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凌曦半岁了,五官长开,越发白嫩可爱,性格也渐渐显露,是个爱笑但有点小执拗的宝宝。然而,伴随着孩子成长的喜悦,凌空与苏暮雨各自的生活也面临着新的考验,那份初为父母的甜蜜负荷,正以不同的方式压在他们的肩头。

、“‘瓶颈’的困扰:凌空的‘落地之困’与苏暮雨的‘回归焦虑’”

在星璇智能,凌空主导的“群体韧性算法”项目,在理论仿真阶段取得了巨大成功,但在与实际机器人平台和复杂现实场景对接时,却遇到了意想不到的阻力。现实世界的噪音、不确定性、硬件局限,使得在虚拟环境中运行完美的算法频频“卡壳”。他需要带领团队进行大量的调试、妥协甚至重构,进展缓慢,来自公司的压力与日俱增。

他习惯于在纯粹的逻辑世界里追求最优解,但现实应用要求他接受各种“次优”和“折中”,这让他感到前所未有的挫败。深夜的书房里,他对着满屏的报错日志,眉头紧锁,那种熟悉的、在慕尼黑初期曾出现过的孤立感隐约复萌。只是这一次,他不再是孤身一人,心里多了一份对远方妻儿的牵挂,这牵挂是动力,有时却也成了另一种无形的压力——他渴望成功,希望能为家人提供更坚实的保障。

与此同时,在新加坡的苏暮雨,产假即将结束。“回归职场”像一个巨大的阴影笼罩着她。她看着镜子里自己尚未完全恢复的身材,翻看着过去那些雷厉风行的项目报告,再对比眼下围着奶瓶、尿布转的日常,一种深刻的焦虑攫住了她。

“我感觉……自己好像脱离轨道太久了。”她在一次与凌空的视频中,难得地流露出脆弱,“脑子好像生了锈,听到你们讨论项目术语,都觉得有点陌生。我怕我回去后,跟不上节奏,胜任不了之前的位置。”

更重要的是,她对凌曦的牵挂成了软肋。一想到要将儿子完全交给保姆或育儿嫂,自己则投身于高强度、常常需要加班的工作中,她就感到一阵揪心的不舍和愧疚。事业与母亲的角色,在她心中激烈地拉扯。

、“‘天平’的倾斜:一次生病的风波与艰难的选择”

就在苏暮雨纠结于回归职场之际,凌曦经历了出生以来最严重的一次感冒,转为轻微肺炎,需要住院观察。苏暮雨和王亚琴在医院不眠不休地守了几天。看着儿子因为扎针哭得声嘶力竭、小脸通红的样子,苏暮雨的心都碎了。

这次生病成了压垮苏暮雨犹豫天平的最后一根稻草。在凌曦康复后,她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向公司申请延长一个月的无薪产假,并在此之后,申请转为新加坡分公司的兼职顾问角色,主要负责远程支持部分项目模块,大幅降低工作强度和时间投入。

当她将这个决定告诉凌空时,凌空沉默了。他理解她的挣扎和出于母爱的选择,但同时也为她感到惋惜。他知道苏暮雨在事业上有多大的潜力和抱负,放弃全职岗位,意味着短期内晋升通道的中断和影响力的削弱。

“你想清楚了吗?”他问,声音里听不出情绪,但苏暮雨能感觉到他的慎重。

“嗯,”苏暮雨的声音带着疲惫,却也有种尘埃落定的平静,“我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但现阶段,我想多陪陪小曦。我不想在他最需要我的时候缺席。工作……以后还有机会。”

“好。”凌空没有多说什么,只是坚定地回应,“无论你做什么决定,我都支持你。家里有我。”

这句“家里有我”,在此刻显得格外有分量。它意味着凌空需要承担起更大的经济压力,也意味着他需要更努力地在自己那条并不平坦的道路上打拼。他们这个小家的天平,因为新生命的加入,正在进行一次重大的、不得已的重新配置。

、“‘可能’的探索:凌空的‘家庭友好型’提案与苏暮雨的‘微创业’萌芽”

