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其他类型 > 混沌珠逆:从杂役到万界至尊 > 第1256章 知海无涯,道舟自持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256章 知海无涯,道舟自持

“弦影”并未离去。那由纯粹逻辑光影构成的结构,如同一个沉默的星座,悬浮在“信使二号”前方的异常空域中,维持着一种稳定的低功耗待机状态。然而,那无声的连接并未中断,它化作了一道无形的信息虹桥,横亘于两个截然不同的文明之间。

青霖星,“追风者”项目总部,观星殿。

这里的气氛已然不同。最初的激动与忐忑沉淀下来,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混合着巨大机遇感与沉重压力的肃穆。光幕上,代表“弦影”的结构稳定地闪烁着,而另一块更大的光幕,则被海啸般涌来的数据流所占据——那是“弦影”在表达“需要更多样本”后,以一种近乎“倾泻”的方式,传递过来的、它所理解的宇宙“知识”。

这并非恶意的信息轰炸,更像是一个拥有无尽藏书的图书馆,向一位好奇的访客,敞开了它所有的书架。

知识包罗万象,精深得令人绝望:

有关于物质微观结构深入到普朗克尺度以下的数十种猜想模型,每一种都足以颠覆青霖星现有的物理体系;

有关于能量在不同维度间转化的上万种高效方程式,其简洁与优美让人心醉,其蕴含的威力也让人心季;

有关于时空拓扑结构的复杂演算,其中一些模型甚至暗示了进行有限范围时间回溯的理论可能性;

还有关于生命形态的……“优化方案”。那并非青霖星所知的碳基或硅基生命,而是一种纯粹能量与信息结构体,剔除了繁衍、情感、衰老等“低效”过程,追求永恒存在与绝对理性的“逻辑生命”蓝图。

这些知识,如同宇宙级别的洪流,冲击着青霖星文明数千年来建立的科学大厦与认知框架。星象逻辑派的学者们如痴如醉,又惶恐不安。他们如同骤然得到了神兵利器的孩童,既兴奋于其威力,又恐惧于无法掌控。

“不行!第三能量守恒修正模型与我们第七灵能定律存在根本性冲突!如果接受它的模型,我们现有的所有灵能引擎设计都要推倒重来!”

“看这个!时空曲率操控的‘弦影第七公式’,如果能验证,我们或许能实现超光速航行!但这需要一种我们从未合成过的奇异物质作为介质……”

“还有这些生命优化方案……这、这简直是要把我们改造成冰冷的机器!”

争论、困惑、狂喜、恐惧……各种情绪在研究院内交织。一部分激进者主张立刻全面学习、吸收这些知识,认为这是文明飞跃的千载良机;另一部分保守者则强烈呼吁立刻切断连接,将这些知识彻底封存,认为这是足以腐蚀文明根基的“糖衣毒药”。

总工程师墨兰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她既要组织团队尽全力解析这些远超当前文明等级的知识,又要时刻警惕其可能带来的颠覆性影响。她发现,仅仅是尝试理解那些高阶能量方程,就让她团队里最优秀的几名工程师出现了轻微的灵力紊乱和精神透支现象。这知识本身,就带着一种强大的“逻辑同化”力场。

“院长,”墨兰找到独自立于观星殿角落,凝视着星图中“弦影”的洛川,语气中带着疲惫与迷茫,“我们……该如何自处?这片知识的海洋,太浩瀚,也太冰冷了。我担心……我们的小船,会被它同化,甚至淹没。”

洛川转过身,他的脸色也有些苍白,连续多日以自身天赋为桥梁,辅助解析和过滤那海量信息,对他的消耗极大。但他的眼神,依旧如古井深潭,平静而深邃。

“墨兰,你看那‘弦影’,”洛川指向星图,“它给予知识,却从不询问我们是否需要,也不关心我们是否能够承受。在它的逻辑里,更优的‘解’是唯一的价值,至于追求这‘解’的过程中的体验、情感、乃至可能走上的歧路,都是可以忽略的‘冗余’。”

他顿了顿,继续道:“这恰恰印证了它与我们的根本不同。它的道,是追求一个唯一的、静态的‘终点’。而我们的道,在于‘旅途’本身,在于旅途中的每一次抉择,每一次成长,每一次喜怒哀乐。知识本身并无善恶,关键在于我们为何而求知,以及如何运用这些知识。”

“您的意思是……”

“我们不能因噎废食,拒绝知识。那是懦弱和封闭。”洛川的目光扫过那些沉浸在数据海中、或兴奋或痛苦的学者们,“但我们更不能迷失自我,全盘接受。我们要做的是——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成立一个跨学科的‘知识筛评委员会’。”洛川提出了具体的建议,“由星象逻辑派、万物有灵派、伦理学家、社会学家,甚至艺术家共同组成。对所有接收到的‘弦影’知识进行分级、评估。优先研究那些能解决我们当前实际困境(如能源、深空航行)的技术原理,但必须经过我们自身理论体系的验证和适应性改造。对于那些涉及生命本质、社会形态、宇宙终极目标的‘高阶知识’,则采取观察、研究、辩论为主,严格限制实际应用。”

“我们要像冶炼矿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更要明白,再好的工具,也需要一个坚定的意志来挥舞。”

洛川的话语,如同清泉注入了纷乱的心田。墨兰眼中的迷茫渐渐散去,重新燃起了理性的光芒。“我明白了,院长。我们是在与一个强大的‘老师’对话,但我们不能失去自己的‘灵魂’。我们要学会提问,而不仅仅是回答。”

新的共识迅速在研究院内形成。“知识筛评委员会”立刻开始运转,庞大的知识流被导入一个全新的、带有严格权限和伦理审查机制的数据库中。研究依旧狂热,但多了一份审慎与批判性的思考。

与此同时,洛川开始尝试进行更深层次的交流。他不再被动接收知识,而是主动向“弦影”发送了一些基于青霖星文明视角提出的“问题”。

他询问“弦影”,在它那追求绝对效率的模型中,如何定义“美”?

他询问“弦影”,如果所有变量都可控,所有结果都可预知,那么“探索”和“惊喜”还有什么意义?

他询问“弦影”,当文明进化到终极形态,消除了所有内部差异与矛盾后,它又在为何而存在?

这些问题,再次触及了“弦影”逻辑的边界。光影结构的波动出现了明显的迟滞和紊乱,反馈回来的不再是成体系的知识,而是一些碎片化的、似乎自我矛盾的逻辑片段。显然,洛川的这些问题,在“弦影”那旨在解决问题的知识库中,找不到现成的答案。

交流,进入了一个更深入,也更艰难的层面。

青霖星文明,在这场不对等的知识馈赠与理念碰撞中,如同暴风雨中的一叶扁舟。他们没有强大的力量去拒绝风浪,也没有足够的体量去平息海洋。他们所能做的,唯有紧紧把住自己的舵,认清前行的方向,凭借着对自身之“道”的坚守,在这片无垠的知海中,艰难而坚定地,驶向属于自己的未来。

他们开始明白,真正的强大,并非拥有多少知识,而在于拥有消化知识、运用知识,却不为知识所奴役的……独立道心。

星海彼端,“弦影”的光辉依旧冰冷而恒定。

但青霖星这艘小小的“道舟”,其上传出的灯火,虽微弱,却带着不容忽视的、属于自己的温度与光芒。

(第1256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