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寒假的日子像是被浸泡在温吞的蜂蜜水里,缓慢、香甜,却又时不时泛起忙碌的小气泡。凌空的生活节奏并未完全放松,成果展的筹备、自我提升的计划,以及与苏家姐妹或线上或线下的联系,将他的假期填充得充实而有序。

清晨,他往往会被生物钟自然唤醒。【自律:精通(50\/)】让他无需闹钟也能保持规律的作息。洗漱后,他会先花一小时阅读李教授推荐的数字人文领域的前沿论文,【专业知识整合:精通(450\/)】和【英语阅读:精通(180\/)】在同步提升。屏幕上的代码和理论,常常让他联想到飞云江畔的实景和数据,思考着如何更好地将它们融合进成果展的互动体验里。

上午的时间通常留给深度工作。他沉浸在自己的小工作室里——其实就是书房角落多加了一块大白板和一排书架——优化AR交互的代码逻辑,或是梳理项目从萌芽到国际舞台的技术演进脉络。【编程能力:精通(750\/)】和【创新思维:精通(300\/)】的经验条缓慢而坚定地增长着。白板上画满了只有他自己能完全看懂的流程图和算法草图。

午后是较为悠闲的时光。他有时会去县图书馆查阅资料,偶尔会遇到同样在那里埋头古籍中的苏暮雨。两人会默契地点头示意,然后各自占据一张桌子,安静地阅读。偶尔,凌空会收到苏暮雨从对面推过来的纸条,上面写着某段她发现的、可能与遗迹或飞云江历史相关的有趣记载;凌空也会在她蹙眉思索时,递过去一本可能相关的工具书或是一张写着解题思路的便签。【知识共享:熟练(120\/1000)】和那种无需多言的【默契:未解锁(99\/100)】在静谧的图书馆里悄然滋长。

有时,他也会应苏晓晓的“紧急求救”,跑去江边或者老街区给她当“模特”或“苦力”——帮她扛画架、找角度,或是仅仅在她抱怨“冬天的灰色调太难把握”时,安静地陪她站一会儿,听她叽叽喳喳地讲述她的色彩构想。这时,【耐心:熟练(80\/1000)】和【审美感知:熟练(85\/1000)】会得到些许锻炼。他看着晓晓冻得鼻尖发红却依然兴奋挥笔的样子,会觉得这姑娘对艺术的热爱,纯粹得令人感动。

线上小组会议每周固定进行两次。通过视频窗口,可以看到林雪身后永远整洁的书桌和不断更新的数据图表;苏晓晓的背景则时而是在画室,时而是在堆满布料的工作台;而苏暮雨那边,总是一排排厚重的书籍作为背景板。他们交流进度,讨论难题,互相提供反馈。虽然隔着屏幕,但那种为了共同目标而努力的感觉依旧鲜明。【团队协作:精通(700\/)】甚至在虚拟空间里也得到了巩固。

一次会议后,凌空私聊苏暮雨,发去了他刚刚调试通过的一小段AR演示视频:“刚实现的,你看这个虚实融合的效果怎么样?用户可以通过手机屏幕看到虚拟的古老渡口叠加在现实的江岸上。” 过了一会儿,苏暮雨回复:“效果很棒!感觉很神奇,历史仿佛真的在眼前活过来了。(微笑)” “多亏了你提供的那些历史场景细节和人物动作描述,”凌空回复道,“不然它只是个空壳模型。” “是你让那些描述变成了看得见的画面。”苏暮雨回了一句,后面跟了一个小小的点赞表情。

简单的几句交流,却让凌空对着屏幕笑了好一会儿。这种基于共同创造而产生的认可和欣赏,比任何单独的表扬都更让人愉悦。

寒假的中间段,凌空去了一趟市里的大学城,拜访李教授。教授对他的进展很是赞赏,并提出了几个更深入的技术实现建议,还借给他几本实验室专用的技术手册。“你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都很突出,”李教授鼓励道,“继续下去,未来可期。”【师缘:精通(10\/)】和【学术探究:熟练(50\/1000)】再次提升。带着新的灵感和资料满载而归,凌空感觉假期充电的目的达到了大半。

