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路,我会修!但这条路,要用你的钱来修
会议室里,空气仿佛被抽干了。
三百亿,三千亿。
这两个数字,从林默嘴里说出来,轻飘飘的,却又重逾万钧,砸在苏曼的心湖里,激起的不是涟漪,而是滔天巨浪。
她那双商海沉浮多年、早已波澜不惊的眼眸,此刻正不受控制地收缩,瞳孔深处,倒映着林默那张平静的、甚至带着几分笑意的脸。
她见过画大饼的,也见过信口开河的,可从未见过有人能把“吹牛”这件事,说得如此理直气壮,如此……令人心跳加速。
长久的沉默后,苏曼忽然笑了。
不是那种商业化的、礼貌的微笑,而是一种发自肺腑的、带着几分荒谬和哭笑不得的笑。她向后靠在椅背上,身体的线条因为这个动作而舒展开来,那股紧绷的、女强人的气场也随之松懈了几分。
“林主任,你知道吗?”她拿起那杯已经凉透了的茶,却没有喝,只是用指尖摩挲着温润的杯壁,“上次让我有这种感觉的,还是一个在纳斯达克敲钟前夜,试图说服我追加五亿美元投资的疯子。”
“结果呢?”林默问。
“结果,我投了。”苏曼放下茶杯,目光重新变得锐利,“那家公司现在的市值,是我当初投资额的一百倍。”
言下之意,她不怕疯狂的想法,只怕没有支撑疯狂的实力。
“所以,现在轮到我了。”林默坦然地接受了她的比喻,没有丝毫的退缩,“苏总,请讲,你的问题是什么?”
“我的问题很简单。”苏曼站起身,踱步到窗边,与林默刚才站立的位置交错而过。她看着窗外那片广袤而荒凉的土地,声音冷静得像是在宣读一份财务报表,“三千亿,林主任,你是在卖我一座紫禁城吗?还是说,你找到了传说中点石成金的法术?”
她转过身,背对着窗外的阳光,整个人笼罩在一片阴影中,只有轮廓被金光勾勒,这让她看起来像一尊没有感情的神像。
“我们谈最现实的问题。钱。修一条横穿沙漠、连接数个绿洲城市的高速公路,需要多少钱?勘探、设计、材料、人工、设备……这每一个词背后,都是天文数字。据我所知,国家发改委今年批给西部试验区的启动资金,连买这条路上的沥青都不够。你没钱,国家也没钱。所以,你的三百亿,从哪来?”
她的话,像一把手术刀,再一次精准地剖开了问题的核心。
这一次,林默没有再用什么宏大的叙事去绕开。他只是静静地看着她,看着这个女人用最理性的逻辑,为他布下一个无法回避的死局。
然后,他点了点头。
“苏总,你说得全对。”
他承认了。如此干脆,如此坦然。
“国家没钱。试验区也没钱。”他补充道,“而且,就算有,这笔钱,也不该由国家来出。”
苏曼的眉梢几不可查地动了一下。
“不该由国家出?”
“对。”林默走回桌边,从笔筒里抽出一支红色的铅笔,在面前的白纸上,画下了一个简单的结构图。一个方框,代表政府;另一个方框,代表企业。
“传统的基建模式,是政府出钱,或者政府贷款,然后招标让企业来修。政府承担了几乎所有的财政压力和投资风险。这种模式,在东部沿海地区或许行得通,因为那里经济发达,税收足以支撑。但在西部,这就是竭泽而渔。”
他用铅笔,在两个方框之间,画了一个大大的加号,然后又在外面画了一个更大的圈。
“所以,我的方案是,成立一个全新的平台。”
他的笔尖,在那个大圈上重重一点。
“一个由政府和企业,共同出资、共同管理、共享收益、共担风险的平台。我称之为——‘西部基础设施建设基金’。”
“轰!”
这几个字,像一道惊雷,在苏曼的脑海里炸响。
她瞬间就明白了林默的意思。
这不是简单的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因为林默强调的是“共同管理”和“共享收益”。这意味着,资本在这里,将不再是单纯的承包商或债权人,而是拥有话语权和所有权的“股东”!
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极其大胆的构想。
它将政府的公信力、政策资源,与私人资本的效率、灵活性,以前所未有的深度捆绑在了一起。
她脑中那台高速运转的商业计算机,瞬间就罗列出了这个模式的无数种可能。
风险?当然巨大!政策的不确定性、与地方政府的博弈、漫长到无法预估的投资回报周期……任何一条,都足以让最激进的资本望而却步。
但收益呢?
苏曼几乎不敢想下去。
如果这个基金真的成立,它将成为西部未来几十年内,所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唯一“庄家”。它将垄断这个区域的经济动脉,它将拥有定义土地价值、资源流向的权力。
而作为这个基金的股东……
苏曼感觉自己的指尖,都开始微微发烫。
“政府,以未来的土地增值收益、部分税收返还,以及最重要的——这条路未来五十年的特许经营权,作为股本注入。”
林默的声音,像魔鬼的低语,将她从剧烈的内心震荡中拉了回来。
“而私人资本,则提供项目建设所需要的全部资金。”
他抬起头,目光灼灼地看着苏曼,像一个终于亮出底牌的赌徒。
“苏总,我今天,就是来邀请你的曼殊集团,成为这个基金的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私人股东。”
会议室里,死一般的寂静。
苏曼没有说话,她只是看着林默,眼神里翻涌着惊涛骇浪。
她现在才明白,林默之前说的所有话,都不是在画饼,而是在为此刻的邀请,铺设一条无法拒绝的轨道。
他先是揭示了西部物流成本高昂的困境,让她看到“路”的价值。
然后,他又描绘了“垄断”和“定价权”的惊人前景,点燃她内心最原始的商业野心。
最后,他抛出了这个“基建基金”的方案,提供了一个将野心变为现实的、具体的路径。
环环相扣,步步为营。
这个男人,哪里是什么来探路的卒子,他分明是一个最顶级的操盘手!
“我为什么要当第一个?”苏曼终于开口,声音带着一丝她自己都未曾察觉的沙哑,“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也可能是第一个被毒死的。林主任,你这个基金,现在还只存在于你这张纸上。没有先例,没有法律支持,甚至没有一份正式的文件。你让我把几百亿的真金白银,投进你一个口头的构想里?”
“因为第一个,才能拿到最好的条件。”林默的回答简单而直接。
他拿起那支红色的铅笔,在代表“企业”的那个方框上,写下了“苏曼”两个字。
然后,他在这个名字旁边,画下了一个清晰的百分比符号,后面跟着一个数字——30%。
“我承诺,作为基金的创始股东,曼殊集团将永久性地获得,这条沙漠公路未来所有过路费收益的30%,作为优先分红。”
苏曼的瞳孔,猛地一缩。
永久性!
优先分红!
这两个词,任何一个,都足以让华尔街最贪婪的饿狼为之疯狂。
这意味着,只要这条路存在一天,只要有车在上面跑,曼殊集团就能源源不断地从中获取收益。这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投资项目,这是一份可以传世的、稳定产生现金流的顶级资产!
林默看着苏曼脸上那无法掩饰的震惊,他知道,鱼儿已经咬住了最致命的那个钩。
他靠在椅背上,双手摊开,脸上露出一个轻松而真诚的笑容。
“苏总,路,我会修。国家会为这条路扫清一切政策和行政上的障碍。”
他停顿了一下,目光变得深邃而坦诚,仿佛在与她进行一场灵魂深处的对话。
“但这条路,要用你的钱来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