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桥横跨两界星海后,“共享”的理念如同尘光稻的种子,在每个生灵心中生根发芽。
新源地的聚落里,出现了“道心市集”——这里没有货币交易,生灵们用各自的产出交换所需:五域的灵脉泉水换异域的星辰沙,壁垒族的防御符换诸天的共生花,孩子们则用亲手编织的草环换彼此的故事。市集中央的石碑上,刻着灵芽写下的话:“共享非等价,乃心意相通。”
这一日,道心市集来了一位特殊的交易者——他是“枯竭域”的使者,域内灵脉早已干涸,生灵们靠储存的最后一点本源艰难维生。使者捧着一块干裂的“本源石”,声音沙哑:“我们没有能交换的东西,只想求一点尘光稻种,让族人活下去。”
念初没有犹豫,让灵芽取来最饱满的稻种,又附赠了一本《活脉术详解》。“拿着吧,”她轻声道,“共享不是交易,是看到彼此的难处,伸手拉一把。”
使者泣不成声,捧着稻种与典籍,对着两界生灵深深一拜:“枯竭域永世不忘这份恩情!”
消息传回枯竭域,生灵们在使者的带领下,以本源石为基,用活脉术一点点唤醒沉睡的灵脉。三个月后,第一株尘光稻在枯竭域破土而出,消息传来,新源地的聚落里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欢呼。
“这才是普惠的真意啊。”星铠望着枯竭域传来的影像,感慨道,“不是把现成的东西分出去,是教会他们自己创造希望。”
为了让更多像枯竭域这样的地方受益,念初与星铠发起了“道心深耕计划”——组织两界的修士与能工巧匠,深入贫瘠域界,传授种植、筑防、疗愈等技艺,让每个域界都能拥有自给自足的能力。
五域的灵农组成“稻香队”,带着尘光稻种和改良土壤的法门,奔赴灵脉稀薄的角落;异域的星纹师成立“星轨组”,教偏远域界的生灵利用星辰之力改善环境;灵芽则亲自带队,将活脉术与本源守护术结合,创造出能快速唤醒枯竭灵脉的“深耕术”。
在“裂隙残域”,稻香队的队员们与当地生灵同吃同住,手把手教他们辨识土壤特性。当第一片尘光稻田在残垣断壁旁丰收时,残域的老者捧着稻穗,老泪纵横:“我们以为这里永远只会长石头,没想到能长出粮食。”
在“风暴界”,星轨组的星纹师们用星辰沙绘制出“定风阵”,让肆虐的罡风变得温和,成为滋养作物的天然动力。风暴界的生灵第一次走出避风洞,看到了完整的星空,眼中满是震撼。
道心深耕计划开展的第三年,两界星海的贫瘠域界数量减少了大半。这些域界没有忘记恩情,纷纷派出最优秀的子弟加入计划,将学到的技艺再传授给其他需要帮助的地方,形成了“普惠循环”。
这一日,新源地的老槐树下,召开了“深耕成果会”。来自枯竭域的使者,如今已是域内的“稻作能手”,他带来了新培育的“耐旱尘光稻”,分享给其他域界;裂隙残域的代表则展示了用深耕术唤醒的灵脉样本,灵脉中不仅有五域的道韵,还带着残域特有的坚韧。
“深耕的不只是土地,更是道心啊。”念初望着成果展示,轻声道。她想起最初在共生坛前,自己只是懵懂地引导道韵,如今才明白,真正的守护,是让每个生灵都拥有守护自己家园的能力。
灵芽在《普惠新篇》中写道:“共享是给予,深耕是赋能。当每个域界都能独立生长,又不忘相互扶持,星海才是真正的‘同源’。”
五域的落星谷,守道传灯碑前的尘光稻田旁,多了一片“感恩田”。田埂上插着无数小木牌,写着各个受益域界的名字。孩子们在田地里劳作,老者们则在碑前讲述着道心深耕的故事,阳光洒在他们身上,温暖而祥和。
“爷爷,我们为什么要帮那么多地方呀?”一个孩子问道。
老者指着远方的星海:“因为我们也曾得到过帮助呀。就像这尘光稻,一颗种子落地,能长出一片稻田;一份善意传开,能温暖整个星海。”
风穿过感恩田,稻穗的清香与远处普惠桥的光芒交织,带来了道心深耕后的丰饶气息。
五域的故事,在普惠之实与道心深耕中,变得更加厚重而扎实。它不再是高高在上的传奇,而是融入了每个域界的土地,每个生灵的日常,让守护与共生的信念,在深耕中愈发坚韧,在循环中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