的材料科技。”
他立刻吩咐小陆:“扩大对已知上古遗迹信息的筛查,重点关注与能源、材料相关的线索。同时,尝试通过‘意识矩阵’,向更广阔的宇宙发送特定的信息‘回响’,看看是否能吸引到其他可能存在的、掌握相关技术的失落文明或者……友善的‘变数’。”
这是一个更大胆的尝试,如同在黑暗森林中点亮火把,可能引来朋友,也可能引来猎人。但此刻,他们别无选择。
就在能源攻关陷入僵局时,王胖子那边却带来了一个意想不到的突破口。
“柱哥!有戏了!”王胖子兴冲冲地跑进指挥中心,手里挥舞着一份报告,“咱们之前推广的、融合了‘火种源’技术和初步共鸣引导的民用产品,反馈数据出来了!”
“数据显示,长期使用这些产品的民众,其身体健康状况、精神稳定度,尤其是与‘星尘’能量的隐性亲和度,都在稳步提升!更重要的是,当大量民众在日常生活中无意识间产生共鸣时,环带整体的‘星尘’环境浓度,有了微弱的、但确实在增长的迹象!”
“什么?”铁柱一怔,接过报告快速浏览,“你是说……民众本身,在无意识中,成为了‘星尘’能量的……生产者或者说‘放大器’?”
“可以这么理解!”王胖子兴奋地小眼睛放光,“虽然单个个体的贡献微乎其微,但如果基数足够大,参与度足够高,量变引起质变!这或许是一种全新的、可持续的、并且极其隐蔽的能源积累方式!”
这个发现,如同黑暗中划过的一道闪电!
如果能够将“意识矩阵”与这种全民无意识共鸣效应深度结合,构建一个覆盖整个文明的、活性的、不断成长的“星尘生态”,那么,汇聚海量能源的目标,或许就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幻想!
“立刻调整‘方舟火种’计划方向!”铁柱当机立断,“将提升全民共鸣参与度和强度,作为核心任务之一!王胖子,你负责优化和推广相关产品与服务,要让参与成为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方式!”
“李哲,严教授,你们的研究重点,转向如何构建和优化这种大规模的‘星尘生态’能量汇聚网络!”
新的方向带来了新的活力。希望环带内,各种鼓励民众参与共鸣、提升精神愉悦度的活动和设施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从优化工作环境,到普及冥想引导,再到开发更具吸引力的“星火家园”虚拟社区内容……整个社会仿佛被注入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活力。
而在这个过程中,铁柱敏锐地察觉到,“统合之心”与这种蓬勃发展的文明“生机”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其本身似乎也在吸收着这种力量,变得更加温润、深邃。
数月后,联合科研团队终于取得了阶段性突破。他们结合多种技术,设计出一种名为“聚星塔”的巨型建筑蓝图。它能够以“星尘生态”汇聚的能量为引,高效抽取恒星的日冕物质和辐射能,并通过特殊的场效应进行压缩存储,其理论效率远超现有任何技术。
同时,小陆那边也传来好消息,他们通过矩阵发送的“回响”,竟然真的收到了一个极其微弱、但充满善意的回应!信号源位于一个遥远的、未被记录的星云之中,对方似乎对“能源”和“材料”的议题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希望,正在一点点被创造,被汇聚。
然而,就在所有人以为可以稍微喘息,沿着新方向稳步前进时——
“警报!检测到异常空间波动!位于柯伊伯带外侧,奥尔特云边缘!”小陆急促的声音再次响起,“不是清道夫!能量特征……无法识别!但带有强烈的……‘信息扫描’属性,比仲裁者更……隐蔽,更深入!”
全息星图上,一个淡淡的、几乎与背景星空融为一体的虚影,正以一种看似缓慢、实则极快的速度,穿透太阳系的外围防御圈,它的目标,似乎直指——希望环带!
一种被更高层次存在窥视的感觉,瞬间笼罩了所有感知敏锐的人。
铁柱瞳孔微缩,握紧了胸前的“统合之心”。
该来的,终究还是来了。
而且这一次的“观察”,似乎更加……不容抗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