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李云龙的声音陡然提高,如同战鼓擂响,震得殿宇嗡嗡作响。

“从明日起,尔等每日清晨,先习武,再习地理,午后方可研习儒学。”

“儒学是修身之本,但若连国门都守不住,修身又有何用?”

他目光扫过赵构,那少年仍低着头,身体微微颤抖,但不再是完全的恐惧,而是夹杂着一丝羞愧。

李云龙知道,只有真正触动他们的痛处,才能激发起他们的血性。

“散了吧。”

“回去之后,将桌上的舆图临摹十遍,明日一早,朕要听你们各自对燕云十六州战略要地的见解。”

“答不上来者,罚抄《武经七书》百遍!”

皇子们如蒙大赦,纷纷行礼告退,步伐匆忙而凌乱。

殿内恢复了寂静,李云龙疲惫地靠在龙椅上,揉着眉心。

他并非真的为难这些孩子,而是深知时间紧迫。

女真人的铁蹄随时可能踏破山河,而他能做的,就是尽一切努力,为大宋留下一线生机,无论是通过军事改革,还是通过教育未来储君。

他看着空荡荡的殿宇,脑海中浮现出自己穿越以来所面临的种种挑战。

眼下,皇子们的教育问题只是其一,更深层次的忧虑,在于大宋皇室血脉的未来。

他,李云龙,占据了宋徽宗赵佶的躯壳。

赵佶的血脉固然众多,但这些孩子已经定型,大多沾染了赵佶的文弱习气。

要彻底改变他们的心性,如同逆水行舟,耗时耗力。

“两条腿走路,才是最稳妥的。”李云龙低声自语。

他需要从零开始,培养真正属于他李云龙理念的继承人。

一个从小就接触兵法、地理、实务,而不是被困在诗词歌赋中的孩子。

然而,这涉及到一个极为敏感且现实的问题——后宫。

李云龙的眉头紧锁。

自从他穿越以来,便极少踏足后宫。

原因复杂而现实。

首先,赵佶这具身体已人到中年,精力不济,过度沉湎于女色,只会拖垮他正在进行的繁重改革。

其次,也是最让他感到别扭的,是道德上的障碍。

在他李云龙的灵魂深处,这后宫三千佳丽,都是原主赵佶的女人。

他一个现代人,即便身处帝位,也无法轻易逾越那道心理防线——睡别人的老婆,终归膈应。

但现在,为了大宋的未来,他不得不面对这个现实。

他需要新的血脉,需要一个能配合他,甚至能理解他理念的女人,为他孕育出下一代的“战狼”继承人。

“是继续在赵佶的后宫里挑选,还是另辟蹊径,寻找新人?”

李云龙很快做出了决定。

赵佶的妃嫔们,大多是传统意义上的美人,要么是出身高贵,娇生惯养,要么是精通琴棋书画,柔弱无骨。

她们是太平盛世的产物,无法理解他所需要的“铁血”精神。

他需要一个与众不同的女人。

一个不惧风霜,心性坚韧,甚至带着几分野性的女人。

一个能理解“保家卫国”比“吟风弄月”重要的女人。

李云龙起身,走到窗前,看着宫墙外的天空。

他决定,要为大宋物色一位“巾帼英雄”,而不是一个“深宫怨妇”。

他立刻传令,召集几位他近来提拔起来,以务实着称的亲信大臣入宫议事。

很快,宰相李纲,以及几位负责枢密院和吏部的中坚力量齐聚御书房。

这些人都是经过李云龙数次清洗和提拔后,留下的实干派,他们对李云龙的雷厉风行早已习以为常。

“陛下,不知急召臣等前来,所为何事?”

李纲率先问道,他的神情略带忧色,以为是北方的战事又有了新的变化。

李云龙没有拐弯抹角,直截了当地将他的忧虑和计划说了出来。

“今日朕考校皇子,结果让朕大失所望。”

“他们空有皇室名号,却无治国之能,更无保家卫国之志。”

“若未来由他们继位,大宋危矣!”

几位大臣面面相觑,心中虽有所预料,但听到皇帝如此直白地批评皇子们,仍感到震撼。

“陛下所言极是。”

枢密院的官员低声附和,“如今朝局虽稳,但外患日盛,继承人若无远见卓识,后果不堪设想。”

“所以,朕需要新的继承人。”

李云龙目光锐利,扫过众人。

“朕深知,要将现有的皇子们彻底掰正,需要漫长的时间和巨大的精力。”

“但国事如棋局,容不得半点拖延。”

“朕决定,要从头开始,培养下一代的储君。”

大臣们听闻皇帝要重新生育皇子,心头一松。

这本是理所当然的事情,皇帝正值壮年,广纳后宫,开枝散叶,是皇室的责任。

然而,李云龙接下来的话,却让在场所有人都如遭雷击。

“朕召尔等来,并非只是为了告诉你们朕要增添子嗣。”

“朕要告诉你们的,是朕对这位未来储君之母的要求。”

李云龙身体前倾,语气异常严肃。

“朕要的,不是一个传统的妃子。”

“朕要选的女人,必须符合朕对大宋未来君主培养的需要。”

“她不能是娇弱的闺秀,不能是只会吟诗作画的文弱女子。”

“她必须是性格直率,目光长远,甚至要具备敢打敢杀的胆魄和胸襟!”

李纲愣住了,他跟随陛下多年,深知陛下行事风格异于常人,但如此直白地要求未来的妃子具备“敢打敢杀”的特质,简直闻所未闻。

“陛下,敢问您……是想为储君寻一位,具备武将之风的生母?”

李纲小心翼翼地问道。

“武将之风?”

“不完全是。”

李云龙摇了摇头。

“朕要的,是那种骨子里带着血性和韧劲的女人。”

“她们不必出身高贵,但必须经历过磨砺,懂得民生疾苦,懂得国家大义。”

“她们的眼界,不能局限于后宫的方寸之地,而要能看到山河万里!”

他停顿了一下,语气中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决绝。

“朕要打破传统,打破那些只知以美貌和才艺取悦帝王的旧习。”

“朕要为大宋选一位‘国之母仪’,而这个‘母仪’,不是指端庄贤淑,而是指能与朕共同承担江山社稷的‘巾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