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其他类型 > 太极医道传承 > 第134章 播种节筹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社区里的榆叶梅开得正盛,粉白的花瓣落在活动中心的石桌上,沾着晨露。林辰背着帆布包走到院子时,远远就看见赵天宇蹲在地上,正用粉笔在石板上画播种区域的标记,粉笔画的小圆圈里写着 “薄荷区”“紫苏区”“向日葵区”,字迹比上次工整了些,却还是歪歪扭扭地沾着点粉笔灰。

“辰哥!你可算来了!” 赵天宇抬头挥了挥手,手里的粉笔头差点掉在地上,“我画了半天,才把区域分好 —— 就是粉笔画容易蹭掉,一会儿大家踩过来踩过去,会不会看不清啊?”

林辰刚要开口,就听见小宇的喊声。王奶奶牵着他的手走过来,小宇怀里抱着个旧搪瓷盆,盆沿缺了个小口,却洗得干干净净。“哥哥!我带了花盆!” 小宇把搪瓷盆举到石桌上,盆底还留着上次种多肉的痕迹,“这是我以前种小肉肉的盆,肉肉死了我没扔,洗干净能种薄荷 —— 奶奶说,旧盆种新苗,也是给春天添点劲。”

林辰伸手摸了摸搪瓷盆,指尖刚碰到盆壁,脖子上的太极玉佩轻轻热了一下。原本有点发暗的盆壁,竟透着点温润的光,盆底的旧土痕迹也像是淡了些。他笑着把盆放在 “薄荷区” 的标记旁:“这盆正好种薄荷,小宇以后就能天天来看薄荷发芽了。”

胖子扛着个大竹筐呼哧呼哧跑进来,筐里装着半湿的腐叶土,土香混着青草的气息飘出来。“我从郊区苗圃拉的土!” 他把竹筐放在地上,抹了把额头上的汗,“苗圃的大爷说,腐叶土比小区里的黄土肥,还松,种子扎根快 —— 我还带了把小铲子,每人发一把,铲土的时候不用手抠,干净。”

苏晓冉拎着个布袋子跟在后面,里面装着分门别类的种子包,每个小包上都贴着纸条:“薄荷种子、紫苏种子、向日葵种子,还有张爷爷给的桔梗种子,” 她把种子包摆在石桌上,纸条上的字写得工工整整,“我昨天数了,一共五十包,每家能领两包,喜欢哪个种哪个 —— 就是薄荷种子太小了,得用小纸包着,不然容易撒。”

张爷爷背着竹篓走进来,里面装着几株嫩绿的薄荷苗,叶子上还沾着水珠。“我育了点薄荷苗,” 他把苗放在石桌上,薄荷的清凉味一下子飘满院子,“种子发芽慢,给年纪大的爷爷奶奶带点苗,他们不用等,种上就能长 —— 这些苗我浇了半个月的温水,根须壮得很,不容易死。”

大家正忙着整理工具,张教授背着帆布包走进来,手里拿着个小本子,里面夹着不同种子的照片。“播种前得先认种子,” 他把本子翻开,指着薄荷种子的照片,“薄荷种子像小芝麻,浅褐色;紫苏种子是灰黑色的,比薄荷种子大一点;向日葵种子不用我说,大家都认识,就是要选颗粒饱满的,瘪的发不了芽。”

李阿姨拎着个竹篮走过来,里面装着几个纸包,打开一看,是颗粒饱满的向日葵种子。“我家去年种向日葵剩下的种子,” 她把纸包递给苏晓冉,“这些种子晒得干,去年种的向日葵长到两米高,花盘比脸盆还大 —— 今天带过来给大家分,咱们院子里种一片,夏天能遮阴凉。”

小宇搬了个小凳子坐在种子旁,手里拿着个放大镜,正对着薄荷种子看:“放大镜里的薄荷种子像小虫子!有条纹,还亮亮的 —— 林辰哥哥,我能种两盆吗?一盆放家里,一盆放活动中心,这样我天天都能看。”

林辰笑着点头,刚要拿过薄荷种子包,指尖碰到纸包的瞬间,玉佩又轻轻热了一下。纸包里的种子像是被烘过似的,透着点细微的光泽,连纸包都带着点温乎气。他把种子包递给小宇:“当然能,一会儿给你找个大点的盆,种两盆薄荷。”

