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历史军事 > 青金志 > 第27章 退思密议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鸡鸣寺的厮杀与钟声被远远抛在身后。水鉴先生的老仆显然对紫金山的地形了如指掌,带着众人在密林小径中快速穿行,时而攀援,时而涉溪,动作敏捷,丝毫不逊于年轻人。袁承志等人紧随其后,不敢有丝毫懈怠,都知道此刻尚未完全脱离险境。

约莫半个时辰后,众人从一处毫不起眼的侧门,悄然进入了一座规模不小的园林。园内亭台楼阁,小桥流水,布置得清雅别致,但处处透着一股疏于打理的寂寥之气,正是水鉴先生隐居的“退思园”。

一入园中,水鉴立刻吩咐老仆紧闭园门,加强警戒,随后引着众人来到园子深处一间极为隐蔽的书房。书房四壁皆是书架,陈列着经史子集,空气中弥漫着墨香与旧书的气息。

“此处绝对安全,诸位可以放心。”水鉴先生请众人落座,亲自为众人斟上热茶,他的手微微有些颤抖,显然鸡鸣寺的惊魂一刻和那封密信的内容,让他心绪难平。

“水先生,适才寺中凶险,让您受惊了。”黄真作为众人之首,率先开口,语气沉稳。

水鉴摆了摆手,脸上露出一丝苦涩:“老夫半截身子入土的人,什么风浪没见过?只是没想到,那些人……竟已猖狂到如此地步,光天化日,佛门净地,也敢行此刺杀之事!”他眼中闪过一丝怒意,随即看向温青,神色转为郑重,“这位姑娘,若非你舍身传递讯息,老夫今日恐怕难逃毒手。温家……温正阳可好?”

温青连忙起身行礼:“晚辈温青,家父正是温正阳。家父一切安好,只是忧心京城之事,特命晚辈护送‘赤焰茯苓’北上,以解那位大人燃眉之急。不想途中屡遭截杀,幸得袁大哥、黄大侠、程老爷子一路护持,方能抵达南京。”她言辞清晰,虽经历惊吓,此刻已镇定下来。

水鉴先生点了点头,目光转向袁承志,尤其是在他随身携带、用布包裹的长条物件上停留了一瞬,眼中闪过一丝了然与复杂:“这位少侠,方才仗义出手,剑法……颇为不凡。不知与穆老先生如何称呼?又为何会与温家之事牵扯在一起?”

袁承志起身,恭敬答道:“晚辈袁承志,乃华山派穆人清座下弟子。奉师命下山游历,并持师父书信,特来拜见水先生。”他顿了顿,看了一眼温青,继续道,“至于温家之事,实属路见不平,机缘巧合卷入。”

“穆老先生的弟子……姓袁……”水鉴先生喃喃重复了一句,目光变得无比深邃,他紧紧盯着袁承志,仿佛要透过他的面容,看到某些更深层的东西。良久,他才长长叹了口气,语气中充满了无尽的感慨与一丝不易察觉的悲痛,“像……真像……尤其是这眉眼间的刚毅之气……孩子,你父亲……可还安好?”

他这话问得突兀,但在场除温青和阿福外,皆是人精,立刻明白水鉴已然猜出了袁承志的身份。

袁承志浑身一震,鼻子一酸,强忍着眼中的湿意,沉声道:“先父……袁崇焕,蒙冤屈死,已近四载。”

尽管早有猜测,但当袁承志亲口承认时,书房内的气氛依旧为之一滞。温青更是惊得捂住了嘴,难以置信地看着袁承志。她万万没想到,一路保护自己、沉稳可靠的袁大哥,竟然是那位名震天下、却含冤而死的袁督师之子!

水鉴先生闭上双眼,脸上肌肉抽搐,半晌才缓缓睁开,眼中已是一片悲凉与愤怒:“元素(袁崇焕字)兄……国之柱石,竟落得如此下场!可悲!可叹!可恨!”他重重一掌拍在身旁的书案上,震得茶盏嗡嗡作响。

他深吸几口气,强行平复激荡的心绪,目光重新变得锐利:“穆老先生在信中和温姑娘带来的口信,老夫已然明白。‘赤焰茯苓’、‘朝中有变’……你们可知,温正阳要救的那位‘朝中重臣’是谁?他所中的,又是何奇毒?”

众人精神一振,知道即将触及核心。

黄真沉声道:“正要请教先生。”

水鉴压低了声音,一字一句道:“那位大人,乃是当今圣上倚重的内阁辅臣,钱龙锡,钱大人!”

“钱龙锡?”程青竹眉头一皱,“可是当年曾为袁……袁督师仗义执言,因而被罢官,近年来才被重新起用的那位钱阁老?”

“正是!”水鉴重重颔首,“钱大人是朝中少数仍敢为元素兄之事发声的重臣,也因此成了某些人的眼中钉、肉中刺!半月前,钱大人突染怪疾,太医束手,症状诡谲,似是中了一种名为‘碧蚕蛊毒’的混毒!此毒阴损无比,非苗疆‘赤焰茯苓’不能解!”

碧蚕蛊毒!苗疆!

众人心中豁然开朗!难怪五毒教会牵扯其中!这根本就是一场针对朝中忠良、精心策划的政治谋杀!利用苗疆奇毒,再截杀唯一能解毒的药材护送队伍,可谓歹毒至极!

