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军训课的影响力跨越联盟边界,周边势力纷纷效仿建立少年训练体系,和平共处的氛围日益浓厚。但随着“中原乡邻盟约”版图不断扩大,与北方蛮族、西方部落的边界线愈发清晰,因土地归属、水源使用引发的小规模摩擦时有发生。更有甚者,部分流寇利用边界模糊的漏洞,在两界之间流窜作案,给双方百姓带来困扰。

“没有明确的边界标识,迟早会引发更大的冲突。”陆承宇站在议事厅的疆域图前,手指划过与蛮族接壤的模糊界线,“我们必须立下界碑,明确各方领土范围,这既是对联盟百姓的负责,也是对周边势力的尊重。”

孙烈深表认同:“之前几次与蛮族的摩擦,都是因为他们的牧民越界放牧,踩踏了我们的庄稼。有了界碑,就能一目了然,减少很多不必要的纠纷。”

赵伯言补充道:“立界碑不仅是划定领土,更是一种和平的象征。我们可以借此机会,与周边势力签订边界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让和平有章可循。”

林晚秋也说道:“界碑所在地往往是人烟稀少的边境地带,我们可以在界碑附近设立哨所和医疗点,既方便管理边界,也能为往来的百姓提供帮助。”

经过商议,众人确定了立界碑的整体方案:首先与周边势力进行谈判,明确边界线的具体位置;然后组织工匠打造界碑,界碑上刻上联盟名称、立碑日期以及边界协议的核心条款;最后由巡逻队护送工匠前往边界,完成立碑工作,并在周边设立哨所和医疗点。

陆承宇首先派出使者,前往北方蛮族部落和西方的青岩部落,邀请他们派代表前来灵睦镇商议边界事宜。蛮族部落首领在见识过联盟的实力后,早已打消了入侵的念头,正希望通过明确边界来稳定关系;青岩部落则以游牧和狩猎为生,与联盟存在少量水源争夺纠纷,也迫切希望解决边界问题。

谈判在灵睦镇的议事厅举行。陆承宇坐在主位,两侧分别是蛮族首领巴图和青岩部落首领岩山。“巴图首领,岩山首领,”陆承宇开门见山,“今天请二位前来,是希望能明确三方的边界,立下界碑,从此互不侵犯,和平共处。”

巴图身材魁梧,脸上带着粗犷的笑容:“陆盟主说得好!我们蛮族以放牧为生,之前的摩擦都是误会。只要划定了边界,我们的牧民绝不会越界半步。”

岩山则沉稳得多,他说道:“我们青岩部落需要足够的水源和草场养活族人。只要联盟能保证我们的合法权益,我们愿意遵守边界协议。”

谈判过程中,三方就边界线的划定、水源的分配、往来贸易的通道等问题进行了详细商议。针对与蛮族的边界,以黑水河为天然界线,河北为蛮族领地,河南为联盟领土;与青岩部落的边界,则以青石山为界,山东为联盟领土,山西为青岩部落领地。同时约定,双方牧民、村民不得越界生产,往来贸易需通过指定通道,并遵守联盟的律法规定。

三天后,三方正式签订《边界和平协议》。协议明确规定:各方尊重彼此领土完整,不得随意越界;边界线上禁止修建军事设施,允许百姓在指定区域往来贸易;设立边界调解委员会,负责处理边界纠纷。

协议签订后,打造界碑的工作立刻启动。陆承宇将这个任务交给了军械库的工匠们,张铁匠主动请缨担任总负责人:“界碑是联盟的脸面,必须坚固耐用,还要能经受住风吹日晒。”

工匠们选用黑风谷出产的优质青石作为原料,这种石头质地坚硬,不易风化。每块界碑高约一丈,宽三尺,厚两尺,重量超过三千斤。打造过程分为三步:首先由石匠将青石切割成规整的长方体,然后打磨光滑;接着由文书将联盟名称“中原乡邻盟约”、立碑日期、边界协议核心条款用朱砂书写在碑面上,再由石匠精心雕刻;最后在界碑底部雕刻防滑纹路,并涂抹防锈的桐油石灰涂层。

为了体现和平的寓意,林晚秋提议在界碑顶部雕刻和平鸽图案,两侧雕刻麦穗和牛羊,象征着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界碑不仅是边界的标识,更承载着百姓对和平的期盼。”林晚秋说道。

经过半个月的紧张忙碌,第一批二十块界碑正式打造完成。每块界碑都气势恢宏,碑面上的字迹苍劲有力,图案栩栩如生。“好!这样的界碑,才能彰显我们联盟的气度!”陆承宇看着成品,满意地说道。

立碑队伍由孙烈带领,包括两百名巡逻队员、五十名工匠和二十名医护人员。巡逻队负责护送和安全保卫,工匠负责安装界碑,医护人员则在沿途设立临时医疗点,为队员和边界百姓提供医疗服务。

