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其他类型 > 太极医道传承 > 第133章 播种节筹备与旧盆载新绿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33章 播种节筹备与旧盆载新绿

开春的阳光斜斜照进社区活动中心,石桌上摊着好几包种子,薄荷的浅褐、紫苏的深紫、蒲公英的奶白,被光映得格外鲜亮。林辰蹲在桌旁,正把种子倒进小瓷盘里,指尖划过纸袋时,还能摸到去年秋天采集时留下的细碎草屑。

“林辰哥哥!” 门口传来清脆的喊声,小宇穿着浅绿的外套跑进来,手里拎着个旧竹篮,里面装着几块碎瓦片,“奶奶说,种花要在花盆底垫瓦片,不然水浇多了会烂根,我找了好多块,都洗干净了!”

林辰笑着接过竹篮,瓦片边缘被磨得光滑,显然是王奶奶特意挑选过的。他刚要把瓦片放在一旁,小宇突然指着瓷盘里的紫苏种子:“哥哥,这种子怎么有点扁啊?是不是不发芽了?”

林辰拿起一粒紫苏种子,确实比其他种子扁些,颜色也偏暗。他指尖捏着种子,刚想仔细看,脖子上的太极玉佩轻轻热了一下,像股温温的气裹住种子。再低头时,扁扁的种子竟鼓了点,颜色也亮了些,指尖能摸到细微的饱满感。

“现在好了,” 林辰把种子递给小宇,“你看,种子醒过来了,等播种的时候,肯定能发芽。”

小宇把种子捧在手心,眼睛亮晶晶的:“真的变圆了!是不是哥哥的玉佩在帮忙呀?上次福袋也是,一碰到就变香了。”

林辰笑着没说话,刚要把其他种子分盘,就听见外面传来重物落地的闷响,接着是胖子的大嗓门:“辰哥!我把花盆运过来了!”

跑出去一看,胖子正扶着堆在墙角的旧花盆,额头上的汗顺着脸颊往下淌。“这些是李大爷找的旧花盆,” 他抹了把汗,指着花盆,“有的掉了点瓷,有的底孔堵了,我刚才用钉子通了通,现在能漏水了 —— 我还带了砂纸,一会儿把花盆磨磨,不划手。”

王奶奶拎着个布包跟在后面,里面装着几个印着碎花的小瓷盆,是以前种多肉剩下的。“这些小盆给孩子们种,” 她把瓷盆放在石桌上,花盆边缘还留着点旧土的痕迹,“小宇上次说想种薄荷,正好用这个小盆,放窗台不占地方,浇水也方便。”

小宇赶紧抱起一个碎花瓷盆,用手指蹭了蹭边缘的旧土:“我要把这个盆洗干净!奶奶说,旧盆洗干净了,比新盆还养苗,因为里面有‘土气’。”

赵天宇抱着笔记本和一支铅笔,蹲在花盆旁记录:“我在记花盆数量!大盆二十个,中盆十五个,小盆十个,正好够邻里们分 —— 刚才在楼下问了问,有三十户想种,还得多找五个中盆,一会儿我再去李大爷家看看。”

苏晓冉拎着个布袋子走进来,里面装着彩色卡纸和马克笔:“我做了种子标签!绿色写‘薄荷’,紫色写‘紫苏’,黄色写‘蒲公英’,每个标签都画了小苗的样子,大家种的时候不会弄混 —— 就是卡纸有点软,得用硬纸板衬一下,不然风一吹就歪。”

张爷爷背着个旧布包走进来,布包上还打着补丁,里面装着几包用牛皮纸包好的种子。“这些是我家传的老种子,” 他把纸包放在石桌上,打开一包,里面的种子比普通种子小些,颜色偏深,“这是老品种的紫苏,比现在的品种香,煮鱼的时候放一片,腥味全没了。我留了三十年,每年都种,今年分点给大家,让老种子也能传下去。”

