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本府邸。
这位理学大宗师听到消息后,脸色平静,但那双深邃的眼睛中,却流露出一丝难以言喻的复杂情感。
“格物之道……当真能与经义并立?”他喃喃自语。
西山献宝,苏明理以“格物之道”阐述物理之理,已让他道心受损。现在,这“格物之道”又将带来一个能够“心跳”的钢铁怪物,这彻底颠覆了他对天地万物的认知。
他想起了苏明理在西山所言:“天地有其道,人伦有其道。两者并行不悖,皆为大道。”
李本决定亲自前往西山。他需要亲眼看一看,这所谓的“新时代心跳”,究竟能达到何种境地。他需要为自己的“道统”,寻一个答案。
---
锦衣卫北镇抚司。
沈炼坐在公房中,手中拿着一份密报。上面详细记录了西山工坊内蒸汽机修复的每一个细节,包括苏明理那番关于“以硬钢抱软铁,急剧淬火,内外平衡”的理论。
他反复阅读着那段描述,眉头紧锁。
“一压一收,一内一外,新的平衡……”他低声重复着。
他虽然不懂冶金之术,但从文字中,他能感受到一种超越凡人的智慧。
对严嵩的忠诚,此刻已彻底动摇。苏明理的出现,像是打开了一扇窗,让他看到了大明王朝之外,一个更广阔,更充满生机的世界。
黄锦的拉拢,此刻也显得水到渠成。锦衣卫,这把直属于皇帝的“刀”,正在悄然改变着它的刀锋所向。
“传令下去!”沈炼沉声下令,“三日后西山观礼,锦衣卫负责外围警戒,确保观礼绝对安全!若有任何宵小之辈企图作乱,格杀勿论!”
他眼中闪过一丝精光。他要亲眼见证这个“新时代心跳”,他要看看,苏明理究竟能为这个腐朽的大明,带来怎样的变革。
---
京城坊间,关于西山“神迹”的传闻,也在短短数日内甚嚣尘上。
“听说了吗?西山那个格物总局,出了个妖孽般的小神童,他用一块天外陨铁,就把一个比房子还大的铁锅给补好了!”
“胡说八道!不是补好了,是让那铁锅自己长出了一个‘心跳’!据说能呼风唤雨,日行千里!”
“什么呼风唤雨?我听说能带动千斤磨盘,一日磨尽京城所有粮食!”
“管他什么呢!只要能让米价降下来,能让冬天不再挨冻,那就是神仙手段!”
百姓们议论纷纷,对三日后的西山观礼充满了好奇和期待。许多人甚至提前动身,前往西山脚下,只为能亲眼目睹这一奇迹。
---
西山格物总局。
三天时间,如同白驹过隙,转瞬即逝。
这三天,苏明理几乎没有合眼。他的脸上布满了血丝,但精神却异常亢奋。
他带领着孙连城、葛常、呼延硕和三百格物士,将蒸汽机的每一个零件,都进行了无数次的检查、校准、测试。
活塞在汽缸中顺滑地滑动,连杆与曲轴完美配合,传动齿轮啮合紧密,蒸汽管道滴水不漏。
连接磨盘的巨大传动带,也已安装到位。
锅炉中的精煤熊熊燃烧,水被加热,开始发出低沉的轰鸣。
当苏明理亲自将最后一个阀门拧紧,进行最后的密封检查时,一股热浪扑面而来。
他能感受到,整个蒸汽机内部,那被压抑的、蓄势待发的力量。
它已经不再是死物。
它是一个拥有了生命,正在等待被唤醒的……巨兽。
苏明德这三天也同样守在工坊外,寸步不离。他看着疲惫不堪的弟弟,心疼不已,但眼中更多的是骄傲。
观礼前夜。
工坊内,灯火辉煌,却又一片寂静。
所有人都完成了自己的任务,此刻正围坐在蒸汽机旁,或站或坐,疲惫而又狂热地盯着这台庞然大物。
他们是这个奇迹的共同缔造者。
苏明理缓缓地走到蒸汽机旁,伸出手,轻轻抚摸着那冰冷坚硬的金属外壳。
它在微弱地颤抖。
那不是机械的颤抖,而是内部蒸汽压力的波动。
他能感觉到它内部那颗“心”的悸动。
他缓缓闭上眼睛,脑海中浮现出自己穿越而来的一切。
从清河县的八锭纺车,到京城的《格物·人身篇》。
从西山的水泥、标准尺,到如今的蒸汽机。
他一步步走来,每一步都如履薄冰,每一步都险象环生。
他用一个补锅匠的智慧,挽救了一台超越时代的机器。
他用现代科学的火花,点燃了一个即将到来的工业时代的曙光。
明日,午时三刻。
它将在这里,发出它震惊世界的,第一声“心跳”。
而那一声“心跳”,将彻底改变这个古老的帝国,乃至整个世界。
“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
他低声喃喃着,眼中闪烁着一种前所未有的坚定。
这不是他一个人的胜利。
这是,属于全人类的胜利。
