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历史军事 > 血色白银 > 第106章 暗流涌动下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月港的欢庆气氛尚未完全散去,现实的紧迫感已如海潮般再度涌来。行辕议事厅内,核心几人再度聚首,气氛虽无前日的凝重,却更添了几分务实与急迫。

“每年一百五十万两!”郑经搓着手,既兴奋又有些头皮发麻,“大哥,戚将军,这可不是小数目!咱们去年拼尽全力,也才不到两百万。今年要在此基础上,再确保这固定的一百五十万两输往辽东,压力不小啊!”

戚继光沉稳点头:“郑公子所虑极是。以往税银,大多用于本地水师建设、港口维护及南洋据点经营。如今凭空多出这一大笔固定支出,且必须按时足额,对我等经营确是巨大考验。”

沈沧澜目光扫过墙上的海陆疆域图,手指重点在南洋区域划过:“压力也是动力。朝廷既然准了我们的方略,便是将海疆与北疆的连通重任交给了我们。此事若成,则海事地位稳固,再无人可轻言废弃。”他转向郑经,“旧港华商预缴的六十万两,能解燃眉之急,让辽东方面看到我们的诚意和能力。郑经,你功不可没。”

郑经嘿嘿一笑:“都是大哥领导有方,还有那些华商兄弟确实仗义。他们说了,只要海路平安,生意能做下去,这点提前投入,值得!”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沈沧澜正色道,“我们更不能辜负他们的信任。郑经,你返回旧港后,首要任务便是确保与暹罗、占城新航线的畅通和安全。戚将军会调派两艘新下水的巡海快船,加强旧港至暹罗一线的巡逻。”

“太好了!”郑经精神一振,“有咱们的战船护航,那些零星海盗和不开眼的小股西夷,绝对不敢造次!”

“不止于此。”沈沧澜沉吟道,“贸易模式也需创新。以往我们多是坐等商船前来贸易,抽取关税。日后,或可仿效旧港模式,由市舶司牵头,组织官督商办的大型船队,直接远航贸易,利润分成。如此,既能保证货源和航线稳定,也能获取更高收益,应对辽东饷银。”

戚继光表示赞同:“此法甚好。可遴选可靠商人,水师提供护航,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只是,需订立严密章程,防止官商勾结,中饱私囊。”

“章程之事,就由戚将军你牵头,会同市舶司、郑家及几位德高望重的老海商共同拟定。”沈沧澜分配任务,随即又看向一直沉默听着、吧嗒着旱烟的海鬼张,“前辈,北边朝堂的消息不能断。赵文华此次受挫,绝不会善罢甘休。他及其党羽,在漕运、地方官府中盘根错节,我担心他们会暗中使绊子,比如在货物转运、银两解送等环节制造麻烦。”

海鬼张吐出个烟圈,瓮声瓮气道:“放心,老子手下的徒子徒孙,陆上水上的都有。赵文华那老小子敢伸爪子,老子就给他剁了!保证咱们的银子,安安稳稳从月港出去,顺顺当当送到辽东!”

“有劳前辈。”沈沧澜点头,最后对戚继光道,“戚将军,水师方面,精炼之策必须严格执行。新舰建造,在保证质量前提下,要严控成本。将士操练,除了海战,也要加强登陆协防、护航保商等实战课目。我们的水师,不仅要能战,更要成为商路的保障和开拓的先锋。”

“末将明白!”戚继光抱拳,眼神锐利,“必不辜负总督期望!”

京城,赵府密室。

烛光摇曳,映照着赵文华阴沉的脸。他对面坐着一位身着便服、面色白净的中年官员,乃是户部侍郎,赵文华的心腹之一。

“好一个‘以海饷辽’!”赵文华冷哼一声,将手中的茶杯重重顿在桌上,“沈沧澜、戚继光,还有张溶那个老匹夫!竟让他们在陛下面前搬弄是非,侥幸得逞!”

户部侍郎低声道:“阁老息怒。如今圣意已决,我等明面上确实不宜再反对。不过……这每年一百五十万两的银子,要从东南沿海,千里迢迢运到辽东,途中经过多少州县、多少关卡?这里面的文章,可就大了。”

赵文华眼中闪过一丝寒光:“你的意思是?”

