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五月初的北京,夜色温柔。位于后海荷花市场深处的一家私人会所“竹苑”,门外低调静谧,门内却别有洞天。青砖灰瓦的传统院落结构,内部是极简的现代中式设计,灯光柔和,陈设雅致,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沉香气息。这里是京圈顶级沙龙“西山雅集”的固定场所之一,非请勿入。

今晚的雅集,由何世礼做东,主题宽泛,名为“观势”,实则是一次汇集了京畿要员子弟、顶尖学者、金融大鳄和新兴产业巨头的非正式交流。陈长生在何世礼的亲自邀请下,第一次踏入这个圈子。

他穿着一身剪裁合体的深色中山装改良款,没有打领带,气质沉稳内敛,在一众或西装革履、或穿着随意但细节奢华的宾客中,并不显突兀,却也让人无法忽视。何世礼亲自在门口迎接,将他引入内院。

“长生,来了就好。今晚都是自己人,放松些,多交流。”何世礼拍拍他的肩膀,语气亲切,但眼神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考较。他将陈长生引入这个核心圈子,既是提携,也是一次无形的“验成色”。

内院是一个开阔的厅堂,已有二三十人散落其间,三三两两低声交谈。气氛看似轻松,但每个人眼神交汇间,都带着洞察世情的精明与审度。陈长生看到了几张熟悉的面孔,有在财经新闻上常出现的投行掌门人,有学术界的泰斗,也有几位背景深厚、气度不凡的年轻男女。何世礼简单为他引荐了几位核心人物,众人对这位近来声名鹊起的“清华天才”、“长生资本”创始人,都表现出礼貌而克制的好奇。

沙龙采用自由交流的形式,没有固定议程。大家围坐在舒适的沙发或中式座椅上,品着顶级岩茶,话题从最新的宏观经济数据,聊到国际地缘政治变幻,再到前沿科技趋势。陈长生大多时候安静聆听,偶尔在别人问及他时,才言简意赅地发表看法,观点精准,但绝不喧宾夺主。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

茶过三巡,一位约莫三十五六岁、戴着金丝眼镜、气质略显倨傲的男子,将话题引向了近期国际资本市场的动荡。他名叫秦风,父辈在金融监管领域颇有能量,自己也在华尔街历练多年,如今回国执掌一家大型私募,向来以眼界开阔、言辞犀利自诩。

“要我说,”秦风扶了扶眼镜,目光扫过全场,带着几分居高临下的评判意味,“这轮波动,根源还是在新兴市场自身结构脆弱,监管缺失。国际游资不过是顺势而为。某些本土机构,趁着风口赚了点快钱,就以为摸到了国际金融的门道,盲目扩张,怕是根基不稳,经不起风浪。” 他说这话时,眼神似有意似无意地瞟过陈长生这边,挑衅意味虽不浓,但圈内人都听得懂其中的敲打之意。

几位与秦风相熟的人露出会意的微笑,目光也聚焦到陈长生身上。何世礼端着茶杯,不动声色,想看看陈长生如何应对。这是这个圈子的常态,新人入场,总要经过一番“掂量”。

陈长生神色平静,仿佛没听出话中的机锋。他轻轻放下手中的白瓷茶杯,抬眼看向秦风,目光澄澈而平和。

“秦总对国际游资的观察很敏锐。”他先肯定了对方一句,语气不卑不亢,随即话锋一转,语调依旧平稳,却如利剑出鞘,“不过,将本轮动荡简单归因于新兴市场的脆弱性,或许忽略了更深层的结构性变化。”

他顿了顿,见众人注意力已被吸引,才继续道:“这次游资的流向和攻击模式,与九七年亚洲金融风暴、零八年次贷危机时已有显着不同。其背后,不仅仅是套利冲动,更反映了全球旧有产业循环格局难以为继下的资本焦虑和再配置压力。发达国家量化宽松沉淀的天量资金,面临负利率困境,急需寻找新的价值洼地和增长叙事。而新兴市场,特别是东亚和东南亚,在经历了多轮危机洗礼后,内部韧性和政策工具箱已非吴下阿蒙。”

他引用了几个关键的国际资本流动数据和学术研究结论,信手拈来,毫不晦涩。接着,他进一步深入:

“更重要的是,这一轮博弈中,科技变量成为了关键乘数。大数据和算法交易,放大了资本的流动速度和攻击精准度;同时,新能源、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的崛起,正在重塑全球价值链和资本估值体系。游资的冲击,表面是金融问题,内核却是新旧动能转换期的阵痛。单纯依靠传统的资本管制或宏观审慎工具,恐怕事倍功半。”

他目光扫过在场众人,最后回到秦风脸上,语气依旧淡然:“所以,看待这个问题,或许需要我们跳出单纯的金融视角,放到更宏大的 ‘技术-产业-金融’三重范式革命 的背景下审视。本土机构若能在洞察这一趋势的基础上,深耕产业,练好内功,未必不能在与国际资本的共舞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和空间,甚至化挑战为机遇。”

一番话,层层递进,从现象到本质,从金融到科技产业全局,格局宏大,逻辑严密,视角之高,令在场许多浸淫行业多年的老手都暗自心惊。这已经完全超越了秦风那种停留在战术层面的批判。

秦风脸上的倨傲之色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凝重和沉思。他张了张嘴,想反驳,却发现对方立论坚实,无从下手。

这时,一位一直沉默旁观的、满头银发的学界泰斗缓缓开口,他是国内经济学界的元老级人物周老。周老看向陈长生,眼中满是赞赏:“小友这番‘三重范式革命’的见解,鞭辟入里啊!将金融波动置于技术革命和产业重构的大背景下,格局一下就打开了!后生可畏,后生可畏!”

周老这一表态,等于为陈长生的观点做了最高背书。顿时,场内的气氛彻底变了。众人再看陈长生时,眼神中的好奇和审视已变成了由衷的敬佩和重视。能在这个圈子得到周老的肯定,分量极重。

何世礼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举起茶杯:“长生见识不凡,来,我们一起以茶代酒,敬未来的弄潮儿一杯!”

接下来的交流,陈长生自然而然地成为了话题的中心之一。不少人主动与他交换联系方式,探讨对具体行业和投资机会的看法。他应对得体,既不故作高深,也不过度谦卑,言谈间展现出的远见和务实,深深折服了在场众人。

沙龙结束时,何世礼亲自送陈长生到门口,握着他的手,低声道:“长生,今天这一课,上得漂亮!这个圈子,你算是真正立住了。”

坐进回程的车里,窗外是流光溢彩的京城夜景。陈长生靠在椅背上,神色平静。今夜之后,“陈长生”这个名字,在京圈最顶层的少数人心中,将不再只是一个“有钱的年轻人”或“清华学霸”,而是一个真正值得重视、甚至需要仰视的战略思想家与未来巨头。

人脉的打脸,无声,却最为深刻。他凭借的,不是背景,不是财富,而是碾压级的见识与格局。这比任何形式的炫耀,都更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