院子里的居民渐渐多起来,都围着石桌领种子和工具。刘阿姨接过向日葵种子,笑着说:“我家孙子最爱向日葵,去年在幼儿园种了一棵,天天去浇水,这次在家门口种,他肯定更高兴 —— 就是我不会种,你们得教我怎么埋种子。”

“我教您!” 苏晓冉拿起小铲子,在空花盆里铲了点土,“向日葵种子要埋深点,大概两厘米,不然浇水的时候容易冲出来;薄荷种子要浅埋,撒在土面上,再盖一层薄土,像盖被子似的,别盖太厚,不然芽钻不出来。”

赵天宇赶紧掏出笔记本,把播种步骤念给大家听:“第一步,花盆底部铺碎瓦片,防积水;第二步,装土到花盆八分满;第三步,埋种子;第四步,浇透水,水要慢慢浇,别冲翻土 —— 张教授说,第一次浇水要浇‘定根水’,得浇到盆底漏水,这样种子能喝饱水。”

大家拿着工具和种子,各自找了播种区域。胖子帮着李大爷铲土,李大爷年纪大了,手抖着握不住铲子,胖子就蹲在旁边,一勺一勺把土装进花盆。“大爷您别急,” 胖子笑着说,“咱们慢慢装,土装匀了,种子长得才好 —— 我妈说,种东西跟做人一样,得踏实,不能急。”

小宇蹲在自己的搪瓷盆前,小心翼翼地撒薄荷种子。刚撒了一半,突然刮来一阵小风,把几粒种子吹到了地上。“哎呀!” 小宇赶紧蹲下来捡,眼眶有点红,“种子丢了,会不会长不出薄荷了?”

王奶奶蹲下来,帮着一起捡:“别着急,咱们慢慢找,种子小,藏在石板缝里了 —— 你看,这不是一粒吗?还有那边,亮晶晶的,也是种子。” 居民们也围过来帮忙,有的用小铲子扒开石板缝,有的用手轻轻拂土,没一会儿就把种子都捡回来了。

张教授走过来,帮小宇把种子撒在土里:“种子不怕摔,只要埋在土里,浇了水,就能发芽 —— 你天天来看看,过五六天,就能看见小绿芽冒出来了,像小虫子似的,可好玩了。”

中午的时候,大家基本都种完了。石桌上摆满了种好的花盆,薄荷盆、紫苏盆、向日葵盆,整整齐齐地排在院子里,沾着水的土透着新鲜的气息。胖子从帆布包里掏出保温桶,里面是王奶奶做的艾草糕,还有苏晓冉煮的薄荷水。

“大家吃点糕,喝点水!” 胖子把艾草糕分给大家,“艾草糕是王奶奶早上蒸的,加了点白糖,不苦;薄荷水是晓冉煮的,凉丝丝的,解腻 —— 种了一上午,大家肯定饿了。”

小宇拿着艾草糕,咬了一口,艾草的清香混着米香在嘴里散开:“好吃!比上次的年糕还软!奶奶,我下次还要吃你做的艾草糕。”

王奶奶笑着摸了摸他的头:“等薄荷发芽了,奶奶用新鲜薄荷做,比这个还香。”

林辰看着院子里的花盆,又看了看身边说说笑笑的邻里,手里还留着薄荷水的清凉。脖子上的玉佩温温的,像揣着一颗春天的小太阳。他突然明白,播种节播下的不只是种子,更是邻里之间的牵挂 —— 等夏天来了,薄荷会抽出新叶,向日葵会迎着太阳开,而这些藏在新苗里的温情,会像春天的风一样,慢慢吹遍整个社区,带着草木的香,暖着每个人的心。

夕阳西下的时候,大家约定好,每天轮流来给小苗浇水,谁先看见发芽,就在社区群里发照片。小宇拉着林辰的手,指着自己的搪瓷盆:“哥哥,我明天早上就来浇水,肯定是我的薄荷先发芽!”

林辰笑着点头,看着小宇蹦蹦跳跳的背影,心里满是期待 —— 他知道,用不了多久,这院子里就会冒出一片新绿,那是春天的颜色,也是邻里温情的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