凌曦生病和苏暮雨的职业选择,也促使凌空开始反思自己的工作模式和生活优先级。他意识到,长期的双城分离和高压工作,不仅让他错过了儿子的成长,也无法在苏暮雨需要的时候给予切实的陪伴。他需要寻找一种新的平衡。

他做了一件在星璇智能有些“出格”的事情。他并没有抱怨或直接要求减少工作量,而是撰写了一份详尽的、数据支撑的《关于实施弹性工作制与远程协作以提升研发效率与员工满意度的可行性报告》。在报告中,他结合自己的项目特点,论证了核心算法研发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支持远程完成的可行性,并提出了具体的协作工具、沟通机制和绩效考核方案。他甚至愿意以自己的项目组作为试点。

这份报告以其严密的逻辑和前瞻性,引起了高层管理者的兴趣。虽然完全推行阻力重重,但凌空为自己争取到了每周一到两天远程办公的可能性。这意味着,他可以更频繁地飞往新加坡,与家人团聚,每次停留的时间也能更长一些。

与此同时,减少正式工作投入的苏暮雨,在照顾凌曦的间隙,也开始探索新的可能性。她利用自己跨国项目管理的经验和在新加坡积累的人脉,尝试为一些中小型企业提供跨文化商务沟通和项目管理的线上咨询服务。时间灵活,收入虽然无法与全职时相比,但能让她保持与职场的连接,并发挥自己的价值。她甚至萌生了一个念头:将凌空那些精准、科学的育儿理念和实践(比如他设计的营养食谱、睡眠训练记录表、成长观察日志等)整理出来,结合自己的体会,做一个分享科学育儿知识的线上社群或专栏。

当她在视频里和凌空分享这个“微创业”的想法时,凌空眼睛一亮。

“这个方向很好。”他立刻进入了分析模式,“市场需求明确,我们的实践经验具有独特性和可信度。我可以帮你搭建数据后台,分析用户行为,优化内容推送……”

看着凌空瞬间被点燃的热情,苏暮雨笑了。她发现,生活的轨道或许改变了方向,但他们依然可以并肩探索新的风景。凌空的支持,不仅仅是口头上的,更是能力上的互补和资源共享。

、“‘负荷’中的微光:深夜视频间的理解与共担”

日子在忙碌、疲惫和偶尔的焦虑中继续。凌空在上海的公寓和星璇智能的办公室之间奔波,努力平衡着升级的“群体韧性算法”和争取到的“弹性办公”。苏暮雨在新加坡的家里,一手抱娃,一手回复着客户的咨询邮件,见缝插针地构思着她的育儿分享计划。

常常是在深夜,凌曦终于睡熟后,他们才能有一段不被打扰的视频时间。两人都带着明显的倦容,但眼神交汇时,却有一种无需言说的理解和默契。

“今天小曦会爬了!虽然就挪动了一点点,像只小乌龟。”苏暮雨分享着一天的亮点。

“算法那个通信阻塞的bug,今天终于找到根源了,是一个很隐蔽的线程冲突。”凌空也汇报着他的进展。

“辛苦了。”

“你也是。”

他们没有太多浪漫的言语,更多的是分享日常的琐碎和工作的烦恼,在交流中彼此充电。他们清楚地知道,肩上这份“甜蜜的负荷”——对孩子的责任、对家庭的经营、对自我价值的追求——需要他们共同承担。爱情,在尿布、代码、深夜视频和彼此支撑的目光中,沉淀得更加具体、更加坚韧。

凌空开始利用远程办公日,更频繁地往返于上海和新加坡。每次他拉着行李箱出现在家门口,凌曦都会兴奋地挥舞着小手,咿咿呀呀地要他抱。而苏暮雨,则会看着父子俩嬉闹的身影,觉得所有的付出和等待都是值得的。

生活的挑战从未停止,事业与家庭的平衡是一场持久的修行。但凌空与苏暮雨在“父母”这个新角色中,不断学习、调整、探索着新的可能性。他们正在用自己的方式,努力将这份“甜蜜的负荷”,转化为让家庭更稳固、让彼此成长更丰富的动力。他们的故事,也因此进入了更接地气、更充满烟火气息,也更能体现现代伴侣关系复杂性与韧性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