“阁老,漕运方面,我们的人还是能说上话的。”侍郎阴恻恻地笑道,“这饷银解送,走漕运最为便捷。可若是漕船‘偶尔’延误些时日,或者途中遇到些‘意外’损耗,甚至……账簿上有些小小的‘出入’,只要不太过分,辽东那边急着用钱,也只能吃个哑巴亏。次数多了,陛下自然会问,这沈沧澜承诺的饷银,为何总是不能及时足额到位?是他办事不力,还是其中另有隐情?”

赵文华缓缓捋着胡须,脸上露出满意的神色:“嗯……此事,要做得干净,不留痕迹。另外,东南那边,也可以动一动。听说月港市舶司用人颇杂,不少是郑家带来的海上粗人?找个由头,弹劾他们任用私人,账目不清。再让几个御史上书,说说开海之后,沿海民风奢靡,倭患隐患犹存之类……总要给沈沧澜找点事情做,不能让他太顺心了。”

“下官明白,这就去安排。”

月港,一个月后。

虽然朝廷的决议带来了极大的鼓舞,但具体事务的推进却并非一帆风顺。

这日,郑经风尘仆仆地从一次短程贸易航行归来,直奔总督行辕,脸上带着怒气。

“大哥!你说气不气人!我们一批从旧港运来的苏木和胡椒,在泉州港卸货时,硬是被市舶司的人卡着,说什么货色品相不佳,要重新核验,拖延了整整五天!害得我们错过了最好的行市,少卖了一成价钱!”郑经愤愤不平,“我看就是故意刁难!泉州那边,肯定有赵文华的人!”

沈沧澜面色平静,似乎早有预料:“树欲静而风不止。这只是开始。他们不敢明着对抗朝廷决议,便在这些细枝末节上恶心我们,拖延我们,消耗我们的精力。”

“那我们就这么忍着?”郑经梗着脖子。

“自然不是。”沈沧澜摇头,“但我们不能自乱阵脚。戚将军。”

一旁的戚继光开口道:“总督已下令,今后重要商队,尤其涉及新航线和大宗货物,尽量选择在我们控制力更强的月港、厦门等港口进出。同时,我会加派水师巡逻艇,在主要航线和港口外巡弋,确保商船通行无阻,避免某些人借口‘海防’生事。”

“另外,”沈沧澜补充道,“我已行文福建、浙江巡抚,并抄送朝廷,申明海关税银关乎辽东军国大事,任何无故拖延、刁难商旅,影响税银征收和解送的行为,皆可视同贻误军机!倒要看看,谁还敢顶风作案!”

郑经闻言,怒气稍平:“还是大哥想得周到。”

这时,海鬼张拄着拐杖,快步走了进来,脸色有些凝重:“沧澜,北边有消息过来。第一批六十万两预缴饷银,由水师战船护送至天津,交割还算顺利。但后续的常规饷银解送,赵文华的人果然在漕运上做了文章,提议由漕运总督府‘协助’调度押运,说是为了‘稳妥’。”

戚继光皱眉:“漕运系统复杂,若让他们插手,难保不会节外生枝。”

沈沧澜沉吟片刻,断然道:“不能将主动权完全交给他们。给英国公去信,陈明利害,建议由兵部、户部与我们月港总督府,共同派出专员,组成联合解饷队,共同负责饷银的押运和交接,互相监督,确保款项安全、及时送达辽东。”

他目光扫过众人,语气坚定:“诸位,我们面前的道路不会平坦。朝堂的暗箭,漕运的刁难,乃至海上可能出现的新的挑战,都会接踵而至。但只要我们内部团结,策略得当,以实实在在的利益和力量说话,就能破开一切阻碍!这‘以海饷辽’的大计,必须成功!”

“是!”众人齐声应诺,眼神中都燃着斗志。

就在议事即将结束时,一名亲卫匆忙入内,递上一封插着红色羽毛的急信。

沈沧澜展开一看,脸色微变。

“大哥,怎么了?”郑经忙问。

沈沧澜将信递给戚继光,沉声道:“海鬼张前辈手下的海上耳目回报,在吕宋以东海域,发现数艘悬挂陌生旗帜的大型战舰活动,形迹可疑,不似寻常商船或海盗。看其航向,似乎……对我大明海疆,有所窥伺。”

室内刚刚缓和的气氛,瞬间再度紧绷起来。

南洋的波涛之下,新的暗流,已然开始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