队伍首先前往与蛮族接壤的黑水河边界。黑水河水流湍急,河岸两侧是平坦的草原,这里是蛮族牧民放牧和联盟百姓耕种的交界地带。到达目的地后,工匠们首先平整土地,挖掘地基,然后用起重机将沉重的界碑竖立起来,再用混凝土加固底部,确保界碑稳固不倒。

巴图首领也带领着蛮族士兵前来见证立碑。当第一块界碑稳稳矗立在黑水河岸边时,巴图走上前,用粗糙的手掌抚摸着碑面上的和平鸽图案,感慨道:“有了这界碑,我们就能安心放牧,再也不用担心误会了!”

陆承宇笑着说道:“巴图首领,界碑是和平的象征,希望我们双方能遵守协议,让百姓们过上安宁的生活。”

巴图点了点头,命令手下将带来的牛羊作为礼物送给联盟立碑队伍:“这是我们蛮族的一点心意,感谢联盟为和平所做的努力。”

在黑水河边界,共立下八块界碑,每隔五里立一块,形成了一条清晰的边界线。立碑完成后,巡逻队在中间位置设立了一座边界哨所,配备五十名队员,负责日常巡逻和边界管理;林晚秋则带领医护人员,在哨所旁设立了医疗点,为往来的牧民和百姓提供免费治疗。

“以后我们放牧时受伤了,再也不用跑很远的路去治疗了!”一位蛮族牧民看着崭新的医疗点,高兴地说道。

离开黑水河边界,立碑队伍前往与青岩部落接壤的青石山。青石山山势陡峭,植被茂密,山间有一条小溪,是双方重要的水源。这里的边界纠纷主要集中在小溪的使用权上,青岩部落的牧民需要用溪水饮水和灌溉草场,联盟的百姓则用溪水灌溉农田。

岩山首领早已带领族人在青石山等候。双方按照协议,以小溪的中线为界,东侧为联盟领土,西侧为青岩部落领土。工匠们在小溪两岸立下十二块界碑,每块界碑上都特意刻上了“共享水源,互不侵扰”的字样。

“以前为了争水,我们经常发生冲突,现在有了界碑和协议,大家都能安心用水了。”岩山看着流淌的小溪,脸上露出了释然的笑容。

陆承宇说道:“水源是生命之源,希望我们双方能珍惜这份和平,共同保护好这条小溪,让它永远滋养着两岸的百姓。”

在青石山边界,巡逻队同样设立了哨所和医疗点。同时,双方约定,每月初一和十五,在边界的中心地带举办小型集市,允许百姓们互通有无,促进贸易往来。

立碑工作持续了一个月,联盟与周边势力的边界线终于有了明确的标识。界碑矗立在草原、山间、河畔,如同一个个沉默的卫士,守护着边界的安宁。每块界碑都承载着和平的期盼,也彰显着联盟的实力与气度。

然而,立碑工作结束后不久,就发生了一件意外。一群流寇趁着夜色,偷偷潜入联盟与青岩部落的边界地带,想要破坏界碑,然后嫁祸给青岩部落,挑起双方的冲突。

“不好!有人破坏界碑!”边界哨所的巡逻队员发现后,立刻发出警报。孙烈亲自带领队员们赶往事发地点,只见三名流寇正用大锤敲击界碑,界碑底部已经出现了裂缝。

“住手!”孙烈大喝一声,带领队员们冲了上去。流寇们见状,立刻挥舞着武器抵抗。巡逻队员们早已装备了新型长刀,战斗力远超流寇。经过一番激战,三名流寇全部被抓获。

经审讯,这些流寇是黑风寨的残余势力,他们对联盟恨之入骨,想要通过破坏界碑、挑起冲突来报复联盟。陆承宇得知消息后,立刻将审讯结果告知了岩山首领。

岩山首领非常愤怒:“这些流寇真是丧心病狂!我们绝不会被他们挑拨离间!”他当即派出部落士兵,配合联盟巡逻队,在边界地带展开联合巡逻,打击流窜的流寇。

为了保护界碑,陆承宇还下令,在每块界碑附近设置陷阱和监控哨,同时加强边界哨所的防御力量。工匠们则定期前往边界,对界碑进行维护和修补,确保界碑完好无损。

随着边界的明确和界碑的矗立,联盟与周边势力的关系更加融洽。蛮族的牧民安心地在黑水河以北放牧,再也没有出现越界的情况;青岩部落的族人则与联盟百姓和睦相处,每月的边界集市热闹非凡,双方交换着粮食、皮毛、药材等物资,贸易往来日益频繁。

在边界集市上,蛮族的皮毛、青岩部落的兽骨制品深受联盟百姓喜爱;而联盟的铁器、布匹、粮食也成为了对方的抢手货。“以前因为边界不清,不敢轻易往来,现在有了界碑和集市,我们的生活方便多了!”一位前来赶集的联盟百姓说道。

