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国:开局逆袭,大小乔求嫁我! > 第149章 “连公子都反了,我等还守什么城?”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49章 “连公子都反了,我等还守什么城?”

久经世事的卞夫人立即会意。能让荀采如此谨慎的,除了她那两个儿子,还能有谁?

曹丕与曹彰绝不会伤害卞夫人,毕竟她是他们的生母。然而丞相府中的其他人,却未必如此可靠。

荀采并非要挟持卞夫人,而是打算将她与甄宓转移到安全之处。这样方能确保丞相府的家眷不受纷争牵连。

甄宓刚要开口,卞夫人便出言打断:采儿,你是舒儿的妻子,老身信得过你。此番府中家眷的安危,就托付给你了。

荀采郑重颔首。卞夫人与甄宓是曹舒最重要的亲人,而曹舒的至亲自然也是她荀采的至亲。保护她们免受波及,是她作为曹舒夫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不过荀采才智过人,她向二人献计:祖母、母亲,你们离开丞相府之事绝不可走漏风声。不如......如此这般,方能掩人耳目!

听完计策,卞夫人与甄宓相视而笑,眼中尽是赞许。能有这般聪慧的孙媳,实乃曹家之福!

荀采挖掘的地道不仅连通尚书府,还通往城外一处隐秘庄园。经过整夜奔波,她成功将卞夫人、甄宓及丞相府其他家眷尽数转移至该处。

......

一日后

细雨霏霏

尚书令府中,唯有荀彧独自留守,其余荀氏族人均已随荀采转移。那条完成使命的地道,也已被彻底封闭。

书房内

荀彧 案前,手中毛笔沙沙作响,仿佛外界纷扰皆不能扰乱其心绪。

管家悄然而入,低声禀报:老爷,军营生变!许多士卒不满原有军饷,要求增加饷银。

笔锋骤停。

荀彧转头笑问:福伯,你在荀家侍奉近三十载。以你之见,此次军营哗变 为何?

河北世家的阴谋被荀彧一眼看穿。

军营外,士兵们在有心人的 下开始抱怨军饷不足。这些 者都来自河北世家。两位城门校尉闻讯赶来维持秩序,却正中河北世家下怀——他们趁机挑拨双方关系,眼看冲突就要爆发。

千钧一发之际,荀彧的管家福伯带着手令赶到:诸位将士,从下月起军饷翻倍!

这个决定让所有人都愣住了。河北世家选择军营起事,就是看准了留守士兵难以立功、军饷微薄的弱点。荀彧这招釜底抽薪,直接粉碎了他们的计划。

眼见计谋落空,河北世家的人急忙 :这是缓兵之计!他们想秋后算账!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福伯早有准备,一挥手,亲兵们抬出装满铜钱的箱子:军饷在此,见者有份!

“发军饷前,荀令君另有要事托付诸位!”

士兵们盯着装满铜钱的箱子,目光灼热。

荀彧并非空口许诺,真金白银就摆在眼前。

面对钱财,这些士兵顿时变得温顺如猫。

有人壮着胆子询问福伯:

“不知令君有何差遣?”

“我等粗人只会使蛮力,动脑筋的活儿可干不来。”

福伯站在钱箱旁笑道:

“要的就是诸位这身力气!”

“令君与诸位有些误会。”

“但令君待诸位向来公平。”

“诸位为丞相流的血,令君从未忘记。”

“如今有人想离间你们与令君、丞相!”

“你们说该怎么办?”

见到钱财前,士兵们对荀彧尚有疑虑。

可谁能抵挡金钱的力量?

当兵卖命,本就是为了口饭吃。

双倍军饷的承诺,让众人心跳加速。

刹那间。

军营爆发出震天呐喊。

近乎所有士兵都在高呼荀彧与曹操之名,誓要揪出挑拨者!

混在军中的河北世家细作,顿时汗如雨下。

这分明就是在说他们!

见势不妙,这些人企图逃跑。

但校事府的密探早已盯上他们。

在密探指引下,这些老鼠被迅速拿下。

危机就此消弭。

两万许昌守军,因荀彧的金钱攻势,空前团结。

……

许昌城外

得知离间计失败。

卢纾、崔林等人立即启动备用方案。

河北世家多年蓄养的私兵,

加上从河北调来的援军,

约三万人马在城外集结!

此外,

曹彰麾下尚有万余兵力。

四万大军如潮水般涌向许昌城。

许昌身为大汉都城。

仅靠四万兵马就想攻破,简直是异想天开。

然而河北世家在城内早有布局。

许多朝臣暗中倒戈,成为河北世家的内应。

整座许昌城,已然陷入岌岌可危的境地。

尚书令府中,荀彧依旧从容端坐。

纵使天塌地陷,也难改其镇定神色。

在他对面。

一位约莫十六七岁的少年正含笑为他斟茶。

大舅哥,你真就半点不着急?

