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其他类型 > 保姆作家刘青青 > 第242章 彻底出局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一节:形势不妙

我被扫地出门了,在李先生家工作的这段时间,我也攒了一点积蓄。

我在家休息了两天,又去了保姆中介公司,然而,一连去了两个星期,也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

做保姆年龄也大了,全是要住家的,而且都是伺候八九十岁的老人,不是瘫痪的就是半残的,

哪有时间再照顾女儿。

近一段时间,我的视力下降得厉害。报纸上的小字变得模糊,穿针引线时,针眼也成了一个小小的、难以捕捉的光点。

——这不全是岁月的缘故,更多是因为那些偷偷抹掉的眼泪,和无数个瞪着天花板直到天亮的夜晚——为了李先生,也为了那段不清不楚就戛然而止的关系。

更可怕的是,我的“脑回路”好像也没了。

过去,再累的日子,脑子里也总有些细碎的念头,像小鱼吐泡,咕嘟咕嘟的,让我在深夜能摊开本子写下几行。

可如今,思绪像一口干涸的井,往里望去,只有一片沉闷的、令人心慌的漆黑。

———写作,自然是彻底搁置了下来。那本随我奔波多年的笔记本,静静地躺在抽屉最底层,像一块冰冷的墓碑,埋葬着我曾视为救赎的表达欲。

失业的阴影,如同潮湿阴冷的雾气,无孔不入地渗透进生活。

夜里,女儿思李均匀的呼吸声本该是安慰,此刻却像倒计时的钟摆,一下下敲打在我的神经上:现在虽然有一点积蓄,但这个不能动。

女儿还小,以后的生活费在哪里?

开学时那笔不算昂贵的学杂费怎么办?

她正在长身体,校服袖子又短了一截……还有,那遥不可及又步步紧逼的,我的养老?

钱!钱……以后这些费用像无底洞,钱从哪里来?

这些问题像一头潜伏在黑暗里的怪兽,啃噬着我的心脏,让恐慌像藤蔓一样勒得我喘不过气来。

第二节:卑微买断

一个月后,我终究没有死心。

再去李先生家工作——是这绝望的生活,逼着我去抓住最好的一根稻草……

我残存的一点妄念,像附骨之蛆,驱使我再次回到那栋别墅前。

然而,李先生家的那扇门却换了新的电子锁,冰冷的触感瞬间刺入指尖。

我下意识抬头,正看见阳台上的李先生。

午后的阳光像融化的金子,毫无保留地倾泻在那方宽敞的阳台上。

阳台上,那曾经熟悉的几盆名贵的兰花,正垂在栏杆上,舒展着叶片,沐浴在光晕里,绿得晃眼。

旁边的一些花花草草,也都浸泡在一种富足慵懒的氛围里。

李先生依旧穿那件深蓝色着丝质睡衣,此时正在阳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泽……。

他整个人陷在柔软的白色摇椅里,正有节奏地轻轻摇晃………

李先生的脸庞半隐在光影中,线条是前所未有的松弛……

此时的李先生是一种我从未见过的、全然放松的漠然。

它无声地宣告着:我的离去,于他而言,不过是拂去了一粒微尘,他的生活不仅没有留下任何空白,反而进入了一种更舒适、更和谐的状态。

而他身边,站着一个二十出头的姑娘,正弯腰为他面前的茶杯续水。

她的侧脸年轻饱满,动作生涩,带着一种与我当初如出一辙的小心翼翼。

那一刻,时间仿佛静止了。

所有来路上反复排练的哀求、辩解,以及内心深处最后一丝卑微的幻想,在这幅“新人已至,旧局已定”的画面面前,被击得粉碎,连灰烬都没有剩下。

我咬了咬牙,生活的无奈,驱使我摁响了门铃……

那个小姑娘给我开了门,只见他二十三四岁,长相标致得让人心头一紧。

她的皮肤是未经风霜的白瓷色,一双小鹿似的眼睛是那样美丽。

她扎着简单的马尾,青春的气息扑面而来,与我此刻的狼狈形成了残酷的对比。

年轻的她却带着一股与她年龄不符的精明。

她的眼睛像两汪清泉,但看人时带着下意识的打量。

她穿着利落的衬衫牛仔裤,不像保姆,倒像个刚毕业的大学生,眼神里藏着些许警惕。

阿姨,请问你找谁?

