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其他类型 > 予你星光的秘密 > 第261章 共振的星轨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62章:共振的星轨

手机在掌心震动,发出嗡鸣。陆司辰几乎是屏住呼吸,看着屏幕上那条新信息——「看星星的时候,很难不想起送礼物的那个人。」

大脑皮层仿佛有细小的电流窜过,带来一阵轻微的眩晕感。这不是他熟悉的任何一种数据反馈,没有概率分布,没有有效性评估,只有一句简单陈述,却像一把精准的密钥,瞬间解锁了他胸腔里某种被紧紧束缚的东西。

狂喜如同超新星爆发后的冲击波,以光速席卷了他每一个细胞。他甚至能清晰地听到自己血液在血管里奔流的声音。

他手指微颤,立刻在对话框里输入:「那我希望,它带来的更多是好的联想。」

发送。

几乎是同时,林微漾的回复跳了出来:「至少今晚是。」

今晚是。

这三个字,像三颗温润的雨花石,投入他心湖,漾开一圈圈柔软而持续的涟漪。他仿佛能看到她打下这几个字时,脸上那带着一丝无奈却又忍不住微微上扬的嘴角。

一种前所未有的、汹涌的冲动,驱使着他。他再次快速输入:

「现在,在看吗?」

「嗯。用你给的笔,很容易找到。」

陆司辰猛地从椅子上站起来,走到窗边,一把拉开了窗帘。夜风涌入,带着凉意,却吹不散他脸上滚烫的温度。他望向东南方的天空,目光穿越城市的光害,精准地落在那片熟悉的星域。

他知道她也在看。在同一片夜空下,看着同一颗星星。

物理距离依旧存在,但某种无形的、基于共有的频率和指向的连接,已经牢固地建立起来。他们不再是被断开的两端,而是两条被同一颗引力源捕获,开始产生共振的星轨。

接下来的几天,一种新的、微妙的平衡在两人之间形成。

他们不再刻意避开对方,也不再急于推进关系。交流的频率不高,但始终保持着那个关于星空的频道畅通。

有时是陆司辰发来一条简短的信息:「明晚云层较薄,观测条件佳。」

有时是林微漾在深夜发一张用指星笔指向夜空的照片,配文:「它今晚好像亮了一点。」

或者只是单纯地分享一张星空图片,附上《观测指南》里的某一页截图,讨论某个星座的神话故事。

这些交流,脱离了“解决问题”的功利性,也远离了情感剖析的压力,纯粹而轻松。像两个分享着共同爱好的朋友,在浩瀚的宇宙图景下,找到了一个只属于他们的、安全的交汇点。

陆司辰严格遵守着他自己制定的“注意事项”。他不再试图分析她每句话背后的情绪,也不再规划每一次交互的“最优解”。他只是回应,真诚地、基于事实地回应。他发现自己开始享受这种不带目的的分享,享受那种仅仅因为“她想看”、“她想聊”,所以他就去计算、去查找、去讲述的过程。

他甚至开始阅读一些天文学史和星空神话,不是为了充实《观测指南》,只是为了在她偶尔问起时,能多讲一点有趣的东西。

这种转变,连江屿都察觉到了。

“陆神,你最近……好像没那么像机器人了?”江屿摸着下巴,打量着他,“脸上居然偶尔会出现一种叫做‘柔和’的表情?是错觉吗?”

陆司辰没有回答,只是低头查看着手机里林微漾刚发来的一张星云照片,嘴角无意识地牵起一个微小的弧度。

江屿看得啧啧称奇。

周五下午,陆司辰收到林微漾的信息,内容却与星空无关。

「我们心理学导论的小组课题需要收集一些不同专业背景的访谈数据,关于‘压力应对机制’。你……方便吗?大概十五分钟就好。」

陆司辰看着这条信息,心跳漏了一拍。这不是星空频道的交流,这是她第一次,将他重新纳入她“现实生活”的范畴,尽管是以一个非常正式、带有明确目的的“访谈对象”身份。

这是一个信号。一个比星空更近一步的信号。

他立刻回复:「方便。时间地点?」

访谈安排在图书馆一个安静的小讨论室里。陆司辰提前到达,将自己关于压力应对的逻辑(分解问题、寻找规律、执行解决方案)清晰地梳理了一遍。

林微漾和她的组员——一个叫孙菲的女生一起到来。孙菲看到陆司辰,眼睛亮了一下,显然对这位校园男神参与她们的课题感到兴奋。

访谈开始,林微漾主导提问,问题专业而清晰。陆司辰按照准备好的思路回答,条理分明,像在做一个精简的学术报告。

孙菲在一旁记录,偶尔插入一两个问题,眼神时不时地飘向陆司辰,带着明显的好奇和……好感。

当孙菲又一次追问陆司辰关于“情绪在压力应对中是否完全无用”时,身体不自觉地向他靠近了一些,语气也带上了几分超出访谈需要的亲昵。

陆司辰微微蹙眉,身体向后靠了靠,拉开了距离,回答依旧严谨客观:“情绪是重要的生理心理信号,但其本身不构成解决方案。需要被识别,然后交由理性处理。”

林微漾坐在对面,安静地记录着。她的笔尖在纸上划过,发出沙沙的声响,表情专业而平静,看不出任何情绪。

但就在孙菲似乎还想继续那个话题时,林微漾轻轻咳嗽了一声,抬腕看了看时间,语气自然地打断:“好的,关于理性应对的部分我们已经记录得很充分了。谢谢陆同学。我们下一个问题……”

她巧妙地将访谈拉回了正轨,并适时地结束了关于陆司辰个人应对机制的部分。

访谈结束,孙菲似乎还有些意犹未尽,主动对陆司辰说:“陆同学,谢谢你啊!你的思路真的太清晰了!以后如果我们课题还有问题,可以再请教你吗?”

陆司辰还没来得及回答,林微漾已经收拾好东西站起身,对孙菲说:“菲菲,我们接下来还要去采访李教授,时间有点赶了。”

她对着陆司辰礼貌地点点头:“再次感谢,我们先走了。”

说完,便拉着还有些不情愿的孙菲,离开了讨论室。

陆司辰站在原地,看着她们离开的方向,眉头微微拧起。他感觉到,在刚才那个瞬间,林微漾平静无波的专业态度下,似乎有什么东西……不一样了。

晚上,陆司辰照例发去了今晚的观测提醒。

林微漾的回复比平时慢了一些,内容也简短:「知道了,谢谢。」

没有分享照片,没有讨论星座。

陆司辰看着这明显冷淡下去的回复,再联想到下午访谈时孙菲的表现,以及林微漾最后那个干脆利落打断并带走孙菲的举动……

一个前所未有的、完全基于“感受”而非“分析”的念头,如同黑暗中划过的流星,骤然照亮了他的意识——

她是不是……在不高兴?

因为孙菲?

这个认知让他心头一紧,随即,一种奇异的、混合着忐忑和一丝……难以言喻的雀跃的情绪,缓缓升腾起来。

他盯着手机屏幕,犹豫了很久,删删改改,最终没有发送任何追问或解释。

他只是再次点开《“微漾星”观测指南》的电子稿,在第五章的末尾,添加了一段全新的、关于如何区分冬季星座与春季星座过渡期星象变化的补充说明。

然后,他将更新后的版本,发给了她。

附言只有一句:

「指南已更新至V1.1。新增内容在第五章末,或许有用。」

几分钟后,手机亮起。

林微漾回复了。内容依旧简短,却让陆司辰的心跳骤然失序。

「更新收到了。另外,下周三晚上,你有空吗?学校天文台有公众开放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