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都市言情 > 年代:重生1950,养仨娃! > 第264章 金蝉脱壳巧布阵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这是一个精心设计的“烟雾弹”,也是一个风险与机遇并存的布局。

风险在于,他主动暴露了“阅读外文技术资料”的能力,可能会引来更深的关注;

机遇在于,这能将那些真正核心的、来自虚拟图书馆和未来信息的超时代知识,一定程度上“洗白”,归因于这些“来历清白”的旧书和他个人的“悟性”。

同时,他也在利用这段时间,真正开始深入研究那本《无线电原理》和那张滤波电路图。

地窖实验室里,他用收集来的废旧元件,尝试搭建简单的电路,测试信号。

矿石收音机的性能已被他挖掘到极限,他渴望获得更远、更清晰的信息来源,这不仅是学习的需要,未来也可能成为获取关键信息、应对危机的重要手段。

然而,研究进展并不顺利。

缺乏关键的高精度元件(如可变电容、特定阻值的电阻),也没有可靠的电源(手摇发电机功率太小且不稳定),许多理论无法付诸实践,或者效果极差。

这让他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在这个物资匮乏的年代,想要真正做点事情,是何等的艰难。

几天后的一个傍晚,林向阳正在屋外老槐树下,假意对照着那本破旧俄文《机械基础》,给学习小组的孩子们讲解一个简单的杠杆原理应用。

钱叔背着手,慢悠悠地踱步过来,脸上依旧挂着那副令人捉摸不透的笑容。

“哟,向阳又在给同学们上课呢?”

他笑眯眯地打招呼,目光却似无意地扫过林向阳手边那本显眼的、带着斯拉夫字母封面的旧书。

林向阳心中冷笑,鱼果然上钩了。

他抬起头,脸上露出恰到好处的“专注”和一丝被打扰的“不悦”,随即又迅速换上谦逊的表情:“钱叔。就是大家一起讨论讨论,谈不上上课。”

钱叔走近几步,拿起那本俄文《机械基础》,随手翻了两页,啧啧道:“这洋码子书……你看得懂?”

“连蒙带猜,看个图。”

林向阳“不好意思”地笑了笑,“主要是这书里的图画得清楚,有些结构挺启发人的。也是在废品站碰运气淘到的,花了……花了两毛钱呢。”

他刻意强调了下价格和来源。

“呵呵,不错,不错,肯钻研是好事。”

钱叔将书放下,目光又落在林向阳之前随手放在旁边石凳上的笔记本上,那上面有他故意画的一些复杂电路草图。

“这是……又琢磨啥新玩意儿呢?”

钱叔看似随意地问。

“没啥,瞎画的。”

林向阳连忙将笔记本合上,一副不欲多谈的样子。

钱叔深深地看了他一眼,那眼神仿佛在说:“小子,你还嫩了点。”

但他没有戳破,只是意味深长地说道:“这技术上的事啊,光靠自己闭门造车可不行。容易走弯路,也容易……惹上不必要的麻烦。有些东西,不是你这个年纪该碰的,碰了,也未必是福气。”

这话看似劝诫,实则警告,暗示林向阳的研究可能已经触及了某些敏感的边界。

林向阳心中凛然,面上却故作懵懂:“钱叔说的是,我就是自己瞎琢磨,解闷儿。”

钱叔不再多言,背着手,哼着不成调的小曲,慢悠悠地走开了。

看着他离去的背影,林向阳知道,第一阶段的“烟雾弹”已经放出。

钱叔肯定已经注意到了他在“刻苦钻研”俄文技术书籍,这至少部分解释了他的技术来源,暂时转移了对方对地窖和其他更核心秘密的注意力。

但危机远未解除。

钱叔背后的“领导”是谁?

他们对自己“钻研”无线电这类敏感技术是何态度?

是仅仅观察,还是会采取进一步行动?

那张神秘的滤波电路图,与“盾”字册子、德国相机之间的关联,依旧迷雾重重。

而家中那点微薄的积蓄,在购买了旧书和部分实验材料后,再次告急。想要在技术和物资上有所突破,需要更多的资金支持。

傍晚,林向阳召开了一次严肃的家庭会议。

他将目前面临的潜在威胁(隐去了钱叔的具体试探,但强调了有人盯上他们家的事实)、经济困境以及他打算进一步研究无线电技术的想法,都坦诚地告诉了弟妹。

“……情况就是这样。”

林向阳总结道,“我们现在像是走在独木桥上,两边都是悬崖。一方面,要小心谨慎,不能让人抓住把柄;另一方面,也得想办法让自己变得更‘有用’,更有‘价值’,同时也要赚到足够的钱,来支撑我们的学习和研究。”

“大哥,你说怎么做,我们就怎么做!”

卫国第一个表态,小脸上满是坚定。

晓梅也用力点头:“对!我们不怕!咱们‘向阳互助组’不是还能接活儿吗?我们可以更努力一点!”

晓雨虽然不太懂,但也挥舞着小拳头:“小雨也帮忙!”

看着弟妹们团结一心的样子,林向阳心中暖流涌动。

他拿出笔记本,上面列出了几条应对策略:

一、 巩固技术形象:继续“表演”刻苦钻研俄文技术书籍,适当在学习小组和邻里间,展示一些无伤大雅、又能体现“学以致用”的小发明、小改进,巩固“自学成才技术流”的人设。

二、 拓宽财源:“向阳互助组”在保证合规的前提下,积极承接更多的修理、改良任务。同时,寻找新的、更隐蔽的创收途径。

林向阳提到了一个想法——利用他对未来一些简单商品趋势的模糊记忆(信息差),结合手头技术,尝试制作一些成本低、有销路的小物件。

三、 提升自保能力:加强家庭内部的警戒,完善地窖的隐蔽性和防御措施。

林向阳甚至开始构思,能否利用有限的电子元件,制作一个更有效的、覆盖屋周区域的简易预警装置。

四、 深挖线索:在确保绝对安全的前提下,利用地窖实验室和现有资料,继续研究《无线电原理》和那张滤波电路图,希望能从中找到提升信息获取能力的方法,或者……解开其与“盾”字册子关联的蛛丝马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