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历史军事 > 胎穿农家子,科举来扬名 > 第186章 克日誓师驰北疆 临行话别寄平安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86章 克日誓师驰北疆 临行话别寄平安

紫宸殿的决议以最快的速度变成了具体的行动。旨意下达当日,整个新军大营如同上紧了发条的机器,轰然运转起来。

陈彦被任命为平北行军参军,赞画军机的消息传回大营,众将士并未感到太多意外。三个月来,这位年轻参军的能力与付出,早已深入人心。他立即与太孙赵宸一道,投入到了紧张的出征准备中。

军令如山! 陈彦代太孙连下数道严令:

“全军即刻起,进入一级战备!检修军械,整顿鞍马,配发箭矢,核查甲胄!”

“粮秣官!按二十日份,配足干粮、盐巴、药材!”

“军需官!清点所有帐篷、锅釜、柴刀、绳索等一应物资,不得有缺!”

“军法官!重申行军律令,严明纪律,有违令懈怠者,军法从事!”

整个大营顿时人喊马嘶,一片繁忙。铁匠铺叮当声不绝于耳,加紧修复磨损的兵刃;辎重营车马辚辚,将堆积如山的粮草物资装车捆绑;各队队正、哨长奔走呼喝,清点人员,检查装备。一股大战将至的紧张而有序的气氛,弥漫在营地上空。

时间紧迫,只有三天! 太孙赵宸与陈彦在临时充作行军总管府的大帐内,与兵部派来的郎中、熟悉北疆地理的五军都督府佥事等人,对着巨大的舆图,反复推敲行军路线。

“陛下要求火速驰援,必须选择最快路径!”赵宸手指点在地图上的云州位置,语气急切。

兵部郎中面露难色:“殿下,从洛阳至云州,常规官道迂回,需经过太原、雁门,虽路况较好,但耗时至少月余,恐缓不济急。”

五军都督府的一位老成佥事沉吟道:“若要快,唯有走捷径。可从洛阳渡河北上,经邺城,入滏口,穿越太行山,走飞狐道,直插代郡,再北上云州。此路线最近,若急行军,约半月可抵云州境内!”

“飞狐道?”陈彦目光一凝。他读过地理志,知飞狐道乃穿越太行山的险峻孔道,蜿蜒于崇山峻岭之间,最窄处仅容单骑通过,山高谷深,行军极为艰难,但确是连接河北与山西北部的最短路径。

“此道险峻,大军通行,恐有风险。”兵部郎中担忧道。

“顾不了许多了!”赵宸决然道,“云州危在旦夕,每晚到一日,便多一分沦陷的风险!就走飞狐道!传令,多备开山斧、绳索,征调熟悉山路的向导!再险,也要闯过去!”

“遵命!”陈彦点头,此虽险招,却是当前唯一可能及时赶到战场的选择。他补充道:“需令前锋营精锐先行,遇有险阻,立即开路架桥,保障大军通行。另,需派快马持总管令牌,先行通知沿途州县,于飞狐道出口预备粮草补给。”

路线既定,各项准备工作更加具有针对性。接下来的两天,陈彦几乎不眠不休,与太孙一同,事无巨细地检查各项准备。从每一辆粮车的捆绑是否结实,到每一匹战马的马蹄铁是否完好;从士卒随身携带的干粮袋、水囊,到医护营准备的伤药、绷带;他都一一过问。他知道,千里奔袭,细节决定成败,任何一点疏漏,都可能在大军行进中被无限放大。

出征前夜,陈彦终于得以短暂返回城中宅邸。 夜色已深,府内却灯火通明。苏幕婉显然一直未曾安睡,在厅中焦急等候。见他满身疲惫归来,她立刻迎上前,眼中是掩饰不住的担忧。

“公子……”她轻声唤道,为他解下沾染尘土的外袍。

“幕婉,”陈彦看着她略显苍白的脸,心中涌起一丝愧疚与柔情,“明日,我便要随军北上了。”

