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都市言情 > 铁血黔军:从抗战到解放 > 第129章 分兵立誓,一半守土一半护民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29章 分兵立誓,一半守土一半护民

天刚蒙蒙亮,121师司令部的煤油灯还亮着。长条木桌周围挤满了军官,二团团长李守业攥着拳头,指节泛白;三团团长赵青山盯着桌上的地图,眉头没松过;陈砚站在角落,手里捏着那张标着日军合围路线的电报,纸边都被汗浸湿了。

吴剑平把烟蒂摁在烟灰缸里,声音沙哑却坚定:“军委会的撤退令我收到了,但汤山、青龙山附近上千百姓,还有南京后方医院的伤兵,不能就这么扔给鬼子。我决定分两路走——一路守,一路撤。”

这话一出口,屋里瞬间静了。李守业先开口:“师长,我带二团守青龙山!9师团要从芜湖来,我在山口设伏,拖他们两天没问题!”赵青山也跟着说:“三团守紫金山,盯着16师团,不让他们靠近南京东郊!”

吴剑平点点头,目光转向陈砚:“陈砚,你带3团,负责掩护百姓和伤兵转移,往南京安全区走。师部给你调100匹军马、2000发重机枪弹,还有50箱压缩饼干,务必把人安全送到。”

陈砚往前一步,立正敬礼:“请师长放心!3团就算拼到最后一个人,也绝不会让百姓和伤兵出事!”

“不是让你拼光!”吴剑平站起来,拍了拍他的肩膀,“你们的任务是‘护’,不是‘守’——遇到日军小股部队就打伏击,遇到主力就绕路,保存实力,等把人送到安全区,就往安徽合肥撤,我们在那儿汇合。”

旁边的参谋递来一份标注好的转移路线图,吴剑平指着图上的红点:“这三个地方是之前百姓帮着挖的隐蔽洞,遇到轰炸可以躲进去;这条小路是樵夫走的,能避开日军的巡逻队。”他顿了顿,又补充,“我已经联系了南京安全区的拉贝先生,他们会在指定地点接应。”

李守业看着陈砚,把腰间的望远镜解下来递过去:“这玩意儿我用了三年,看鬼子的动静准得很,你带着,路上能用上。”赵青山也拿出两盒手榴弹:“三团多出来的,给弟兄们添点家伙。”

陈砚接过东西,心里暖得发沉——之前在淞沪,黔军各团还偶尔有摩擦,现在大敌当前,却成了能托付后背的兄弟。他把望远镜挂在脖子上,手榴弹递给身后的通信兵:“谢谢两位团长,等合肥汇合,我请你们喝贵州米酒。”

散会时,外面的天已经亮透了。陈砚刚走出司令部,就见周明轩骑着马赶来,手里举着新截获的电报:“团长!日军16师团明天就要从汤山北侧进攻,二团那边也截到9师团的动向,后天到青龙山!”

“知道了。”陈砚翻身上马,“你立刻回汤山,让王锐组织后勤兵把补充的弹药和粮食装上车,再跟王大爷说,让百姓今天下午就到阵地集合;张铁柱带侦察兵去探转移路线,标记日军可能设卡的地方。”

周明轩应着,调转马头就往回跑。陈砚望着他的背影,又看向青龙山的方向——那里已经传来了零星的枪声,二团的士兵应该已经开始布防了。他夹紧马腹,往汤山赶,心里清楚,接下来的几天,121师要在日军两个师团的夹缝里,护住上千百姓的命,这仗比守汤山更难,却更不能输。

回到汤山阵地时,王锐已经带着后勤兵在卸车了。新补充的中正式步枪码在一旁,重机枪弹箱打开着,士兵们正往弹链上装子弹;张铁柱带着几个苗族士兵,背着苗刀往山里走,准备探路;医疗站里,林晚正和医护兵打包药品,把磺胺粉和绷带分装成小份,方便路上携带。

百姓们也开始往阵地集合,王大爷带着几个汉子,帮着抬老弱病残的行李;王小二和几个新兵,正教百姓怎么躲炮弹:“听到炮弹响,就往低洼处卧倒,别乱跑!”

陈砚走到阵地最高处,望着远处日军营地的方向,那里已经能看到零星的帐篷。他拿起李守业给的望远镜,能看到日军正在调试坦克炮,炮口对着汤山的方向。他放下望远镜,对身边的士兵喊:“都打起精神!咱们不光要打鬼子,还要把百姓送安全了——这趟路,咱们得走稳!”

士兵们齐声应着,声音里没有丝毫怯意。有的继续擦枪,枪身亮得能照见人;有的帮百姓捆行李,把孩子抱到马背上;有的在转移路线上插标记,用树枝和石头摆出安全的方向。

夕阳西下时,转移的队伍基本准备就绪。121师的其他两个团也传来消息:二团在青龙山埋好了反坦克地雷,三团在紫金山架好了重机枪,就等日军来攻。吴剑平发来最后一封电报:“我在青龙山督战,你们出发后,二团会佯攻日军,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陈砚把电报叠好,放进内袋。他走到林晚身边,见她还在往医疗包里塞纱布,忍不住说:“路上小心,别总冲在前面。”

林晚抬起头,笑了笑:“你也是,别硬拼。百姓和伤兵还等着咱们送他们到安全区呢。”她从口袋里拿出个小布包,递给他:“里面是防疟疾的草药,路上潮湿,你记得煮水喝。”

陈砚接过布包,攥在手里。远处传来二团的迫击炮声——他们开始佯攻了,为转移队伍争取时间。他深吸一口气,对王锐喊:“通知各营,按计划出发!1营护左路,2营护右路,警卫连跟我护中路!”

队伍缓缓动起来,百姓们跟在士兵身后,小孩们被抱在马背上,老人们由士兵搀扶着。陈砚走在队伍中间,望着前方蜿蜒的小路,又回头看了一眼汤山阵地——那里,张铁柱带着最后一批侦察兵正往队伍赶,远处的青龙山方向,炮火还在持续。他知道,121师的弟兄们正在用血肉拖住日军,而他们,必须带着百姓,从这炮火缝隙里,闯出一条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