女孩子脆生生的问我,那声音也真是好听。

“我找李先生。”

“李先生,有人找您,让他进来吗?”

那姑娘回头喊向客厅里的李先生。此时,李先生的表现

脚步声由远及近,李先生出现在姑娘身后,脸上堆起一种过分热情的、应酬式的惊讶:“哟!是青青啊!

你怎么有空过来?

是落下什么东西了吗?”

他转向那姑娘,用一种解释给外人听的轻松口吻说:“小玲,这就是我之前跟你提过的,那位帮过忙的刘阿姨。”

李先生没有直接回答我,他的目光在我洗得发白的牛仔裤和略显局促的手上短暂停留,随即露出一种混合了然与疏离的神情。

“小刘,”他语气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距离感,“你是不是最近……有什么困难呢?”

他没等我组织语言,便微微侧头,对身旁那个叫小玲的姑娘吩咐道:“小玲,楼上去我书房,右边第一个抽屉,有个牛皮纸信封,你给我拿下来。”

“好的,李先生!”那女孩应声而去,脚步轻快地跑上楼,身影迅速消失在楼梯转角。

空气中只剩下我和李先生的沉默。

这沉默并不尴尬,于他而言是种从容的等待;

于我,却像是一场缓慢的凌迟。

他甚至没有请我进去一步,我们就隔着那道门槛,像两个即将完成交易的陌生人。

很快,小杨拿着一个厚厚的信封跑下来,递给他。

李先生捏着信封,并没有立刻给我,而是看着我的眼睛,语气是一种程式化的、甚至带着一丝怜悯的“善意”:

“这里是一万块钱。你以前在这里做得不错,这点钱,就当是我的一点心意。以后……好好过日子吧。”

他没有说“有困难再来找我”,也没有任何挽留的暗示。

那句“好好过日子”,就是最彻底的告别。

他将信封递过来,动作流畅,像完成了一项早已规划好的程序。

那一刻我明白,我踏入的不是一扇求援的门,而是一个早已为我准备好的、名为“打发”的结局。

我伸手接过的,不是雪中送炭的温暖,而是我在这段关系里最后的、明码标价的尊严。

我哆嗦着拿住了那个信封,人穷骨头软,我正要张嘴说李先生,我还想在你这干活,

厚厚的触感硌在掌心,却比烧红的炭更烫手。

人到穷途,那点可怜的骨气像被抽掉的脊梁,正慢慢弯折下去。

我舔了舔干裂的嘴唇,几乎用尽全身力气,想要抓住最后一丝希望:“李先生,我……”

“你以后有什么困难,还可以来找我。”他打断我的话,语气温和却毫无温度,像早已排练纯熟的客套。

这句话不是承诺,是逐客令最体面的包装。“我累了,要上去休息了。”

第三节:落寞离场

话音未落,那扇厚重的门便在我面前,“咔哒”一声,轻轻地关上了。

世界骤然安静,只剩下我一个人,对着眼前这扇冰冷、光洁、彻底将我隔绝在外的门板。

我僵在原地,手里攥着那个买断过去、也羞辱了现在的信封,喉咙里那句没来得及出口的哀求,生生冻成了冰棱,扎得自己生疼。

心死了,反而踏实了。

我失魂落魄地走出别墅区。

身后的铁门无声合拢,将那个装载了我所有悲喜的世界彻底隔绝。

街道上车水马龙,人声嘈杂,阳光刺眼,这座城市的喧嚣与以往并无不同,仿佛什么也未曾发生,什么也未曾改变。

只有我知道,一切都不一样了。

一种难以形容的心情沉在心底,不是愤怒,不是悲伤,而是一种滚烫的、名为“现实”的东西,终于烙进了骨头里。

我攥紧了那个信封,边缘硌得掌心生疼。

李先生他到底是好是坏……

我站在十字路口,看着红绿灯交替,这个问题的答案,像眼前这喧嚣的都市一样,混沌一片,再也分不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