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历史军事 > 开局托孤,我带双诸葛躺平复汉 > 第168章 三年砺剑:建兴二十一年至二十三年纪略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68章 三年砺剑:建兴二十一年至二十三年纪略

刘禅“韬光养晦,以待天时”的诏书,如同为季汉这辆庞大的战车设定了明确的导航。建兴二十一年至二十三年这三年间,帝国上下摒弃了不必要的争论,将全部精力投入到了内政深耕与战争准备之中,各项事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效率向前推进。

**建兴二十一年:破局与奠基**

* **度田攻坚**:面对豪强势力的顽固抵抗,朝廷展现了前所未有的强硬姿态。诸葛亮亲自坐镇,蒋琬、费祎具体指挥,抽调大批系统官员【刚正不阿】、【明察秋毫】特性者和忠诚干吏,组成强大的督察队伍,分赴阻力最大的河北、中原各郡。同时颁布 **《告豪强书》** ,明确列出配合度田的奖励与对抗清查的严厉惩罚(包括削爵、抄家乃至流放)。在杀鸡儆猴,处置了几个影响力巨大却冥顽不灵的家族后,抵抗的坚冰被迅速打破。至年底,全国大部分州郡的度田工作基本完成,大量被隐匿的田亩和人口被清查出来,朝廷税基得以夯实,许多失地农民重新获得了土地,民心大定。

* **运河突进**:王铁柱几乎住在了工地上。在度田释放出大量劳动力和朝廷资源集中倾斜的双重支持下,鸿沟-汴水段的疏浚拓宽工程进展神速,关键的水门、堰坝得以修复或新建。与此同时,江北运河的先期勘探和部分难度较小河段的开挖工作也同步启动。

* **水师初成**:姜维以江夏为大本营,日夜督造战船,训练水卒。第一批量产的新型楼船和艨艟下水,虽然与江东顶尖战舰尚有差距,但已初具规模。水军士卒的操练极为严苛,着重演练逆流作战、弓弩对抗与初步的接舷战术。

**建兴二十二年:深化与整合**

* **新政巩固**:在度田完成的基础上,朝廷迅速推行与之配套的 **《均输平准法》** ,由大司农府设立“均输官”,统筹调配各地物资,平抑物价,进一步打击商贾囤积居奇,同时也为未来大军调动时的物资供应奠定了基础。各级官学体系进一步完善,大量寒门子弟得以入学,《大汉公报》的发行深入到县城,季汉的意识形态影响力持续扩大。

* **运河贯通**:秋高气爽之际,连接黄河与淮水的**鸿沟-汴水漕运**全线贯通!首批满载关中粮食的船队,自洛阳出发,经黄河入汴水,顺利抵达徐州前沿。这标志着帝国南北运输的大动脉被打通,后勤补给能力得到了质的飞跃。消息传回长安,刘禅特意命人用首批漕粮制作了“漕运功成纪念版快乐酥”分赐群臣。

* **水师砺刃**:季汉水师开始进行大规模编队航行和实战化演习。姜维甚至多次率领舰队前出至长江北岸,与对岸的吴军水师进行对峙和试探性交锋,虽未发生大规模冲突,但极大地锻炼了部队,也震慑了对手。针对江东水师擅长的火攻战术,汉军改进了舰船防火设施,并研发了专门用于反制火船的小型快艇。

**建兴二十三年:蓄势与待发**

* **国力巅峰**:连续三年的风调雨顺,加上度田和新政的红利,季汉迎来了立国以来最鼎盛的时期。国库充盈,太仓内的粮食堆积如山,足够支撑一场大规模国战数年之需。人口稳步增长,社会秩序井然,百姓对朝廷的认同感空前高涨。

* **江北动脉**:在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后,连接淮水与长江的**江北运河**关键河段(主要是邗沟故道)终于被初步打通!虽然通航能力还有限,但已经使得汉军水师主力可以从淮水直接进入长江北岸的指定水域,无需再绕行风险更高的下游江段,战略意义极其重大。

* **舟师齐备**:经过三年的疯狂建设与严酷训练,季汉水师已然脱胎换骨。拥有各类大小战舰两千余艘,其中大型楼船近百,精锐水卒超过八万。虽然总实力与经营数十年的江东水师相比可能仍有细微差距,但在局部战场,尤其是在得到了经过严格水战训练的陆军精锐支援下,已然具备了进行战略决战的能力。姜维上书朝廷,称“舟师已成,可堪一战!”

* **情报织网**:“暗影司”在江东的活动卓有成效。不仅对吴军沿江布防、将领性情了如指掌,更在江东朝堂和军队中发展了一批重要的内应,甚至对建业皇宫内的权力斗争也洞若观火。

至此,刘禅在三年前诏书中设定的目标已基本达成。内政清明,国力雄厚,漕运畅通,舟师精练。帝国的战争机器已经全面开动,并且运转良好。

而此时的江东,情况却在持续恶化。孙权病重,几乎无法理政,太子党与鲁王党(孙霸)的争斗趋于白热化,朝局动荡。陆逊等老臣独木难支,沿江防务虽依旧严密,但军心士气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内部纷争的影响。更关键的是,持续的经济消耗和物资短缺(尤其是快乐酥等“奢侈品”的时断时续),使得江东上下弥漫着一种悲观和疲惫的情绪。

三年的“韬光养晦”,季汉已然羽翼丰满,磨刀霍霍;而江东却在内耗中不断失血,江河日下。

建兴二十三年冬,长安未央宫。刘禅看着诸葛亮、诸葛光、姜维、蒋琬等人联名呈上的,标志着所有准备工作已就绪的《请战疏》,久久沉默。他走到殿外,望着东南方向阴沉的天际,那里是江东,是他从未踏足,却即将决定其命运的地方。

“黄皓,”他轻声问道,“你说,江东的梅花,和长安的,味道一样吗?”

黄皓不知如何回答。

刘禅转过身,脸上已没有了往日的慵懒,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决断。

“传旨:明年开春,朕要**南巡**,亲至**江夏**!犒劳三年未曾归家的将士,**观看水师操演**!”

这道旨意,如同决战前的号角,瞬间传遍了整个帝国。所有人都明白,陛下的“观看操演”,绝不仅仅是观看而已。三年的准备,终于到了要收获果实的时刻。天下的格局,即将因为这位看似“躺平”了多年的皇帝,而迎来最终的剧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