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历史军事 > 摊牌了,我是藩王,也是军火商 > 第166章 爵禄虚而实,封地权柄增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66章 爵禄虚而实,封地权柄增

京城的圣旨,比朱衡预想中来得更快。

当那名面白无须,身着华贵蟒袍的司礼监秉笔太监,手捧一卷明黄的圣旨,在一众锦衣卫的簇拥下抵达大同时,整个大同府都为之震动。

大同总兵李成梁,山西布政使,按察使,所有叫得上名号的文武官员,无不恭恭敬敬地跪在城门外,迎接天使。

朱衡作为代王,身份尊贵,自然不必出城跪迎,但也在王府正殿前设下了香案,率王府上下人等恭候。

“圣旨到——”

尖细的嗓音划破长空,传旨太监在一众官员的簇拥下,昂首挺胸地步入代王府。他目光在朱衡身上一扫,眼神深处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惊讶。眼前的代王,比传闻中要年轻太多,也沉稳太多,那份从容不迫的气度,全然不像一个被发配到边塞的落魄宗室。

“代王朱衡,接旨。”太监展开圣旨,朗声宣读。

冗长的官样文章之后,核心内容终于浮出水面。

“……代王朱衡,忠君体国,献器有功,于社稷危难之际,解朝廷之忧,振边军之威,朕心甚慰。特晋封为代郡王,食邑增三千户,赐金千两,锦缎百匹,以彰其功……”

圣旨一宣读完毕,跟在后头的官员们脸上都露出了艳羡之色。

从亲王之子册封的郡王,到直接以封地为号的郡王,虽只一字之差,却是天壤之别。这代表着皇帝的认可,意味着朱衡从一个边缘化的宗室,一跃成为了圣眷在身的皇亲。食邑三千户,更是实打实的经济利益。

李成梁心中暗暗点头,看来自己这步棋是走对了。这位代王,前途不可限量。

王五在朱衡身后,激动得浑身都在发抖,拳头攥得紧紧的,脸上满是与有荣焉的狂喜。王爷,王爷他出人头地了!

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朱衡在叩谢皇恩之后,却并未立刻接旨。他直起身,对着传旨太监,平静地开口。

“有劳公公远道而来。皇恩浩荡,朱衡感激涕零。只是,这爵位与食邑,朱衡愧不敢受。”

此言一出,满场皆惊。

王五的笑容僵在脸上,差点以为自己听错了。王爷这是疯了吗?到手的爵位和赏赐,居然不要?

传旨太监的眼睛也眯了起来,他见过的王公贵族不知凡几,为了爵位争得头破血流的有,为了封地打得不可开交的也有,却从未见过有人把送上门的富贵往外推的。

“王爷,这可是陛下的恩典,您这是何意?”太监的语气里,带上了一丝审视。

朱衡微微一笑,不卑不亢:“公公误会了。非是朱衡不识好歹,实在是如今北疆战事紧急,鞑靼十万铁骑兵临城下,大同安危,系于一线。朱衡身为大明藩王,食君之禄,岂能在此刻只顾自家荣华?”

他顿了顿,声音陡然拔高,掷地有声。

“朱衡不要爵位,不要食邑!朱衡只向陛下,求两样东西!”

传旨太监来了兴趣:“哦?王爷请讲。”

“其一,如今兵部订单已下,然军火制造,事关重大。从矿石开采,到冶炼成钢,再到制成枪炮,工序繁杂,耗时耗力。沿途州府,但凡有一处关卡盘剥,一个官吏掣肘,便会延误军机。因此,朱衡恳请陛下,赐下特权,允我‘督造九边军械’。凡军械制造所需之一切事宜,山西一省,地方官府不得干涉,需全力配合!若有阳奉阴违,怠慢军心者,许我先斩后奏之权!”

“嘶——”

周围的官员们倒吸一口凉气。

这哪里是请求,这简直是在要权!而且是要命的权!“督造九边军械”,这名头一听就是个苦差事,但后面那句“地方官府不得干涉”,乃至“先斩后奏”,这分量就太重了。这意味着,在军火制造这件事上,他朱衡在山西境内,将是超越布政使和按察使的存在。

传旨太监眼皮一跳,深深地看了朱衡一眼。这代王,图谋不小啊。爵位是虚的,这权柄可是实的。

“王爷的第二个请求呢?”

“其二,军械之本,在于钢铁。如今山西铁料,皆操控于几大晋商之手,价格时高时低,品质亦良莠不齐。战时,若奸商囤积居奇,或以次充好,后果不堪设想。”朱衡的声音冷静而清晰,每一个字都敲在众人的心上,“为杜绝此患,确保军火供应万无一失,朱衡恳请陛下,将山西境内所有已探明及未探明的煤、铁矿产,尽数划归代王府,由王府统一开采、冶炼、调配!所得之利,除供应军工作坊外,七成上缴国库,三成留作王府开销及扩大再生产之用。”

如果说第一个请求是让官员们震惊,那第二个请求,就简直是石破天惊了!

山西,自古便是煤铁之乡。这里的矿产,是无数晋商家族的命根子。朱衡这一开口,竟是要将整个山西的矿业,一口吞下!

这是要断了所有晋商的根!

就连李成梁,都听得心惊肉跳。他知道代王有本事,却没想到他有这么大的胆子,敢与整个晋商集团为敌。

传旨太监沉默了。他久居宫中,伺候在嘉靖皇帝身边,最是了解那位主子的心思。皇帝最恨什么?两样东西:藩王做大,和文官集团抱团。

可朱衡今日的请求,却巧妙地绕开了这两点。

他要权,却是为了给朝廷办事,造枪炮打鞑子。他要利,却是将大头七成都给了国库,自己只拿三成。这姿态,摆得太正了。

更重要的是,他这是在用一个藩王的身份,去撬动山西根深蒂固的晋商势力。这帮商人,富可敌国,却一向是针插不进,水泼不进,朝廷想从他们身上收点税都难如登天。若是让朱衡这头猛虎去跟他们斗,无论谁输谁赢,对皇帝来说,都是乐见其成的好事。

这笔政治账,太划算了。

太监脸上的审视,渐渐化为了一丝欣赏。他将圣旨缓缓卷起,递还给身边的小太监,这才对朱衡笑道:“王爷的请求,咱家记下了。王爷高风亮节,一心为国,咱家一定原原本本地,禀明圣上。至于这爵位……王爷既是为国操劳,那这份恩典,陛下想必也不会收回的。王爷,您就安心等着好消息吧。”

他话锋一转,竟是直接替皇帝做了半个主。

朱衡躬身一礼:“多谢公公体谅。”

送走了传旨太监一行,王府内外的气氛变得古怪起来。官员们看朱衡的眼神,充满了敬畏与疏远。他们知道,从今天起,山西的天,要变了。

王五凑到朱衡身边,压低了声音,脸上又是兴奋又是担忧:“王爷,您……您这是要跟全山西的商号对着干啊!他们可都是吃人不吐骨头的狠角色!”

朱衡负手而立,望着京城的方向,嘴角勾起一抹冷冽的弧度。

“对着干?不。”

他转过头,看着王五,眼中闪烁着一种对方无法理解的光芒。

“我是要给他们立一个新的规矩。一个由我,说了算的规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