“如此说来,指使五毒教、雇佣‘一阵风’的幕后黑手,就是朝中那些不愿看到钱大人被救、甚至不愿看到袁督师一案再有波澜的奸佞!”黄真眼中寒光闪烁。

“不错!”水鉴先生语气沉重,“而且,据老夫暗中查探,此事恐怕还不止于此。对方如此急于除掉钱大人,截杀温家队伍,甚至不惜暴露厂卫的力量,恐怕不仅仅是为了清除异己。他们……或许是在为一件更大的阴谋铺路!”

“更大的阴谋?”袁承志心中一紧。

水鉴先生站起身,走到窗边,警惕地看了看外面,这才回过身,用几乎只有几人能听到的声音说道:“近来京城暗流涌动,有传言称,陛下……龙体欠安,情况颇为蹊跷。而某些人,正在暗中串联,似有……废立之心!”

“什么?!”此言一出,饶是黄真、程青竹这等见惯风浪的人物,也不禁骇然变色!崇祯皇帝虽然刚愎多疑,但毕竟是九五之尊,若有人胆敢行废立之事,那将是动摇国本的惊天巨变!

袁承志更是如遭雷击。他虽恨崇祯冤杀父亲,但听到有人竟欲行此大逆不道之事,心中亦是翻起惊涛骇浪。国难当头,若朝堂再起如此巨变,这大明天下,恐怕真要万劫不复了!

“所以,他们必须尽快除掉钱龙锡这等忠于陛下、又掌握实权的老臣,扫清障碍!”水鉴先生总结道,脸色无比凝重,“温家运送的这株‘赤焰茯苓’,不仅关系钱大人的性命,更可能关系到……社稷的安危!”

书房内陷入死一般的寂静。所有人都被这惊人的内幕震住了。他们原本以为只是一场江湖恩怨或朝堂倾轧,没想到竟已牵扯到如此可怕的宫廷阴谋与国本动摇!

温青脸色惨白,她这才意识到,自己怀中那株小小的药材,竟然承载着如此千钧重担!

袁承志握紧了拳头,指甲深深掐入掌心。父亲一生为国,血染沙场,最终却蒙冤而死。而如今,这朝廷之内,竟还有人为了权位,不惜弑君祸国!这让他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悲愤与一种沉甸甸的责任感。

“水先生,”黄真率先打破沉默,声音沙哑而坚定,“既然如此,这‘赤焰茯苓’必须尽快送往京城,救治钱大人!您可知如今京城情况如何?我们该如何将这药材安全送达?”

水鉴先生摇了摇头:“难!难如登天!京城如今已是龙潭虎穴,厂卫耳目遍布,各门盘查极严,尤其是对药材等物。你们此刻前往,无异于自投罗网。而且,对方既然已知晓药材在你们手中,必然在北上沿途布下重重关卡。”

他沉吟片刻,眼中闪过一丝决断:“为今之计,唯有借助外力,另辟蹊径!”

“外力?”程青竹疑惑道。

水鉴先生看向西方,缓缓道:“如今天下,能与朝廷抗衡,且或许愿意插手此事的力量,不多。据老夫所知,闯王李自成的大军,已席卷河南,其前锋游骑,甚至已逼近湖广。若能得闯军相助,或可绕过官府封锁,将药材送至京城附近。”

“借助流寇?”程青竹眉头大皱,“这……与虎谋皮,恐怕不妥吧?”

黄真却若有所思:“水先生此言,倒也不失为一条险路。闯军势大,若能说动他们,确实是一股强大的力量。只是……如何取信于闯军?他们又为何要帮我们?”

水鉴先生道:“闯军虽被朝廷称为‘流寇’,但其内亦有明白人,深知若朝局彻底崩溃,于他们亦非好事。况且,若能借此机会,揭露朝中奸佞祸国、甚至意图弑君的罪行,便可占据大义名分,对其收揽民心、动摇明朝根基,大有裨益。关键在于,如何取信于他们的高层。”

他的目光再次落在袁承志身上,意味深长:“袁公子,你身份特殊,既是袁督师之后,又身负华山与……金蛇郎君之传承。或许,你可以借此,做一篇不一样的文章。”

袁承志心中一动,似乎捕捉到了什么,但又有些模糊。

水鉴先生不再多言,走到书案前,铺开纸笔,迅速写下一封信,用火漆封好,交给黄真:“黄大侠,你在江湖上朋友多,路子广。这封信,你想办法送往河南闯军大营,交给一个叫李岩的人。此人虽是举人出身,却投了闯王,颇有见识,在闯军中地位不低,或可成为我们的助力。”

黄真接过信,郑重收好:“水先生放心,黄某定当设法送到。”

“至于你们,”水鉴先生看向袁承志、温青和程青竹,“暂且留在退思园,深居简出,等待消息。园内物资充足,且有密道可通外界,相对安全。待闯军那边有了回音,我们再议下一步行动。”

事已至此,众人也知这是目前最稳妥的安排,纷纷点头应允。

安排妥当,水鉴先生显得疲惫不堪,在老仆的搀扶下回去休息。书房内,只剩下袁承志等人。

窗外,天色已然大亮,但每个人的心头,却笼罩着一层比夜色更浓的阴霾。京城的风暴,江湖的厮杀,父亲的冤屈,天下的兴亡……这一切,都如同沉重的枷锁,压在了年轻的袁承志肩上。

他走到窗边,望着园中凋零的秋色,久久不语。手中,仿佛还能感受到金蛇剑那冰凉的触感,以及怀中那株“赤焰茯苓”所承载的、足以撬动天下格局的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