他缓缓睁开眼睛,看向工坊顶端那扇被火光映红的天窗。
黎明前的黑暗,即将过去。
第三日,观礼日。
清晨,天色未亮,整个京城便已沸腾起来。
无数百姓涌上街头,朝着西山的方向张望。尽管西山已经被重兵层层戒严,但人们依然希望能捕捉到一丝半缕的异象。
宽阔的长安街上,一支庞大的队伍,正在黑暗中悄然集结。
锦衣卫精锐打头,刀出鞘,箭上弦,目光如炬,肃杀之气弥漫。
随后是五城兵马司的兵丁,将街道两旁清空,严禁任何闲杂人等靠近。
紧接着,一顶顶华丽的轿子,一辆辆考究的马车,在晨曦微露中缓缓驶来。那是京城三品以上大员的仪仗。
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此刻内心都充满了复杂的情绪。
有对苏明理的嫉妒和不屑。
有对“格物之道”的轻蔑和怀疑。
但更多的是一种无法言喻的、对未知事物的恐惧和期待。
他们不知道,今日西山,等待他们的究竟是奇迹,还是笑话。
徐阶坐在自己的轿子里,轻轻摩挲着手中的佛珠。他抬头看向窗外渐渐亮起的天空,眼中闪过一丝担忧。
“是福是祸,今日便见分晓了。”他轻叹一声。
李本也坐在轿中,他的表情平静,但衣袖下,紧握的拳头显示了他内心的不宁。他思考了一夜,却始终无法将“格物之道”与他坚守的“人伦道统”完全融合。今日,他要亲眼见证。
而此刻,在队伍最前方,那顶象征着至高无上的九龙金轿,在数十名太监的簇拥下,缓缓前行。
轿内,嘉靖皇帝闭目养神。
他身着一身不显眼的常服,但那双紧闭的眼睛,却蕴藏着常人难以想象的激动与渴望。
他感受到了。
一种前所未有的力量,正在西山等待着他。
一种能够助他“长生”,能为他“敛财”,能让大明“强盛”的力量。
他知道,今日之后,这个世界,将不再是往日的模样。
他,将是第一个,亲手触摸到这个“新时代心跳”的帝王。
他缓缓睁开眼睛,漆黑的瞳孔中,映出了东方那抹即将跃出地平线的,炽烈的,初阳。
西山,在初阳的映照下,显得格外庄严而神秘。
在工坊核心区域之外,一个巨大的露天观礼台已经搭建完毕。
观礼台呈半圆形,正对着那扇通往蒸汽机工坊的巨大铁门。台下,数百名禁军和锦衣卫面色肃穆,刀枪林立,将整个场地围得水泄不通。
观礼台中央,一方铺着明黄色丝绸的御案,正对着那扇巨大的铁门。在御案两侧,是为百官准备的座椅。
一切,都已准备就绪。
只待日上三竿,午时三刻。
只待那扇铁门,缓缓开启。
只待那“新时代的心跳”,响彻天地。
---
随着日头逐渐升高,午时三刻临近。
嘉靖帝的九龙御辇缓缓抵达西山观礼台。御辇还未停稳,黄锦和冯保便已经小跑着上前,恭敬地垂首站在轿旁。
御辇停下,嘉靖帝在黄锦和冯保的搀扶下,缓缓走出。
他身着一件素色常服,头戴九旒冕,虽不着龙袍,却自有一股天子威仪。
他的目光第一时间便落在那扇紧闭的巨大铁门上。
百官早已列队等候。见到嘉靖帝驾临,齐刷刷跪地叩首:“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平身。”嘉靖帝声音平静,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力量。
他径直走到御案后的龙椅上坐下,目光始终不离那扇铁门。
百官起身,按品级分列两侧。他们纷纷好奇地打量着四周,又将目光投向那扇神秘的铁门。
“这就是那苏明理的神物所在?”有官员低声私语。
“哼,故弄玄虚罢了,莫不是要用什么妖术惑主?”另一位官员嗤之以鼻。
严世蕃站在人群中,脸色阴沉如水。他环视四周,试图从百官的表情中捕捉到一丝不祥的预兆。然而,他只看到满场的疑惑与期待,这让他心中的不安愈发强烈。
徐阶面色凝重,他能感受到嘉靖帝那强烈的期待,这让他的担忧更甚。苏明理的成功,固然是实学之幸,但其带来的巨大变革,将不可避免地引发朝堂震荡。
李本则闭目养神,仿佛超然物外。然而,他紧握的双手,却暴露了他内心的不安。他的“道”,今日将迎来前所未有的挑战。
黄锦和冯保在嘉靖帝身侧肃立,脸上带着抑制不住的得意。他们知道,今日之后,司礼监的地位将再度得到巩固,而苏明理,也将成为他们手中最锋利的刀。
午时三刻。
日头高悬,金光洒满西山。
嘉靖帝缓缓抬起手,目光落在黄锦身上。
黄锦心领神会,高声唱道:“宣格物总局督办,太子少师,翰林院待诏苏明理,觐见!”