苏幕婉的手微微一顿,随即低下头,轻轻“嗯”了一声,声音有些哽咽:“妾身……知道了。” 她早已从市井传闻和府中下人的议论中,得知了北疆的紧急军情和新军即将出征的消息。

她沉默片刻,转身从内室取出一个精心绣制的锦囊,双手递给陈彦,眼中水光潋滟,却强忍着没有落下:“公子,这是妾身前日去大相国寺,求得的一道平安符。听闻飞狐道险峻,北地苦寒,匈奴凶悍……妾身别无他求,只愿佛祖保佑公子,平安归来。”

陈彦接过那尚带着她体温和淡淡馨香的锦囊,只见上面用细密的针脚绣着“平安”二字。他心中最柔软的地方被触动了,伸手轻轻握住她微凉的手,郑重道:“幕婉,放心。我必谨慎行事,珍惜此身。你在家中,好生照顾自己,等我凯旋。”

没有过多的儿女情长,但彼此的牵挂与承诺,已尽在不言中。这一夜,府中的灯火亮了很久。

第三日黎明,寅时刚过,京西大校场已是人山人海,旌旗蔽日。 五万新军将士,甲胄鲜明,队列严整,肃然而立。刀枪如林,反射着初升朝阳的寒光,一股冲天的肃杀之气,直干云霄。

陈彦一身戎装,腰佩长剑,背着苏幕婉所赠的锦囊,带着石头,早早便来到了点将台下。石头也被编入军中,作为陈彦的亲随。他虽年纪不大,但机灵忠心,数月军营生活,也练就了一身结实的筋骨。

太孙赵宸身着金甲,外罩猩红战袍,腰佩天子剑,英姿勃发,在英国公张辅等将领的簇拥下,登上了高高的点将台。他目光扫过台下黑压压的、如同钢铁丛林般的军队,心潮澎湃。

“擂鼓!”赵宸朗声下令。

“咚!咚!咚!咚!”

三通聚将鼓罢,声震四野,校场上鸦雀无声,只有战旗在晨风中猎猎作响。

赵宸深吸一口气,运足中气,声音如同洪钟,传遍整个校场:

“将士们!”

“吾等在此苦练三月,所为何来?”

“为的便是保家卫国!扫荡胡虏!”

“如今,匈奴猖狂,纠集二十万大军,犯我疆土,围我云州!杀我同胞!镇国公重伤,北疆危急!”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报效国家,正在今朝!”

“陛下有旨,命我等即刻北上,驰援云州,与匈奴决一死战!”

“此去,山高路远,道险且艰!此去,面对的是凶残的敌人,是严酷的环境!”

“但是,吾等身后,是父母妻儿,是祖宗庐墓,是万里锦绣河山!吾等退一步,则家园涂炭,国门洞开!”

“新军儿郎,可有贪生怕死之辈?!”

台下五万将士,爆发出惊天动地的怒吼:“没有!没有!没有!”

“新军儿郎,可敢随孤北上,破敌建功,卫我河山?!”

“敢!敢!敢!誓死追随殿下!保卫家园!杀敌立功!” 声浪一浪高过一浪,直冲霄汉,士气高昂到了顶点!

“好!”赵宸“锵啷”一声拔出腰间天子剑,斜指北方,“三军听令!目标——云州!出发!”

“出发!出发!出发!”

号角长鸣,战鼓雷动!前锋骑兵率先开拔,蹄声如雷,尘土飞扬。紧接着,步军、弓弩、辎重,各营依次而动,如同一条苏醒的钢铁巨龙,缓缓启动,向着北方,向着烽火连天的战场,迤逦而去。

陈彦骑在马上,位于中军,与太孙赵宸、英国公张辅等人并辔而行。他回首望了一眼渐行渐远的洛阳城廓,心中充满了对未知征途的凝重,但更多的,是一往无前的决心。

五万新军,这把倾注了无数心血铸就的利剑,终于出鞘,寒光直指北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