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寒风,裹着南京城郊的尘土,刮在3团士兵的脸上像细针。队伍正沿着田间小路往合肥赶,马车上的弹药箱随着车轮颠簸,发出“哐当哐当”的声响,士兵们扛着步枪,脚步虽沉,却透着股往汇合点赶的急切——谁都想早点见到师部的弟兄,喝口热粥歇口气。
陈砚走在队伍中间,手里攥着从安全区带出来的半张地图,上面还留着拉贝先生标注的日军布防记号。他正琢磨着合肥的汇合路线,周明轩突然骑着马从后面赶上来,手里举着台还在发烫的电台,脸色急得发白:“团长!师部急电!吴师长让咱们立刻回师南京,守中华门!”
陈砚心里一紧,赶紧勒住马,接过电报纸——上面的字迹潦草,显然是仓促写就:“二团青龙山防线将破,三团紫金山遭日军9师团猛攻,中华门空虚,速带3团回援,固守中华门,为南京撤退争取时间。”
“合肥不去了?”张铁柱凑过来,手里的苗刀还沾着早上露水,他刚带着侦察兵探完路,没想到路线突然变了。
“中华门守不住,南京就完了,合肥汇合也没意义。”陈砚把电报递给身边的王锐,声音沉得像寒铁,“王锐,让后勤兵把马车上的粮食和弹药重新分配,重机枪优先装到前队,咱们走捷径回南京,抄近路穿牛首山,能比原路快两个时辰。”
王锐应着转身就跑,后勤兵们立刻掀开车帘,把用油布裹着的重机枪往马背上搬——5挺九二式重机枪,每挺配600发子弹,是3团的核心火力,之前打伏击缴获的2辆日军马车正好派上用场,拉着弹药跟在前队。
张铁柱也没闲着,招呼石刚带几个苗族侦察兵:“你们先去牛首山探路,看看有没有日军设卡,遇到小股鬼子别硬拼,记下路标就行。”石刚点点头,往队伍前头窜,身影很快消失在树林里。
队伍刚调整好方向,前面突然传来几声枪响——是石刚他们的信号。陈砚心里一沉,刚要催马往前,就见石刚跑回来,身上沾着草屑:“团长,前面山口有三十多个日军散兵,正拦着几个逃难的百姓抢东西,还架了挺轻机枪!”
“正好给弟兄们热热身。”陈砚拔出驳壳枪,对身边的1营士兵喊,“张铁柱带1营左翼迂回,绕到鬼子后面;王锐带2营正面佯攻,把鬼子的火力引过来;重机枪架在山坡上,等鬼子暴露就打!”
士兵们动作极快,1营的苗族弟兄跟着张铁柱往树林里钻,手里的苗刀在阳光下闪着冷光;2营士兵举着中正式步枪,往山口方向慢慢挪,故意弄出动静;重机枪手扛着枪,几步就爬到山坡上,枪口对准山口的轻机枪阵地。
“打!”随着陈砚一声喊,2营的步枪先响了,子弹擦着日军的头顶飞过,几个抢东西的日军赶紧往轻机枪后面躲。就在这时,张铁柱带着1营从树林里冲出来,苗刀劈砍的声音和日军的惨叫混在一起,正面的2营也趁机冲锋,重机枪“哒哒哒”的枪声一响,山口的日军瞬间乱了。
没一刻钟,战斗就结束了——三十多个日军被歼灭二十多个,剩下的五个成了俘虏,还缴获了1挺轻机枪、20支三八大盖和1200发子弹。被救的百姓里,有两个是之前从汤山逃出来的壮丁,见3团要去守中华门,当场就要求参军:“陈团长,俺们也会打枪,带上俺们,跟鬼子拼了!”
陈砚没拒绝,让他们跟着后勤兵搬运弹药:“好好练枪,到了中华门,有的是鬼子让你们打。”
队伍重新出发,这次走得更快了。牛首山的小路崎岖,有的地方只能牵着马走,百姓参军的壮丁帮着抬弹药,士兵们轮流扶着老弱——之前从安全区出来时,还有几个没找到亲人的老人跟着队伍,陈砚没赶他们走,现在正好让壮丁帮忙照顾。
临近傍晚时,远处终于出现了南京的轮廓——中华门的城楼在暮色里像个沉默的巨人,城墙上隐约能看到3团的军旗,还有几个来回跑动的身影。陈砚刚靠近城门,就见吴剑平带着几个参谋跑下来,他的军大衣上沾着血,显然刚从紫金山前线赶回来。
“陈砚,你们可来了!”吴剑平握住他的手,掌心全是汗,“三团在紫金山快撑不住了,李守业的二团只剩两百多人,还在青龙山拖鬼子,中华门就靠你们3团了!”
陈砚跟着吴剑平登上城楼,往下一看,城外的田野里已经能看到日军的帐篷,远处的炮火声越来越近——是9师团的先头部队到了。他指着城楼两侧的瓮城:“吴师长,咱们把重机枪架在瓮城拐角,鬼子攻城门时,能从两侧交叉火力;再让士兵在城墙根挖散兵坑,防止鬼子爬城;百姓参军的壮丁,让他们帮着搬运弹药,守着粮道。”
吴剑平点点头,立刻让参谋去传达命令。士兵们很快行动起来,重机枪手扛着枪往瓮城跑,“哐当”一声把机枪架在沙袋后面;步兵们拿着铁锹,在城墙根挖散兵坑,有的还在城墙上堆起石块,准备砸爬城的鬼子;壮丁们跟着后勤兵,把弹药箱搬到城楼两侧,方便士兵取用。
陈砚摸着城墙上的砖——上面满是弹孔,有的地方还沾着干涸的血,是之前守军留下的。他回头望了望南京城里,百姓们正往安全区跑,有的还在往城墙上递热水,心里忽然更沉了——这中华门,不仅是南京的城门,更是百姓最后的屏障,绝不能丢。
周明轩走到他身边,手里拿着刚破译的电报:“团长,二团发来最后一封电报,李团长说他们还能撑一夜,让咱们好好守中华门,别辜负他们的牺牲。”
陈砚接过电报,捏在手里,指节泛白。他望着城外越来越近的日军身影,对身边的士兵们喊:“弟兄们!二团的弟兄在青龙山拼命,三团在紫金山流血,咱们守着中华门,就是守着南京的最后一道门!今天就算拼光3团,也不能让鬼子进城!”
士兵们齐声应着,声音在暮色里格外响亮。张铁柱举起苗刀,对着城外的方向:“俺们苗族弟兄,今天就用这把刀,再杀十个鬼子,给二团的弟兄报仇!”
城楼下的炮火声越来越近,日军的先头部队已经开始炮击,炮弹落在城墙附近,溅起漫天尘土。陈砚握紧手里的驳壳枪,望着身边的弟兄们——有的在检查步枪,有的在往弹链上装子弹,有的在给壮丁讲怎么躲炮弹,每个人眼里都没有怯意。
他知道,接下来的这一夜,会是3团守过最硬的仗,也是121师为南京争取时间的关键一仗。只要中华门还在,南京的百姓就还有撤退的时间,二团、三团的牺牲就不算白费。夜色渐浓,城楼上的火把亮了起来,映着士兵们的脸,也映着中华门残破却坚定的轮廓——这一战,他们退无可退,也不能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