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凌院士,怎么了?我的行李箱有问题吗?”

沈知棠担心地问。

凌院士就不是一个爱说话的人,现在不光主动和她说话,还查看她的行李箱,让沈知棠一时间有点不知如何应对。

“行李箱没问题,这么多年过去了,它还好好的,老品牌,质量果然过硬。”

凌院士起身,把行李箱还给沈知棠,感慨地道。

“啊?”

沈知棠听得有点迷糊。

“这个行李箱,是当时我出面采购的,大学文学社团在暑假组织了一次下乡采风活动,我是社长。

当时一共有25个人组成了采风团,你母亲是其中一个。

男生选的是黑色旅行箱,姑娘选的是白色旅行箱,我记得当时大家都夸这个箱子质量好,可以用很多年。

没想到,还真用了很多年,从你母亲到现在,都用了两代人了。”

凌院士的话,信息含量很大。

沈知棠本以为母亲和凌院士只是校友关系,校友嘛,需要的时候是个噱头,但是其实,真的在学校时,可能两个人半点交集都没有。

毕竟,大学几万名学生,就算一起读书四年,也不一定认识。

谁知道,凌院士不光认识母亲,还是一个文学社的,而且,还组织过只有25个人的下乡采风活动。

也就是说,扣除了团队里的男学生,剩下的女学生,最多也不会超过半数。

在团队有限的女学生中,凌院士肯定认识母亲。

这已经超出沈知棠的想象。

万万没想到,凌院士竟然认识母亲。

“凌院士,你认识我母亲?”

“当然认识,沈月,她很优秀,文章写得很好。”

凌院士话又恢复了不多的风格,好像是个短口的紫砂壶,更丰富的内容都藏在肚子里。

沈知棠能隔着时空,听到外人对母亲的评价,内心百感交集。

“谢谢凌院士对家母的赞许。”

“我只是实话实说罢了。”凌院士背过身,拉起他的日默瓦行李箱,道,“走,要托运行李了。”

因为他背过身,沈知棠没能看到他脸上划过的巨大哀伤。

二人一前一后排队托运行李,一白一黑的箱子就立在主人身边,凌院士回头一看时,不由黯然。

这么多年,两只箱子又并排摆在一起,但已经是物是人非。

顺利办好托运行李,过了安检,四人就在候机厅里等候。

现在的候机楼,旅客并不多,停机坪上,停着寥寥数架苏式的飞机。

上了飞机后,沈知棠和小贾坐在一起,凌院士和戴教授坐在一起。

小贾松了口气,对沈知棠道:

“师妹,还好没有强行安排我和凌院士一起坐,他身上那股气势,压得我都不敢说话。”

“有吗?我没感觉。”

沈知棠实话实说。

“哎,那以后如果有需要分组,就你和他一组,我和戴教授一组,不然我紧张得手指发抖。”

贾元对凌院士有天然的领导滤镜。

沈知棠经过几次接触,感觉凌院士并不是那种只会以势压人的大领导。

再加上刚刚知道他和母亲相识,心里也不由产生了几丝亲切感,便道:

“随便你,我跟谁都可以。”

“那就谢谢你成全了。对了,师妹,你英语怎么样?我记得你翻译水平还行,口语呢?

这次和外国专家商谈,恐怕都是用英语居多。”

贾元自己的英语,属于开口跪的水平,但书面还行,这也是国内学外语的通病。

“我都还好。以前在家里时,被外公压着必须学外语,我们城里还有一些外国人,也和他们交流过,我感觉至少应付生活交流没问题吧!”

沈知棠谦虚地道。

“好吧,那翻译的事就交你了。

不过,咱们两个领导的外语水平都是一流的。”

贾元的小道消息真多。

跟他在一起,果然就是和一个包打听在一起,不用自己去探查。

飞机到了广市机场下降,他们在机场还要等三个小时,才能乘下一班飞机去香港。

“咱们去餐厅吃中饭吧!”

凌院士看了下表,见已经十一点多了,建议道。

“师兄,咱们这次带的外汇不多,经费也不多,要不,咱们忍一忍,别在这里吃,机场吃贵死了,到了香港再吃吧?”

戴教授提议。

“没事,这一顿,我请大家。咱们是去学术交流的,总不能忍饥挨饿吧?

尤其是他们两个小年轻,肯定比咱们容易饿,咱们能忍,可不能让他们饿伤了胃。”

凌院士笑笑。

戴教授摸了下鼻子,笑道:

“师兄,你还是和以前一样,特别会照顾小辈。”

“应该的。”

凌院士说完,带着他们往机场餐厅而去。

没想到凌院士外冷内热,很会照顾别人。

沈知棠感觉,凌院士这种性格,很容易吸引人。

他外表冷漠,可能因为专注工作,不想无效社交,但在团队里,他又会像老大哥一样,细心周到。

“吃面怎么样?”

凌院士看到一家面馆。

因为广市的机场是国际机场,也有外国人进出,虽然不多,但门面还是要讲的,所以这里各种餐饮相对要多一些。

“行啊。”大家都点头。

于是,大家进了面馆。

凌院士看了菜单,自己要了一碗牛肉面。

沈知棠学他,也要了牛肉面。

小贾一看,一碗牛肉面要八块钱,都惊到了,乖乖,他工资才四十多元,一碗面就要了他五分之一的工资。

这,凌院士自己请,岂不是血亏?

小贾赶紧点了一碗最便宜的清汤面,五元钱。

戴教授点了一碗三鲜烩面,六元钱。

小贾心里暗暗算了下,四个人吃这顿就要27元,天爷,半个多月工资没了。

要是在宿舍自己下面条,27元的面条,他能吃一个半月。

听说香港的物价更贵,还没到香港,在广市机场,小贾就被物价好好上了一课。

吃完面,凌院士结了账,大家又到候机厅里等候。

吃个面用了快一个小时,剩下的时间上上卫生间,书店、免税品店溜达一圈,时间过得很快,不一会儿,登机的时间就到了,他们开始检票上飞机。

又飞了一个小时,他们的飞机落地香港。

与此同时,在会知县,明医生走进那家废品收购站,不一会儿,她从废品收购站出来,又踏上了返回基地的班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