除夕夜,家家户户灯火通明,烟花在夜空中不时绽放。凌空坐在窗前,整理着假期的工作日志。手机嗡嗡作响,是四人小组的群里发来了各种拜年信息和红包。苏晓晓发了一串她自己画的、憨态可掬的拜年小人;林雪发了一个数据可视化版的“新年运势分析”(结果当然是“学业大吉”);苏暮雨则分享了一张家门口贴着春联、挂着灯笼的照片,透着温馨的年味。

凌空笑着一个个回复,也发了一个红包出去。犹豫了一下,他点开和苏暮雨的私聊窗口,发了一句:“除夕快乐,暮雨。新的一年,继续一起探索。” 几乎是立刻,对方正在输入的提示就出现了。 “除夕快乐,凌空。新的一年,请多指教。(笑脸)”

窗外,又一朵巨大的烟花绽开,璀璨的光芒瞬间照亮了夜空,也映亮了凌空带着笑意的脸。他觉得,这个冬天,格外温暖。

寒假的后半段,在走亲访友的间隙中飞快溜走。凌空开始着手整理成果展的最终展示脚本和讲解词,这需要他将技术语言转化为大众能理解且感兴趣的故事。【文案撰写:熟练(180\/1000)】和【演讲技巧:熟练(260\/1000)】迎来了用武之地。他有时会把自己写的段落念给家人听,观察他们的反应,或者录下来自己回放,调整语调和节奏。

开学前三天,小组进行了最后一次线下会议,地点就在学校的实验室。再见时,大家脸上都带着几分假期的慵懒,但眼神里更多的是对新学期的期待。 “哇!凌空哥你是不是又长高了?”苏晓晓一如既往地活泼。 林雪则直奔主题:“这是我优化的最终版数据图表,你们看一下。” 苏暮雨安静地笑着,递给凌空一小盒手工饼干:“家里做的,尝尝。” 实验室里很快又充满了熟悉的讨论声、键盘敲击声和偶尔爆发出的、因为想到一个好点子而兴奋的欢笑。所有的生疏感在投入到共同热爱的事情中时瞬间消融。

开学日,飞云一中再次充满了生机。银杏树尚未发芽,但枝头仿佛已蓄满了力量。同学们互相打着招呼,分享着假期的趣闻,教室里热闹非凡。 凌空走进教室,看到苏暮雨已经到了,正在擦拭桌椅。晨光中,她的侧影显得格外沉静美好。 “早。”凌空走过去。 “早,凌空。”苏暮雨抬起头,眼睛弯成好看的弧度,“假期过得怎么样?” “很充实,”凌空放下书包,拿出那盒还没吃完的饼干,“饼干很好吃,谢谢。” “你喜欢就好。”苏暮雨微微低头,继续擦桌子,耳根却悄悄红了。

第一节课是班主任王老师的课。她笑容满面地欢迎大家回归,然后很快切入正题:“新学期开始,大家要收心了。距离我们的‘跨学科学习成果展’还有不到两周时间,这是本学期初学校的重头戏。凌空小组,你们准备得怎么样了?” 全班同学的目光瞬间聚焦过来。 凌空作为代表站起来,沉稳地回答:“报告老师,基本准备就绪,正在进行最后的细节打磨和演练。” “很好,”王老师满意地点头,“期待你们的精彩表现。这也将是我们新学期‘跨学科研究’选修课的一个绝佳开端!”

新课表发了下来,增加了“跨学科研究”这门新课,安排在每周五下午。这让不少同学感到新奇和期待。 “听起来就很酷!”赵强凑过来看凌空的课表,“是不是像你们那样,把物理历史美术啥的混在一起搞?” “差不多是这个意思,”凌空笑道,“重点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局限于单一学科。” “有点意思……”赵强摸着下巴,若有所思。

午休时,关于成果展和新课程的话题成了食堂的主流。凌空小组自然又成了焦点。大家七嘴八舌地问着: “成果展那天我们能去操作那个AR吗?” “跨学科课难不难啊?要不要很厉害才能选?” “你们当时怎么想到做飞云江项目的?” 凌空、苏暮雨、林雪耐心地回答着,苏晓晓则手舞足蹈地比划着视觉设计部分有多精彩。他们仿佛成了某种意义上的“学长学姐”,分享着经验,也激励着他人。