能这般称呼荀彧的,唯有曹舒。

虽说往 都尊称荀彧为文若先生。

但如今荀采与曹舒的关系世人皆知。

这声大舅哥倒也合情合理。

荀彧面不改色,心底却暗骂不已。

他半个时辰前才知曹舒数日前已至许昌。

恨不得当场给这小子一耳光!

若早知曹舒在此,他荀文若何须如此劳心费力?

更可气的是荀采,竟帮着外人瞒他这亲兄长!

迎着荀彧幽怨的目光,曹舒温声解释:

大舅哥莫恼。

引蛇出洞,总要舍得香饵。

若让你知晓我已归来,走漏风声岂不前功尽弃?

荀彧虽恼二人联手欺瞒,却也明白曹舒所言在理。

河北世家倾巢而出,河南世家伺机而动。

他们敢如此猖狂,正是认定许昌已无变数!

唯一忌惮的,不过是荀彧麾下两万守军。

若非荀彧当机立断以重金稳军,恐怕早被策反大半。

理解归理解。

对小妹荀采,荀彧不敢发作。

对曹舒,索性冷脸相对。

见状,曹舒笑道:

大舅哥该谢我才是。

若非我麾下密探,你要对付的何止城外敌军与城内叛徒?

荀彧闻言蹙眉,转瞬领会其中深意。

许昌城内,能让荀彧感到棘手的只有天子刘协。

倘若河北世家或河南世家任何一方掌控了刘协,对荀彧来说都是灾难。

此刻刘协迟迟未现身,恐怕再不会出现。

能做到这般悄无声息的,唯有曹舒手下的暗卫。

就在曹舒与荀彧对饮之时,皇宫深处已掀起血雨腥风。

暗卫首领邓艾正面对王凌、司马孚与刘协。

双方实力悬殊,王凌与司马孚很快被捆作一团,刘协则瑟缩在角落。

邓艾手持染血的凄然刀步步逼近:陛下可知此刀来历?

刘协颤抖着望向这柄据说为刺杀楚怀王而铸的利刃。

当年未能诛杀昏君,今日我便替工匠完成夙愿。邓艾轻拭刀锋。

刘协强作镇定:爱卿持刀意欲何为?

话音未落,刀光已至。这位汉室天子终于明白,眼前之人是真要弑君。

刘协的颈间骤然绽开一道猩红。

肃杀之气蔓延,万物凋零。

垂死之际,刘协竭力想要呼喊,却终究发不出半点声响。

他的咽喉与头颅,已在寒光中分离。

至死,刘协仍难以置信——邓艾竟真敢弑君!

被绳索紧缚的王凌与司马孚目睹这一切,浑身战栗不止。

弑君!

上一位行此大逆之人,还是李儒。

但邓艾的手段,远比李儒更狠辣决绝。

王凌颤抖着挤出质问:

“你……不怕弑君之罪昭告天下?”

邓艾缓缓转身,轻叹一声:

“弑君?何人弑君?”

“分明是你王凌与司马孚所为!”

“尔等乱党闯入禁宫谋害陛下,罪该万死!”

王凌:“?!”

司马孚:“?!”

二人原以为邓艾会坦然承认,不料他竟将罪名推得干干净净!

是啊——

邓艾岂会蠢到自揽弑君恶名?

此刻宫中仅剩三方势力:

代表曹舒的邓艾,以及沦为阶下囚的王凌、司马孚。

这现成的替罪羊,不用白不用。

司马孚心智远不及王凌坚韧。

见弑君之罪即将扣到头上,他急怒攻心,猛然喷出一口鲜血。

邓艾嫌恶地瞥了司马孚一眼,挥手令暗卫将二人拖出宫门。

成王败寇。

史册之中,弑君者的骂名注定由王凌与司马孚背负。

……

城外

荀彧以金帛开路,两万许昌守军陆续投入战场。

城内叛党亦被校事府火速肃清。

战局顷刻逆转。

河北世家虽兵力占优,却对许昌高墙束手无策。

卢纾与崔林凑近曹彰,低声蛊惑:

“公子,荀彧应对太快……”

“若按常理用兵,许昌恐难攻克。”

曹彰拧眉:“二位有何高见?”

“莫非还有别的破城之策?”

卢纾阴测测地笑道:

“子文公子若亲自率军攻城,守军必定闻风丧胆!”

“到时我军趁势掩杀,敌军定然溃不成军!”

曹彰闻言颔首,当即披甲持戟,黄须在风中猎猎作响,领着士卒冲向城墙。

“曹彰在此!”

“尔等听着!”

“缴械不杀!”

“若敢顽抗,城破之日鸡犬不留!”

卢纾此计果然奏效。

守城士卒闻言 动:

“竟是曹三公子?”

“他怎会与叛军为伍?”

“莫非丞相府有变?”

“连公子都反了,我等还守什么城?”

军心顿时涣散。

毕竟曹彰的身份非同小可。

但转瞬间,校事府密探举起铁皮喇叭高呼:

“丞相钧令!”

“逆子曹彰谋逆作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