林辰拿起一粒老紫苏种子,指尖刚碰到,玉佩又轻轻热了一下。种子表面像是蒙了层浅光,原本有点干硬的壳,竟透出点润气。“这种子看着就有活力,” 他把种子递给张爷爷,“今年种下去,肯定能长得好。”

张爷爷笑得眼睛都眯了:“还是你们年轻人会种!我老了,眼神不好,去年种的紫苏差点被虫吃了,还是小宇帮我捉的虫。”

大家正忙着整理东西,张教授背着帆布包走进来,手里拿着个小铲子和一把土壤筛。“播种前得先选土,” 他把土壤筛放在地上,“普通园土要掺三成腐叶土,再加点沙子,这样土又松又透气,种子不容易烂根。我带了点去年秋天攒的腐叶土,大家先试试配土的比例。”

李阿姨拎着个塑料桶过来,桶里装着褐色的粉末,闻着有股淡淡的腐味。“这是我用菜叶、果皮沤的肥,” 她把桶盖打开,“去年听张教授说,沤肥要捂三个月,我去年冬天就开始攒,现在正好能用,拌在土里,小苗长得壮,还不用买化肥,环保又健康。”

胖子已经拿起铲子,开始试配土:“我来拌土!上次拌草药粉我没拌匀,这次肯定行 —— 腐叶土放多少?张教授,您看着点,别放多了烧苗。”

张教授蹲在旁边指导:“先放半盆园土,再加两铲腐叶土,一铲沙子,拌的时候要翻匀,别让腐叶土堆在一边。拌好的土要松,抓一把能捏成团,一松手就散,这样才正好。”

小宇搬了个小凳子坐在旁边,手里拿着个小铲子,也跟着拌土:“我帮胖子哥哥拌小盆的土!小盆用的土少,我肯定能拌匀 —— 你看,我放了一勺园土,半勺腐叶土,半勺沙子,对不对?”

苏晓冉走过去看了看,笑着点头:“对!小宇拌得真均匀,比胖子哥哥第一次拌的还强。一会儿咱们就用小宇拌的土,种第一盆薄荷,当样品。”

院子里的居民渐渐聚过来,都围着看配土、选种子。刘阿姨拎着个旧水壶过来,壶身上印着几十年前的花纹:“这是我结婚时买的水壶,浇花特别好用,壶嘴细,不会把种子冲跑,一会儿播种的时候用。”

张爷爷坐在石凳上,给大家讲老种子的故事:“以前没这么多花种,都是自己留种子,每年选长得最好的植株,留着种子来年种,这样种子一年比一年壮 —— 你们看这紫苏,当年我老伴种的时候,就几棵,现在能分这么多给大家,都是一代代传下来的。”

林辰蹲在旁边,把试种的薄荷种子撒进小宇拌好的土里,再轻轻覆上一层薄土。刚浇完水,就看见土面慢慢冒出一点湿润的光泽,像是玉佩的温气悄悄渗进土里。他知道,用不了多久,这里就会冒出嫩绿的芽,像邻里间的温情,慢慢长出新的希望。

夕阳快下山的时候,大家把整理好的种子、花盆、肥料分好类,摆在活动中心的角落。赵天宇在笔记本上写下播种节的时间:“下周六上午九点,咱们就在院子里办播种节,提前在社区群发通知,让大家带点小铲子、小水壶,方便种。”

胖子扛着剩下的花盆往仓库走,还不忘回头喊:“我回去让我妈做些艾草馒头,播种节那天大家吃,沾沾草木的气,小苗长得旺!”

林辰背着布包往家走,手里还攥着一粒老紫苏种子,温温的。开春的风带着泥土的气息,吹过活动中心的窗户,他仿佛已经看见,不久后这里摆满嫩绿的小苗,薄荷的凉、紫苏的香,会像往年的约定一样,在社区里慢慢散开,长成一整年的温暖。