下午放学后,成果展的最后冲刺正式开始。布置展厅、调试设备、演练讲解流程……忙而不乱。凌空负责技术总控,苏暮雨负责文案和叙事衔接,林雪负责数据展示区,苏晓晓则负责整体视觉美化。他们穿梭在即将成为展厅的体育馆里,像四个默契的工匠,精心雕琢着他们的作品。

凌空爬上梯子调整投影仪角度,苏暮雨在下面扶着梯子,仰头看着,不时给出细微的调整建议:“再往左一点点……好,差不多了。” 凌空下来后,很自然地把手里的螺丝刀递给需要固定展板的林雪。 苏晓晓喊着:“凌空哥!快来帮我看看这个色块搭配效果怎么样?用蓝色还是绿色更科技感一点?” 整个团队如同一台精密的仪器高效运转着。【团队协作:精通(750\/)】和【领导力:精通(400\/)】的光芒交相辉映。

夜幕降临,体育馆的灯光亮如白昼。初步的布展终于完成。巨大的飞云江流域立体地图、滚动播放数据和历史影像的屏幕、充满设计感的图文展板、以及最吸引人的AR互动体验区……初具规模,已然令人震撼。 四人站在展厅中央,看着他们的心血,都有些激动。 “太棒了!”苏晓晓第一个欢呼起来。 “效果比预期还好。”林雪客观地评价,但嘴角是上扬的。 苏暮雨轻声说:“就像把过去一整年的旅程,都浓缩在了这里。” 凌空看着身旁的伙伴,看着这个凝聚了无数个日夜努力的空间,心中充满了成就感和平静的喜悦。他看向苏暮雨,发现她也正看着自己,眼中映照着展厅璀璨的灯光,和同样清晰的笑意。

回教室拿书包时,发现外面下起了淅淅沥沥的春雨,带着清新的泥土气息。 “呀,下雨了,我没带伞。”苏晓晓嘟囔。 “我带了一把大一点的,”林雪从书包里拿出一把折叠伞,“我们可以挤一挤。” “那我……”凌空刚想说他和苏暮雨可以合用他的伞,却见苏暮雨也从书包里拿出了一把浅蓝色的雨伞。 “我也带了。”她轻声说。

最终,林雪和苏晓晓合撑一把伞先走了。凌空和苏暮雨并肩走在后面,撑开了另一把伞。 春雨细密柔和,打在伞面上发出沙沙的轻响。路灯的光晕在湿漉漉的地面上拉出长长的、朦胧的倒影。周围很安静,只有彼此的脚步声和呼吸声。 “终于要开展了。”凌空打破沉默,语气里带着感慨。 “嗯,”苏暮雨应道,“感觉像又完成了一个大项目。” “结束后,稍微放松一下?”凌空提议,“听说城南新开了一家书店,很大,还有咖啡区。” “好啊,”苏暮雨的声音带着笑意,“晓晓肯定也想去,她最喜欢逛那种地方了。” “嗯,叫上她和林雪一起。”凌空从善如流地补充,心里却有一丝淡淡的、说不清的遗憾。

又到了那个分岔路口。雨似乎小了一些。 “那……明天见。”凌空收拢雨伞。 “明天见。”苏暮雨点点头,撑开自己的伞,“路上小心。” “你也是。”

看着苏暮雨的身影消失在雨幕和路灯的光晕中,凌空才转身走向家的方向。春雨的气息清冷而新鲜,预示着万物生长的季节即将到来。他的技能面板上,无数的“精通”和“熟练”安静地闪烁着,记录着过去的积累,也准备迎接新的挑战。

但他心里明白,比起任何技能的提升,更珍贵的是这段旅程中收获的友谊、成长、还有那份与苏暮雨之间,日益深厚、难以言喻却温暖无比的默契与连接。成果展不是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飞云一中的新学期,伴随着这场润物细无声的春雨,刚刚拉开序幕,前方还有更多的知识等待探索,更多的故事等待发生。而他已经准备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