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更厉害的本事?”卫国立刻抬起头,眼睛放光,“比修窗户、做烤炉还厉害?”

“当然。”

林向阳指着墙上的防空图画,“比如,要是真有一天,天上嗡嗡飞来敌人的飞机,你怎么知道它是来扔炸弹的,还是只是路过?怎么判断它飞得多高、多远?怎么在最关键的时候,保护好自己,甚至……帮到更多的人?”

他将空袭预警、敌机识别、弹道判断这些复杂的概念,用孩子能理解的、带着英雄主义色彩的语言包装起来。

卫国果然被吸引住了。

男孩子骨子里对军事、对英雄的向往被点燃。他用力点头:“想学!大哥,你教我!”

“好!那我们就从最简单的‘口令’开始。”

林向阳顺势引导,“就像八路军有联络暗号一样,观察飞机也有专门的‘术语’。这些术语,很多都是从国外传过来的,比如……俄文。”

他巧妙地建立了连接。

“俄文?”

卫国眨巴着眼,看了看那本厚书,似乎有点明白大哥要做什么了。

“对。我们先学几个最常用的。”

林向阳用树枝在地上写写画画,他当然不会写俄文,而是用图形和拟声来辅助记忆。

“比如,空袭警报,俄文里有个词叫‘тpeвoгa’(特列沃加),意思是‘紧急、危险’,听到这个,就要立刻找地方躲起来,就像画里这样。”

他指着防空洞的图画。

“特列沃加……”卫国跟着念,觉得有点拗口,但意思很好记。

“还有,‘выcoтa’(维索塔),是高度的意思。‘дaльhocть’(达利诺斯季),是距离的意思。‘пapameтpы’(帕拉梅特雷),就是刚才王工说的,参数、数据的意思……”

林向阳挑选着可能与手册内容相关,又能在“防空知识”里找到解释的简单词汇,用形象的方式教给卫国。

他教得用心,卫国也学得认真。

尤其是将这些词汇与“打飞机”、“保护家园”联系起来后,卫国的记忆动力空前高涨,反复念叨着那几个发音奇怪的词汇。

晓梅在一旁看着,大眼睛里闪着好奇的光,也跟着默默记诵。

“好了,今天先学这几个。”

林向阳见火候差不多,便话锋一转,拍了拍那本俄文手册,用一种看似随意的语气对卫国道:

“卫国,你看,这书上都是这种‘术语’。大哥虽然认识一些图,但这些字看不懂,就不知道这机器到底该怎么调才算最好。就像你光有力气,不知道扳手该往哪儿使劲,也修不好东西,对不对?”

卫国看着书上那些密密麻麻的“天书”,深以为然地点点头。

“所以,你想不想帮大哥一个忙?”

林向阳抛出真正的目的,“明天,你再去厂里找王工,不用提这本书。你就说,昨天教你的‘防空术语’你记住了,还想跟他学更多,比如……怎么判断飞机飞多高(维索塔)的‘参数’(帕拉梅特雷)是怎么算出来的?或者,就问他‘帕拉梅特雷’到底是什么意思,还有没有其他好玩的‘术语’?”

他教给卫国的,不仅仅是几个单词,更是一套符合他年龄和认知水平的好奇说辞。

一个对“打飞机”感兴趣的孩子,向一位看起来懂行的技术工人请教相关“术语”,合情合理,不会引起任何怀疑。

“你就假装是对这些词本身感兴趣,缠着他多问几句。”

林向阳低声叮嘱,“特别是,如果他提到任何跟这本书里的图有点关系的词,或者……如果他愿意,哪怕只是随口念几句这书上的字,听听是什么意思,你就用心记下来,回来告诉大哥。这就像……就像帮大哥‘翻译’敌人的‘密码’一样,很重要!”

林向阳为这个任务披上了一层“秘密行动”的外衣,这极大地激发了卫国的使命感和兴奋度。

“放心吧,大哥!包在我身上!”

卫国挺起小胸脯,用力拍了拍,脸上洋溢着接受重要任务的庄严和激动,“我明天一早就去!一定把‘密码’给你套出来!”

看着弟弟那跃跃欲试的样子,林向阳心中稍安。

这是一步险棋,也是一步巧棋。

利用卫国的童真和无心之举作为掩护,去触碰那敏感的技术情报。

成败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王工的反应和卫国随机应变的能力。

夜色渐浓,大杂院里各家各户陆续亮起灯火,煤油灯或蜡烛的光晕在窗纸上摇曳。

林向阳将俄文手册重新用报纸包好,慎重地收进炕柜底层,与那几本神秘旧书放在一起。

它们静静地躺在那里,仿佛沉眠的巨兽,等待着唤醒的咒语。

而那本“盾”字册子,则被他贴身收藏。

无论其来历如何,在当下这暗流隐约涌动的环境中,它所传达的关于隐蔽、防护和生存的智慧,或许比任何技术资料都更为迫切。

他站在窗前,望着窗外沉沉的夜色和邻居家模糊的灯火。

卫国已经带着“秘密任务”的兴奋沉沉睡去,晓梅也收拾好了课本和账本。

夏日的晨光,驱散了夜晚残留的最后一丝凉意,将大杂院染上一片明亮的金黄。

林卫国怀着“秘密任务”带来的兴奋与庄严,早早便扒完了碗里的糊糊,那双总是透着憨直和吃货满足感的眼睛里,此刻闪烁着一种前所未有的、名为“使命”的光芒。

“大哥,我去了!”

卫国用力拍了拍胸脯,仿佛那不是去机械厂,而是奔赴某个重要的前线。

林向阳看着弟弟那副跃跃欲试的模样,心中既有期待,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

他拍了拍卫国的肩膀,低声最后叮嘱了一句:“机灵点,自然些,安全第一。”

“晓得了!”

卫国重重点头,转身像头小牛犊似的,噔噔噔地冲出了大院门,身影很快消失在胡同口。

林向阳目送他离开,轻轻吸了口气。

将破解俄文手册的希望寄托在卫国这孩子气的“套话”上,实属无奈之举,但眼下,这似乎是最不引人注意的方法。

他收敛心神,拿起书包,也准备前往学校。

生活的车轮依旧要向前滚动,“向阳互助组”还有几件零活等着他放学后处理,家中的存粮也需要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