边界哨所和医疗点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巡逻队员们每天沿着界碑巡逻,确保边界的安全;医疗点的医护人员则为往来的百姓提供治疗,不少蛮族和青岩部落的族人都得到了联盟的医疗帮助。“联盟的医术真是高明,我的腿伤困扰了我好几年,没想到在这里治好了!”一位蛮族老人感激地说道。

这天,陆承宇带领着孙烈、林晚秋等人,前往边界视察。他们沿着界碑一路走来,看到牧民们在草原上悠闲放牧,百姓们在集市上愉快交易,边界哨所的队员们认真巡逻,心中充满了欣慰。

“陆盟主,您看,有了界碑,边界的秩序井然有序,百姓们安居乐业,这就是我们想要的和平!”孙烈说道。

林晚秋看着医疗点里正在接受治疗的百姓,笑着说道:“界碑不仅划定了领土,更连接了人心。现在,周边势力的百姓都对联盟充满了信任和好感。”

赵伯言补充道:“边界贸易的繁荣,也为联盟带来了丰厚的收入。我们可以用这些收入,进一步加强边界的建设,改善百姓的生活。”

陆承宇点了点头,目光望向远方矗立的界碑,语气坚定地说道:“这些界碑,是和平的象征,是联盟的尊严,更是百姓的希望。我们一定要守护好它们,让和平之花在边界线上永远绽放!”

巴图首领和岩山首领得知陆承宇前来视察,也特意赶来相见。三方首领在界碑前握手言和,共同约定,将永远遵守边界协议,互不侵犯,共同发展。“陆盟主,有了这些界碑,我们的友谊将更加牢固!”巴图首领说道。

岩山首领也说道:“我们愿意与联盟永远友好下去,让我们的子孙后代都能在和平的环境中成长!”

界碑矗立的第三个月,中原大地迎来了第一场秋雨。淅淅沥沥的雨水冲刷着碑面,却丝毫没有模糊上面的字迹与图案,优质青石在雨水的浸润下更显厚重。陆承宇特意派张铁匠带领工匠队前往边界巡查,发现所有界碑依旧稳固,桐油石灰涂层有效隔绝了水汽,底部的防滑纹路让界碑在泥泞中纹丝不动。

“这些界碑经得起风雨,就像我们的和平经得起考验。”张铁匠在巡查报告中写道,还附上了百姓们自发为界碑搭建的简易避雨棚照片。原来,边界百姓们早已将界碑视作和平的守护神,蛮族牧民会定期清理碑周的杂草,青岩部落的族人则用兽皮擦拭碑面,联盟百姓更是自发组织起来,轮流看护附近的界碑。

秋雨过后,边界集市愈发热闹。青岩部落带来了晒干的野果和精心鞣制的兽皮,蛮族牧民赶着成群的牛羊前来交易,联盟的商贩则摆满了铁器、布匹和李药师研制的草药膏。小石头跟着父亲来赶集,手里拿着军训课上获得的木质长刀,兴奋地看着界碑上的和平鸽图案:“爹,这就是陆盟主说的和平象征吧?以后我们再也不会打仗了!”

父亲笑着摸了摸他的头:“是啊,有了界碑,有了协议,大家就能好好过日子了。你要好好参加军训,将来也要像巡逻队的叔叔们一样,守护好这些界碑,守护好和平。”

正在集市巡逻的李铁山看到这一幕,心中满是感慨。他想起立碑之初的担忧,如今却看到各族百姓和睦相处的景象,不禁对陆承宇的远见卓识愈发敬佩。这时,一位蛮族老人牵着孙子走来,用不太流利的中原话对李铁山说:“长官,谢谢你们的界碑,谢谢你们的医疗点。我的孙子上次发烧,就是你们救了他。”

李铁山连忙摆手:“老人家,不用谢。我们都是一家人,守护和平是我们共同的责任。”他指着不远处正在和联盟孩童玩耍的蛮族小孩,“你看,孩子们已经成了朋友,这就是界碑最好的意义。”

夕阳西下,集市渐渐散去,百姓们带着交换来的物资,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界碑在余晖中静静矗立,见证着各族人民的友谊与安宁。巡逻队员们沿着界碑巡逻,脚步声与远处的牧歌、溪流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祥和的边境画卷。

陆承宇收到边界传来的消息时,正在灵睦镇的学堂里听孩子们朗读联盟历史。看着孩子们稚嫩却坚定的脸庞,他仿佛看到了联盟的未来。这些在军训课中成长起来的孩子,终将接过守护界碑、守护和平的重任,让“中原乡邻盟约”的旗帜永远飘扬在这片土地上,让和平的光芒照亮每一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