话音刚落,那扇巨大的铁门发出了“吱呀呀”的沉重声响,在两名力工的推动下,缓缓向内开启。
所有人的目光,都瞬间聚焦在那道缓缓开启的缝隙中。
一道瘦小的身影,从铁门后缓缓走出。
正是苏明理。
他身着一袭青色常服,脸上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疲惫,但那双眼睛,却如同星辰般明亮,充满了自信与平静。
在他身后,苏明德和孙连城、葛常、呼延硕等核心工匠,以及三百格物士,眼神狂热地跟随着。他们虽然衣着朴素,但站在苏明理身后,却如同护卫着神只的狂信徒,气势凛然。
苏明理走到观礼台下,在嘉靖帝御案前三丈处站定,撩袍跪地,恭敬叩首:“臣苏明理,叩见圣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苏明理,平身。”嘉靖帝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急切,“今日,你让朕与百官前来西山,说是要见证‘新时代心跳’。朕倒要看看,你这小真人,又给朕带来了何等惊喜?”
苏明理起身,不卑不亢,目光扫过在场所有官员,最终落在嘉靖帝身上:“回圣上。臣今日所献之物,正是臣格物之道,集天地之精华,融匠人之巧思,耗无数心血所造。它,并非神鬼妖术,而是将火的力量,转化为无穷动力的‘巨兽’。”
“巨兽?”嘉靖帝眼中闪过一丝兴趣,“何为‘火的力量’?又何为‘无穷动力’?”
苏明理指向那扇敞开的铁门:“圣上请看。此物,乃是臣苦心孤诣,以熟铁锻造巨缸,以精钢为心,熔火淬水,使其内外交融,终成一体。其内部有火室,可燃煤生火,将水煮沸,产生巨大蒸汽。”
“这蒸汽,便是‘火的力量’。它被导入巨缸之中,可推动活塞往复运动。活塞之动,便通过连杆、曲轴,传导至外部齿轮,从而产生源源不绝的‘无穷动力’。”
他的解释,言简意赅,却又精准地描绘了蒸汽机的工作原理。
“这‘无穷动力’,可驱动水车,可磨万石粮食,可织千匹布帛,甚至可让巨船逆流而上,可让重车日行千里。”苏明理语气平静,但每一句话,都如同惊雷般在百官耳边炸响。
“水车?磨盘?织布?逆流而上?”有官员惊呼出声,“这岂非是……与天争功?!”
“胡言乱语!人力岂能及此?”严世蕃忍不住讥讽道。
嘉靖帝却不理会百官的议论,他眼中闪烁着异样的光芒。他听懂了苏明理的言外之意——这东西,能带来海量的财富!
“此物果真有你所言之能,朕便亲自为你正名!”嘉靖帝声音洪亮,“今日,朕便要亲眼见证,这所谓的‘新时代心跳’!”
苏明理拱手:“臣遵旨。请圣上与诸位大人,移步向前。”
在黄锦和冯保的示意下,禁军立刻在观礼台前清出一条通道。
嘉靖帝起身,缓步走到铁门前。百官面面相觑,也只得跟上。
他们穿过铁门,进入工坊内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